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中医医院

汉中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4-28 11:13
单位名称 汉中市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护理与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全科医疗科、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健康体检科等(详细业务范围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大河坎镇东昌街8号
法定代表人 杜永波
开办资金 839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881.75万元 8944.9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积极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入使用积极申请协调,加速推进项目进度,同时,与代建单位,施工单位签订三方补充协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主体结构、二次结构砌体工作已完成,正有序推进门诊医技综合楼内部装修工程。优先设置肿瘤科、肾病科、心病科和呼吸科等重点科室,以及重症医学科、脑外科、儿科、输血科等关键科室。(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一是引进人才,2024年招录21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专业占比为52.38%。二是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模式,2024年请进来专家14人次,会诊35人次,手术会诊指导32人次,带教查房14次,选派9人前往省内外医院进修学习,外出参加培训学习24人次,8名中层干部参加省管局组织的省级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训。三是有序推进师承教育工作,持续开展“全国第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带教和游学工作。(三)抓好学科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落实院士、国医大师工作站建设工作,建立了“雷忠义国医大师汉中市传承工作站”“励建安院士工作室”和“杨震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二是进一步拓展门诊业务,自4月起,我院推行无假日门诊制度,8月1日起特邀全市80余名市级名中医入驻天汉中医馆开展“997工作制”坐诊服务,10月15日起实施“一号管三天”的便民措施。三是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推进,成功开展了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心包穿刺术等20项新技术新项目。四是重点专科申报成效显著,康复科正式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成为陕南唯一入选康复专科。五是科研项目获批数量增加,申报获批2024年省中管局科研课题4项。(四)紧扣质量体系建设,确保医院安全运行一是推进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依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标准及上级部门的指导要求,完善了2024年度的医疗质量指标。二是开展死亡病例专项质控活动,成立死亡病例点评工作小组和专家组,全年开展2次专项点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改进。三是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质控监管,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主线,全面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五)贯彻医改政策,扎实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一是稳步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同略阳县中医院、镇巴县中医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作关系,选派专家定期前往开展帮扶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协作单位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二是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和下乡支医工作,制定了《2024年度对口支援和下乡支医工作的通知》,明确临床科室对口支援和下乡支医任务,安排17名医务人员对南郑区东南片区7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和下乡支医工作。三是积极推动远程会诊78例。四是持续推进DIP支付方式有效落实,组织召开DIP数据反馈会3次,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医保基金规范使用。五是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全面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一是优化就诊流程,落实便民服务措施,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二是持续开展满意度调查,2024年回访率90.32%,门诊患者满意度90.98%,住院患者满意度92.48%。三是继续巩固创卫成果,严格抓好病媒生物防治、控烟及垃圾分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并持续加大监管力度,为广大患者创造洁净的就医环境。(七)加强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建设中医药文化医院一是持续加强宣传工作,2024年共发表宣传文章288篇,10月成功开通医院官方抖音、视频号,拍摄健康科普视频25条,浏览量达30余万。二是大力推广中医养生茶饮,共计开出了5万余剂的中医养生茶饮处方。三是持续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校园工作,2024年开展义诊活动16场次,服务人次5000余人。四是顺利承办学术交流培训会,覆盖了全市180个乡镇的400余名学员,显著提升了基层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水平,有效推动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广泛应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顺利通过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二是二期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三是完善了就医服务流程,实施“一号管三天”的便民措施,推行无假日门诊制度,增设了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室及小儿推拿专科门诊,特邀全市80余名市级名中医入驻天汉中医馆,开展“997工作制”坐诊服务。四是扎实开展中医护理,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已完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388人次,6月在老年病科设安宁疗护试点病区,为终末期患者提供安宁疗护住院服务。五是严格执行双回访制度,回访率达90.32%,患者满意度91.73%。2.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建立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1个市级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项,申报获批省中管局科研课题4项;二是组织举办全市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活动6次,成功举办了2024年全市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班,覆盖了全市180个乡镇的400余名学员;三是邀请专家团队到院开展5次义诊工作,请进来专家14人次,会诊35人次,手术会诊指导32人次,带教查房14次,选派41人前往省内外医院规培进修。3.对口帮扶工作有效开展。一是落实与南郑区东南片区7个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和下乡支医工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受帮扶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相继开展住院病区和手术业务;二是全年开展义诊活动16场次,合计服务5000余人次。经济效益:2024年门诊总服务患者22.5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5.11%;出院总人次1.22万人次,同比增长6.82%;病床使用率89.98%,同比增长9.93%;全年总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2.96%,业务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5.79%。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现状与医院发展愿景存在一定差距。高层次人才较少、学科带头人出现年龄梯次及学术上的断层,学科(学术)领头人和后备人才不足。二是学科建设能力还需加强。一方面部分专科中医特色优势不突出;另一方面学科创新能力、临床科研、教学能力有待加强。2、改进措施一是继续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优秀人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骨干人才,提升医院整体诊疗服务水平。二是一方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内涵质量,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及项目,切实提升学科实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逐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机构,创新医院管理模式和服务举措,探索建立高效管理运行机制。2.紧盯二期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全力做好装修和设备采购工作,确保早日投入使用。3.将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标准贯穿到医院日常工作中,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等方面制定规划,为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打好坚实基础。4.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持续抓好中医师承教育,加大中层干部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5.积极开展学科带教、专题培训工作,加快临床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培养;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省、市重点专科。6.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加快医院制剂室建设,尽快恢复中药制剂的生产使用。7.统筹做好医保、对口支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加强天汉中医馆运营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中医药文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22年12月26日至2027年12月25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2月5日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上受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彰为“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