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滨区> 汉滨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汉滨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4-25 17:00
单位名称 汉滨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国家及地方农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行使兽医兽药、生猪屠宰、种子、化肥、饲料、农药、农机、农产品质量、渔业等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执法职责;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培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住所 汉滨区兴安西路117号
法定代表人 张大宪
开办资金 81.9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06万元 75.8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7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安全”。一是巩固“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持续推进豇豆、芹菜、禽蛋、水产养殖重点问题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治理,完善豇豆收购主体名录,张贴《禁限用农药目录》《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200余份,印发《芹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指导手册》200本,共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101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26人次,对发现的12处不规范行为进行了现场整改,严打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严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二是开展种养殖业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全区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抽查258批次,抽检样品258个,样品合格率100%,236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国家及省追溯平台备案,共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0.2万张,带证带码上市农产品近1900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起;三是开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对生猪入厂(场)查验登记、病害猪无害化处理、非洲猪瘟自检、生猪产品出厂(场)等环节记录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排查,消除风险隐患。共开展巡查工作36次,对群众举报的11起违法线索进行核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起。(二)加强渔政巡查监管,全面打赢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攻坚战。一是扎实开展长江流域汉江重点水域禁捕专项整治。全年发放长江“十年禁捕”宣传资料5000份,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处理“中国渔政举报线索”1起,“安康市12345渔政工单”36起,群众投诉举报39起,问题交办全部处置到位并予以回复,满意率100%;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起,移交公安部门“涉渔涉刑”案件2起,以重拳出击态势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的势头。二是开展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专项行动。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持续开展“四清四无”专项行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6次,对非法销售渔获物的市场主体进行了有力整治,全年检查水产品交易市场、餐饮酒店、渔具店20家,未发现违法行为,清理取缔非法网具16张、轮胎小筏等“三无船”5个,收缴禁用钓具76支,放生渔获物90余公斤,从捕捞、运输、销售全链条打击涉渔违法犯罪行为。(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一是联合汉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采用陕西省双随机系统先后开展了农资市场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抽查检查行动4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12个。累计开展农资执法检查68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216个,共出动执法人员598人,立案查处兽药经营违法案件1起,有力地打击了农资经营违法行为。二是积极配合省市开展的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全年所抽检的6个种子样品、3个饲料样品,2个农药样品、4个兽药样品,经检测样品合格率100%,从农资经营源头上保障了农资质量安全。三是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暨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1次,参与市区组织开展的各类农业宣传活动5次,全年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指导培训300余人次,全年共调查核实、按期办结关于农资质量问题投诉12345工单4起、信函投诉举报1起、来电来访5起,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违建核查工作。核查回复宅基地线索60余个,组织召开宅基地执法培训会议1次,全力推进宅基地执法权下放工作。(五)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动态调整完善大队的178项权责事项。二是依托中省市“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对大队办结8个的案件全部进行了公示,切实保证了社会公众对农业处罚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三是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向区司法局推选3起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教育意义行政处罚典型案例,积极参加省市区优秀案卷评比、“以案释法”活动,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案件质量。(六)全力完成2024年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抽调4名工作人员深入到江北办、张滩镇等5个镇办71个村,从实督导镇(办)按要求推进巩固衔接和乡村振兴“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工作,以及7大类127项具体任务“对标补短”排查整改工作;二是因地制宜制定伍河村帮扶措施,先后培育了3个家庭农场和2个合作社;引导经营主体养殖牛羊50头、带动农户养殖牛羊150头;引导农户养蜂35箱、养猪120头、养家禽1500只;种植玉米复合套种60亩、稻油一体100亩、纯种大豆100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900亩,耕地流出撂荒地整改40余亩;承担新品种示范种植玉米12个品种、水稻4个品种;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件、争取有机肥料80吨、发放菜苗2次共计25000株,消费帮扶3万余元;维修垃圾池2处、修建便民桥1座、拦河坝2处、灌溉水渠500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大队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扎实开展各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084余人(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2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生产经营主体346(家)次,抽检农资产品15个、农产品258个;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立案查处各类涉农案件10起(其中移交公安机关案件2起),上缴罚没款4.15万元;实地核查处理回复“安康市12345工单”40起、群众举报线索56起、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移交的农村宅基地违法建房线索60起;依法查处的3份案卷分别被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评为“2024年行政处罚优秀案卷”,2024年全区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2024年4月19日,汉滨区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氛围不浓厚。二是执法人员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三是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单一,无法实现智慧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改进措施。一是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营造浓厚法律氛围,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持续加大相关法律及执法案例的培训学习,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巡查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安全责任意识,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农资品种、禁限用农药排查整治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为全区粮食安全稳产增收保驾护航。(二)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全覆盖。加大对种植基地、养殖场户的日常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频次,强化生产环节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质量安全追溯建设暨承诺达标合格证覆盖范围。(三)健全渔政执法长效监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建立联片、联段、联责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强化巡河护渔队伍监管责任,坚持“吹哨报到”制度,完善禁捕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汉江禁渔工作成效。(四)营造“十年禁渔”浓厚法律氛围。持续开展禁捕宣传“六进”活动,发放禁捕宣传资料,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五)加大执法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调运畜禽、危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侵犯农民群众利益、非法捕捞破坏汉江水生资源等行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