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汉中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28 09:44
单位名称 汉中市大数据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全市数据资源、数字经济及信息化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业务范围:协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归集利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工作。政务外网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市长信箱管理。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运维以及政务新媒体监管。
住所 汉台区民主街43号市政府2号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杨成
开办资金 869.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数据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69.75万元 470.8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4项:12月10日办理,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办资金、举办单位变更登记。名称由汉中市大数据服务中心(汉中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变更为汉中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信息化及电子政务规划、管理和推进,建设和管理政府网站变更为宗旨:为全市数据资源、数字经济及信息化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业务范围:协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归集利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工作。政务外网和数据安全体系建设。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市长信箱管理。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运维以及政务新媒体监管。开办资金由188万元变更为869.75万元。举办单位由汉中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变更为汉中市数据局。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在市数据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2024年市大数据服务中心紧扣局党组重点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年初计划和局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一是深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完成市级政务协同办公与全省“秦政通”一体化政务协同办公平台的对接融合,“秦政通”实现全市公务人员全覆盖,累计注册人数3.67万,居全省第三。全市1400余家单位使用“秦政通”进行公文传输及事务协同,全年办理事项246.9万件(次),助力数字机关和效能政府建设。二是全面完成政府邮件系统安全改造工作,为全市各县区和市级党政机关300多家单位开通政务邮箱。三是政务云资源和算力供应持续强化,市级政务云累计部署54个应用系统,大幅节约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和运维成本。不断强化政务云资源统筹调度和应用部署全环节安全管理,完成市级政务云管理平台升级,与全省政务云管理平台实现对接。四是完成全市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络功能性扩容,开展应急、卫生等非涉密专网整合工作,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出口带宽升级扩容至2G/bps,充分满足党政机关办公网络需求。五是保障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运行,完善各项防护措施,全年累计抵御国内外网络攻击2600余万次,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2月成功创建为国家千兆城市。新建5G基站1292座,全市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99%以上;新建5200个万兆无源光网络端口,全市行政村千兆光网通达率100%。固定宽带用户下载速率为92.46Mbit/s,环比提升4.17%,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且位居全省第二。完成年度电信普遍服务138个点位建设任务,成功申报2025年33个点位建设项目。有效推进三产服务业相关指标,全市电信业务总量29.8亿元,同比增长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30.7亿元,同比增长2.6%。(三)大数据建设一是全面梳理编制全市数据目录,数据目录,完成市级数据编目659项,其中市级应用系统51个、编目286项,无应用系统编目373项,我市数据编目率为100%。二是推动数据信息实时共享。优化升级市级大数据交换平台,纵向联通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197个中省数据接口,回流数据资源近亿条;横向打通社会治理“一格通”、智慧教育等市级自建行业系统51个,推动中省数据回流和市级自建应用系统数据清洗。2024年全市归集数据7400万条,跨部门应用场景调用共享数据6890万次,印发周报49期,有力支撑实现两级应用场景72个。三是做好数据安全保障。严格落实数据使用申请审核制度,强化日常巡检与数据保护,全面核实市级部门、县区和管委会各牵头单位及管理员账号,每日全量数据备份,确保市大数据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数字经济一是健全基础制度。建立数字经济重点监测企业清单,联动市级部门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预警,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一本账”管理,2024年纳入监测名录重点企业205户。二是壮大优势产业。支持陕飞、航空零组件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拓展应变式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场景。三是强化园区支撑。推动政策、人才、资金向数字经济园区集聚,发挥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做大数字经济产业“基本盘”,智慧汉台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企业75家。培育发展龙头电商企业130户、网店1.8万个,带动就业13.76万人,交易额同比增长12.5%,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8%。四是强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发展上云上平台企业503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22户、省级DCMM贯标试点企业3户;新建智能化种养殖基地41个、农产品生产线32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纳管生产经营主体1483家。(五)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一是提升重点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质量。市政府网站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170余条。督促县区、部门编制发布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完成市政府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编制发布。