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县> 富县河道管理中心

富县河道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27 15:33
单位名称 富县河道管理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服务保障;负责全县河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日常维护、检查;负责全县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前期论证、技术咨询;配合做好涉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负责葫芦河灌区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维护。
住所 富县北教场太和山66号
法定代表人 任延红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富县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万元 16万元
网上名称 富县河道管理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工作开展和取得实效情况1.落实工作责任。富县总河湖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副总河湖长由县长担任,全县设立县级河湖长17名、乡镇河长40名、村级河长110名、保洁员132名,并落实17个部门单位配合做好河长制相关工作。对县级河长包抓河流进行调整,强化县级河长责任,增强河湖长制工作力度。2.加强巡查整治。县河长办制定了巡河实施方案,县级河长每月巡河一次,巡河206次;乡镇河长每周巡河一次,巡河1840次;村级河长每天巡河一次,巡河32750次。对巡河难度较大的河段实行无人机巡河。明确河道管控范围,强化河道巡查力度,是维护良好的河道环境卫生的基本保障。3.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进行。县河长办始终把“清四乱”工作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一项工作任务。夯实县、镇、村三级河长巡河责任,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做到河道无增量四乱问题。4.省暗访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大,及遥感图斑问题积极复核。省、市级第一次暗访、县级交叉检查暗访发现问题共6处,经过现场核查,确认存在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市级第二次暗访发现问题5处,经过核查确认,4处属于四乱问题,侵占水库库容问题4处,目前全部完成整改。县级自查发现四乱问题25处,全部完成整改。整改遥感图斑问题共有409处,完成率99%.5.深入开展河湖各项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印发《2024年富县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施方案》〔富河长办发〔2024〕5号〕和《河湖库水生态环境“三清一净”和违规“小菜园”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富河长办发〔2024〕1〕号。在县河长办的安排部署下,各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的全力配合下,“三清一净”以及违规“小菜园”种植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县共发现“四乱”问题18处,整改完成18处。出动人次312次,出动机械28台,清理弃土、弃渣1100立方米,清漂塑料垃圾1.2吨,清理生活垃圾20.5吨,清理固体废弃物22.4吨,恢复河湖岸线64公里,恢复河道面积580平方米。二是印发《关于富县冬季河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各乡镇积极开展河道清理工作.三是关于全县范围内开展河道垃圾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发现问题14处,全部整改完成。出动人次2016人次,机械26台,清理弃土弃渣6000立方米,清理塑料垃圾4.3吨,生活垃圾5.2吨,清理固体废弃物7.8吨,恢复河道面积13100平方米。8.河长制宣传信息化平台正常运行。县河长办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以及日常宣传,共发放宣传册8千余份,手提袋500多个,各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利用集会悬挂横幅进行宣传,发放宣传册,并利用“智慧城管”平台系统,建成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县城管局给镇、村级河长建立信息平台账号,城管有专职人员发现河道问题及时反馈给河长办以及各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各镇村级河长巡河动态及时上传,掌握河长履职情况。9.村级河湖管护体系顺利实施。按照市级建立村级河长办公室要求,全县95个村组需要建立河长办公室,按照统一标准建立河长制村级河长制度,建立巡河、护河队伍,进一步保障河湖环境卫生。二、存在问题1.河道四乱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乡镇对辖区河道的督查、检查力度不够,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整改力度较弱;个别乡镇对交办的问题重视度不够,不能按时整改。全县50km2以上的河流共29条,河流数量大,群众多居住较河道近,特别容易产生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等,四乱问题时有发生。三、下一年工作计划1.河湖“清四乱”常态化整治。要在河湖“清四乱”基础上,坚持措施不变、力度不减,充分发挥乡镇与部门的积极作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统筹协调,强化考核问责机制,将四乱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建立巡河、护河队伍,加强河湖巡查力度,实现河湖管理范围内无新增“四乱”问题,逐步恢复河湖自然生态功能,维护河湖生命健康。2.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开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水污染防治和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报道,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对河长制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河湖保护的良好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