单位名称 | 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健康教育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社区预防接种,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及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医疗、现场救护、转诊,慢性病筛查和精神病患者管理;妇幼老年保健;家庭及社区康复训练指导;卫生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宣传;计生服务;养老服务、培训。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石化大道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国忠 | |
开办资金 | 128.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未央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8.76万元 | 160.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开展情况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全年更新宣传栏内容132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41场次,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6场次,受益群众14985人次,报告法定传染病184例。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截至目前,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0982份,建档率94.53%;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2953人,健康管理率为65.15%;家庭医生常住人数签约30330人,签约率69.96%;重点人群签约人数7780人,签约率94.2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3.48%;管理高血压患者2819人,规范管理率65.88%,糖尿病患者1014人,规范管理率65.23%;新生儿访视310人,新生儿访视率97.79%;产后访视308人,产后访视率97.16%;管理肺结核患者26人,规范管理率为96.1%。共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巡查685次,下达意见书450份,上报违法信息4条,开展相关宣传活动7次。基本医疗工作中心2024年门、急诊人次62499人次,出诊服务416人次;出院患者982人,在院59人(家庭病床22人),住院部床位使用率151%。养老中心累计服务12人,在床5人。各类手术262例,门诊换药1151例。数字化X线摄影(DR)4876余人次,心电图4332余人次,B超4063余人次。全年组织院级质控小组检查11次,召开院级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议3次,对临床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梳理,进行PDCA持续完善。医疗、护理共组织各类培训39次,急救演练16次。中心在不断强化外科、疼痛、中医等老牌强科的基础上,引进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治疗师,添置康复仪器设备,建设成立康复科。招聘口腔科医生,开设口腔科。为加注体检科,先后与医联体单位合作,增设眼科、耳鼻喉科,目前中心已形成多学科、多维度的发展模式。医联体单位专家坐诊累计290余人次,上下转诊35人,中心选派10余名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积极打造中医特色品牌,推广中药泡洗、穴位贴敷等技术。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发挥中西医结合特点,将中医药技术引入住院病区。中医康复科服务量较去年提升约35%。全院开展手卫生培训3次,覆盖率100%,操作正确率达96%;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开展重点监测3次;中心检验科共完成室间质控2次。其他工作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与各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24年度共开展安全生产培训8次,演练3次,迎接区卫健局安全督导检查7次,提出的问题均已整改到位,建立了双重预防机制,制定了风险分布图、风险台账、管控措施清单等,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全年未发生越级信访事件、网络安全舆情事件、失泄密事件。稳步提升养老和巾帼康养服务。六村堡站共计入户健康服务1183人次,公益活动46场,受益5000余人,完成失能老人评估服务工作40人次。在养老方面,中心完成了“六村堡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提升了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区域和住宿环境,丰富了老人的业余生活。同时,中心与辖区内两家养老机构成功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前往养老院开展健康服务、查房、巡诊等工作。加强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力推动了医养融合模式的深入发展。积极开展家庭病床医疗服务。自2024年4月1日起,在辖区内广泛开展家庭病床工作,辖区累计建床172张,超额完成区级建床指标;创新开展六村堡公有化村卫生室。积极推进辖区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补齐村级医疗卫生短板,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新改建的六村堡公有化村卫生室于1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中心实行人财物同质化管理,安排中级以上医护人员常态化开展诊疗服务,同时邀请医联体单位选派专家定期坐诊,让村卫生室天天有专家,确保每一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及时、专业的诊疗服务。取得效益1.中心先后建成西安市中医医院卫星医院(六村堡)院区、西京医院全科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六村堡公有化村卫生室,高分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和未央区医疗机构示范药房等工作;2.中心共收入2065.5万元,其中医疗收入1174.8,占收入总额56.9%;3.公共卫生项目各项指标任务均完成,在未央卫健系统年终考评中排名第六名,有3个项目在单项排名前三名。三、存在问题(一)是编制总量和人才队伍不足中心编制人数较少,临聘人员多,流动性大,招聘难,培养难,人员稳定性不够,缺乏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核心人才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基层单位用药受限制一是居民购药需求无法满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药品配备没同质化;二是部分厂家未及时勾选确定配送企业,造成供药不及时现象。(三)部分公共卫生重点项目质量有待提高。四、改进措施1.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保障,留住人才;2.不断优化临床用药目录,积极与厂家沟通协调,保障居民用药需求;3.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丰富医防融合内涵。积极发动辖区街道办、村、社区、学校、企业联宜联动,建立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达到信息相通,服务精准。五、下一步计划(一)继续以党建引领,助推中心高质量发展。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英勇奋斗、经受考验。发挥党员干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业务一线高高飘扬,将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明确责任抓好贯彻落实,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二)继续以制度建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规范医疗技术操作流程,修订完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严格做好依法执业。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强化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建设,加强《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培训,修订《医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构成长效机制。(三)继续以强化专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医疗服务模式,大力开展日间综合服务,加强多学科诊疗模式发展。积极推进西安市中医医院卫星医院(六村堡)院区的建设工作,促进中心中医康复养老中心、疼痛专科、肛肠专科等特色科室建设,全力提升品牌竞争力,支持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体检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积极申报犬伤门诊、驾驶员体检及时落地,让周围群众及时享受便捷、有效服务。(四)继续以人才建设,不断壮大骨干力量。以打造“名院、名科、名医”为目标,招聘儿科、康复科、老年病科、急症科等学科带头人,从而推进名医专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结构调整,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高层次拔尖人才选拔培养,不断发掘中心现有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潜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五)继续以创建机遇,不断加强综合能力。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创建成功后,继续按照国家标准,加强中心能力建设,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的指导方针,抢抓机遇,创建社区医院,通过创建让中心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医疗服务质量、后勤保障供应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全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六)继续以基本公卫均等化服务,不断优化体系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丰富医防融合内涵。积极发动辖区街道办、村、社区、学校、企业联宜联动,建立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达到信息相通,服务精准,让辖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七)继续以平安中心建设,守牢安全底线。完善各项安全机制建设,继续加强领导总值班值守、24小时巡查制和信访处置,提升中心医护人员维护中心安全稳定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意识,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底线思维,紧盯医疗质量安全风险、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信访矛盾纠纷风险、舆情风险,常态推进“抓源头,促常态,守末端,护安全”的工作原则,确保隐患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送、第一时间处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证书有效期截止2028年5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