二是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9件,受理本单位依申请公开事项1件。三是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检查考核。协助市政府办按季度对县区、部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专项检查。(六)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一是优化集约化平台与市政府网站运维管理。强化市政府网站日常信息发布的审核流程,深化重点领域专题内容的维护更新,并精细管理网站集约化平台的运维工作,集约化平台和市政府网站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市政府网站今年高效发布信息8751条,紧密围绕社会热点领域,更新专题信息410条,完成上年度市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和全市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的编制发布。有效提升了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二是强化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力度。构建日常巡检与季度检查并行的有效机制,实施了高密度的固定表述错误日常巡检和集中排查,今年累计开展日常巡检248次、重要时段集中排查4次,覆盖各县(区)及市级部门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并点对点即时印发了8期问题整改提醒函。同时,按季度全面审视各县(区)、市级部门在固定表述准确性、栏目更新时效性、解读回应质量等方面的表现,开展季度抽检4次、印发通报7期。此外,还统筹协调各县区、市级部门顺利完成上年度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的编制与发布工作。(七)12345热线和市长信箱管理一是强化热线信箱日常管理,汉中12345热线受理群众诉求22.38万件,形成工单20.42件,话务员直接答复11万件,转承办单位办理8.7万件,办结率99.58%,热线满意率99.8%;市长信箱累计受理群众来信2984件,直接答复416件,转承办单位办理2568件,办结率99.68%。累计印发汉中12345热线日报366期、周报53期、月报12期。二是多措提升热线“三率”,建立即接快办的响应机制,建立“办前办复”沟通机制,加大跟踪提醒,强化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三是整合民意反馈渠道。2024年再并入32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累计归并各类热线电话68条,实现汉中12345一个号码服务群众、企业。四是扩大热线协同联动,2024年与市纪委、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市防汛办、市“三个年”各工作专班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一是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社会治理“一格通”平台构建了网格事件四级全流程闭环处置机制,累计处置事件62.6万件,自行处置率85.8%,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应急防汛调度指挥平台汇聚庞大的水情、雨情、河道、水库、应急资源等数据,融合5G视频通话、AI机器人云语音等功能,实现了“汛情一平台实时汇聚、风险一张图展示预警、指挥一个键直达基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议提案办理平台、医保数据库等行业应用效果显著二是持续释放数据价值化动能。2024年市大数据平台有力支撑了72个市县两级数据应用场景,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查补税款4381.76万元、累计达4.5亿元;不动产“一窗受理”办结业务4万件,累计15万件;核准低保、公租房、职工养老、高龄补贴等人员信息5951人,累计达3.5万人次,有效助力社保资金精准发放和税款应收尽收。市公安局开展矛盾纠纷类线索筛查筛查涉及951人,累计涉及1313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各行业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成效明显,实现以“数据之治”助力高质量发展。二是12345热线服务群众企业,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建立“日报告、周通报、月评比”工作模式。本年度,累计印发汉中12345热线日报366期、周报53期、月报12期,有效辅助领导决策,优化部门服务。推动解决欠薪、矛盾纠纷、农村饮水住房安全、防汛等重点问题1.44万个。三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年度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138个点位建设,为农村地区家庭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网络服务。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小散弱短板明显、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有待加强、网络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二)改进措施: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夯实数字底座、培育数据要素、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热线服务与保障信息安全等重点工作,持续健全协同机制,凝聚各方工作合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全力推进大数据建设。完善数据工作机制体制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数据资源归集,深入开展数据资源治理应用。(二)强化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做好市级政务云平台日常运维管理,保障部门上云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全市政务云资源整合调配,优化云服务功能,提升基础资源利用率和供给保障能力。(三)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核心产业运行监测,助力企业入规纳统,深入企业主动服务。(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各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提升通信网络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五)提升政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健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完善安全事件处置机制,持续强化防护能力建设。(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协助市政府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提升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质量,规范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七)优化12345热线运行管理机制。做好12345热线日常运行,典型问题办理情况抽查,加强知识库建设和对话务员培训,持续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八)加强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加强市级网站集约化平台、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日常运维管理,坚持日常巡检、季度抽检和重要时段集中排查,督促问题限期整改。(九)强化“互联网+监管”工作。加强业务指导,督促各县(区)、市级部门完成监管事项认领、检查实施清单填报、风险预警核查信息回复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