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汉中市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4-28 11:27
单位名称 汉中市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加强核与辐射环境污染监督管理,维护辐射环境安全。业务范围:放射源安全监管;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执法检查;辐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调查处理违反辐射防护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62号
法定代表人 刘大润
开办资金 10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8万元 5.0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汉中市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2次:8月12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卢毅变更为刘大润;办理举办单位名称变更登记,由原汉中市环境保护局变更为汉中市生态环境局。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推进规范管理,全力维护辐射环境安全。树牢红线意识,以“严、慎、细、实”标准督促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监管主体责任,指导各县区分局建立健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单位系统管理档案,指导8家使用放射源核技术利用单位建立健全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14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强化制度化、动态化、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监管,严防辐射事故发生,全力维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二)严格执法检查,积极排查整治风险隐患。配合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对中核陕铀有限公司开展核与辐射安全专项监督检查;配合省执法总队对全市3家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并获充分肯定。深入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检查,全面排查放射性物品运输企业,督促指导全市2家作业企业落实放射性物品运输备案制度及探伤、测井相关法规标准。紧盯节假日、汛期等关键节点和重点监管单位,扎实开展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专项执法。依托国家核技术利用监管系统数据库,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要求,每半年对1家Ⅱ类、2家Ⅲ类放射源应用单位进行检查,对Ⅳ、Ⅴ类放射源应用单位进行随机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9个输变电工程、2个医疗类核技术利用项目开展环保“三同时”及竣工环保验收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建立电磁辐射项目环评审批、开工建设及验收投产台账,落实环境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深化“送法入企”活动,加大对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督导帮扶力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0余人次,查处核技术利用单位环境违法问题1家并督促限期整改。(三)强化应急预防,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修订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辐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全市辐射事故应急专家库和应急监测队伍,整合辐射应急设备资源,进一步提升预案的操作性、实效性。与8家涉源单位签订辐射安全工作责任书,并督促制定废弃放射源处置计划。指导钢铁等重点企业修订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全面落实辐射安全和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切实做好防范与应急工作。会同市公安局、市卫健委、洋县县政府等单位参加全省辐射事故应急“盲演”,以模拟实战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四)加强监测培训,着力提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圆满完成了各季度国、省控点位辐射环境监测及采样、送样、投放热释光片和陆地γ的测量任务。配合省辐射站对国、省控监测点位的空气、土壤、饮用水中碘、α、β等环境辐射剂量等进行了定期取样及监测。坚持以训促学、以赛促训、以学促干,选派4名业务骨干参加省厅辐射应急监测培训和大比武活动。(五)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审批质量。坚持主动靠前服务,以中石化公司放射源异地使用、汉中天然气公司射线探伤等电力、医疗、勘探、工业基础设施辐射类项目为重点,持续优化环评审批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主动与发改、土地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服务格局,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辐射项目系上“保险绳”。(六)加强信息宣传,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六五环境日、“12.4国家宪法日”等为契机,通过发放宣传海报、开展政策解读等形式,深入社区、企业、广场开展“守护核与辐射安全共建美好家园”等系列主题宣传。积极参加省厅组织的“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比赛活动,依托汉中生态环境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推送核安全视频,组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向公众介绍核与辐射安全工作情况、辐射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及铅衣等防护装备的功能作用,科普核与辐射安全知识,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共同维护核与辐射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严格贯彻核与辐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环境安全管控,落实全市144家377台(套)射线装置安全使用、67枚放射源清单化管控。扎实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执法检查,督导核技术利用单位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14个,配合省放射性废物收贮中心对排查出的1枚闲置废弃密封放射源进行安全收贮,督促三二〇一医院安全回收退役放射源30枚,切实消除辖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隐患,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二)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提质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核与辐射领域环评、行政许可服务效率。截至11月底,共审批辐射安全许可证52家,办理核与辐射类环评报告11个,全市辐射安全许可持证率达100%。(三)辐射环境监测水平持续提升。按要求完成全年42个国、省控点位辐射环境监测,向省厅采送水样、土样、热释光片等共25个;对县(区)33个点位的电磁辐射环境质量定期进行监测,全市水、空气、土壤中各类环境辐射剂量均无异常。(四)辐射监管系统数据更加精准。深入开展国家核技术利用监管系统数据质量核查和现场检查,审核2023年度评估报告154家。组织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监管系统数据质量核查整改培训,督促指导及时补录国家辐射管理系统信息400余条,积极整改存在问题,完善辐射管理系统信息台账,动态掌控全市辐射安全监管系统数据质量情况,夯实全市辐射环境安全精准监管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辐射环境监测、执法检查力量薄弱;二是县区没有设置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机构,业务对接不畅通,面对日益繁重的监督管理工作,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三是执法监督检查装备缺少,达不到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监管。(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开展辐射环境监测人员岗前培训。邀请省厅在市局举办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通过培训考核,提升核技术利用单位业务人员辐射防护综合能力;二是组织县区分局深入开展核与辐射利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实施销号管理,全面排查、及时收贮废弃放射源,排除环境安全隐患;三是积极向省级市级申请专项资金支持,采购监测设备,增强全市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各县(区)新修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健全辐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二是严格辐射安全行政许可管理。深入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新版)》填报指南宣贯工作,督导辐射利用单位规范辐射安全行政许可证申领,强化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三是强化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加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查严处辐射环境违法行为。做好国、省控辐射点位监测。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辐射安全与防护及放射源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队伍,定期开展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建立辐射事故应急专家库和应急监测队伍,加大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监测、执法等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业务人员辐射监测和执法监管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