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滨区培新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
住所 | 汉滨区培新街77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大安 | |
开办资金 | 2719.5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滨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74.24万元 | 2863.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党建领航,稳中有新。通过教师大会、主题党日、党小组学习会等形式深入学习,增强“感恩奋进、躬耕教坛”的新自觉;继续以省级党建“双创”创建为契机,完善“4321”“三抓三培育”工作,构建师德教育、监测、激励、考核“四位一体”建设机制,扎实推进“三帮三带三促进”“弘扬教育家精神”活动走心走实,营造“四比”良好氛围,画好最大同心圆。(二)协同发展,稳中共进。常态常效开展名师大教研活动(涵盖语、数、美),承办“陕西省城乡共同体建设——名师行动”活动,为教师互观互学、交流研讨创造机会;组织主办读书沙龙、新父母征文颁奖典礼等活动,促进集团内教育资源互惠共享。(三)五育融合,稳中增效。以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展示活动为契机,完善“三位三全三新”大德育评价体系。继续以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为主线,推深做新“课程思政”“四礼五节”活动,擦亮师生生命底色;丰富德育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大家访、建队节系列主题等实践活动,打造育人“新”生态。(四)强师固本,稳中提质。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完善“三诊一高”教研活动形式,构建提质增效模式,形成闭环式精细管理;推深做优“三晒一亮”“五个一”教研教学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构建人才培养格局,不断增强教师自我成长主动性;精准发挥级组“12345”校本研修范式作用,调动全校教师参与主题式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五)品牌共塑,稳中绽彩。持续纵深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深耕新教育实验项目,做优“喜阅说写”“财商素养”“书信文化”等特色校本课程,做精师生共写随笔,开展晨诵庆典、新父母征文、家庭教育培训会等特色活动,加大构筑“理想课堂”力度,打造“完美教室”,积极推进“聆听窗外声音”项目。(六)保障有力,稳中创优。高质量完成育美、启智楼维修加固工程及办公条件改善工作;积极争取、多方协调解决新划拨土地建设前期的各种手续事宜,确保校建工程如期实施;夯实“校园安全首遇责任制”,积极推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层级管理、全面评价”工作模式,织牢校长直管、分管副校长主抓、安保处实施、级组包联校委督导安全四级管理网,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七)文明培育,稳中彰品。 按照市、区局创文办工作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常态常效开展“环保小卫士”“未成进社区”等活动,聚力文明创建;充分发挥橱窗、Led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渠道,营造创文浓厚氛围;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扎实推进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设,营造向上向美氛围。(八)服务至上,稳中聚力。始终秉承“服务第一,凝神聚力”职责,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保障作用,做好对生病住院、困难、退休教师的慰问帮扶工作;问需于组、解需于组,了解老师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状态,帮助老师排忧解难;认真听取老师们为学校发展提出的好建议或意见,为校委会在重大事项上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学年,学校少队部被安康日报社授予“汉滨区培新小学小记者站”;我校40名少先队员荣获“红领巾二星章”,6名少先队员荣获陕西省“红领巾四星章”;2名教师、1名学生在汉滨区“铸魂育人德润汉滨”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上分别荣获领航校长、十佳班主任、新时代十佳少年荣誉称号;1名学生荣获陕西省“红领巾爱祖国”讲解技能展示活动二等奖;我校被共青团汉滨区委、汉滨区少工委评为“2023年度少先队工作优秀奖”。陈静、刘钊等9位老师在汉滨区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吴亚荣老师荣获陕西省课堂创新大赛三等奖;屈明茹老师荣获安康市美术素养大赛二等奖;王艳老师荣获第十七届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基本素养展示和课堂教学双一等奖曾丽老师荣获“新教育完美教师代言人”,蔡青老师在第七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荣获“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陈大安校长、方园老师合作撰写的《让世界听见儿童的声音》在新教育期刊发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学科配比有待进一步合理。部分学科缺乏骨干教师的引导。2.学校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提升,数字智慧化校园建设急需改善。(二)改进措施:1.采用积极向上争取和转岗等方式使学科配比更加合理。加大培训力度,给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2.加大资金投入,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积极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聚焦党建引领,把牢高质量发展“新”向。一是聚焦党、工、团、队四支力量同向而行,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工程、推深做实“三抓三培育”“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帮扶引领工作,增强“感恩奋进、躬耕教坛、严守规矩”“新”自觉。二是以争创省级党建“双创”示范党支部为契机,实施“红色领航·立德树人”党建提升行动,擦亮育人政治底色。2.聚焦协同发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路。一是扎实推进“教共体建设”工程实施,完善集团校各项制度措施,激发办学潜能和办学活力。二是常态常效开展教育集团名师大教研活动(全学科),充分发挥“12345”校本研修模式辐射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班子作风建设,让建章立制向建模立制延伸;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提醒,完善师德监督长效机制。加大培训力度,给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3.聚焦团队建设,激活高质量发展“新”能。一是自觉涵养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师德、师为及规范管理建设。二是推深做优“个十百千万”强基工程,提能砺为,画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大同心圆。三是深入实施“师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强师工程,加快教师成长进入“快车道”。4.聚焦五育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态。以做优“德润安康”教育品牌为牵引,以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展示活动为契机,创新思路,拓宽“三位三全三新”大德育模式,大力实施“五育融合、全面育人”工程。广泛开展“大摸底、大筛查、大家访、大关爱”活动,持续优化育人生态。5.聚焦提质增效,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聚焦特色引领,绽放高质量发展“新”彩。聚焦和谐稳定,织牢高质量发展“新”网。聚焦文明培育,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品。聚焦克勤克俭,展现高质量发展“新”姿。聚焦群团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