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南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 |
住所 | 商南县阳光大厦5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莉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74万元 | 1.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商南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住建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质量监督成效显著。强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以及重要节点验收监督工作,工程质量整体稳步提升。2024年以来,我站共开展日常巡查180余次,出动监督人员60人次,对发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问题整改复查合格率达95%以上。从项目的起始规划直至竣工验收,我站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监督,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稳步有升。(二)安全监督扎实有力。2024年,我站从严审查监管项目施工单位安全资质与保障体系,确保安全制度健全、人员配备到位。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巡查频率与深度,对高处作业、深基坑、塔吊等高危环节实施重点监控,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要求立即整改,确保整改效果。2024年共办理起重机械使用登记16台,其中施工升降机5台,塔式起重机11台,全年累计进行安全检查18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单72余份。排查安全隐患249处,停工整改3起,严格起重机械使用管理,通过检查整改有效防范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组织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活动,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全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5场,覆盖施工人员2500余人次,提高了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同时,强化建筑施工应急管理工作,指导6个项目开展应急演练,涵盖火灾、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场景,增强了施工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全年建设工程领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三)扬尘治理管控有效。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强化监管责任。新建项目与建设、监理、施工三方责任主体签订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标准、要求,同时,建立扬尘治理监管工作责任制。二是加强源头管控,规范施工行为。要求各在建工地制定详细的扬尘治理专项方案,配备扬尘治理设施、设备、完善扬尘治理措施,目前城区所有项目均配备安装车辆冲洗设施,配备PM2.5检测仪7台,洒水车2辆,雾炮机8台,围挡1277米,安装喷淋10米,施工道路硬化6886平方米,裸土覆盖3461平方米。同时加大扬尘管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跟踪复查,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全年扬尘治理检查11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32份,整改率达95%。(四)工程投诉处理及时高效。为高效处理投诉信访案件,2024年我站安排专人负责接收投诉信息,及时登记分类。迅速启动调查程序,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勘查,了解实际情况,收集相关证据资料。与投诉人保持密切沟通,实时告知处理进展,及时反馈处理结果。2024年我站累计办理信访投诉案件共32件,其中涉及工程质量15件,安全类3件,扬尘污染1件,噪音污染7件,其它类6件。投诉按时办结率100%。满意度100%。我站注重加强投诉案件的整理归档工作,及时分析投诉原因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不断改进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减少类似投诉的发生。(五)智慧监管初显成效。为早日实现建筑施工管理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加快推进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平台相关工作,我站积极推进项目终端接入工作。10月份以来,对城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共8个工地加装了高清摄像,联网接入PM2.5检测仪等终端自动探测设备,对接我局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市县区级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平台数据的智能感知和自动采集。(六)全力配合县局工作。一是持续稳步推进瓦窑岭村巩固衔接工作。坚持帮扶走访制度,适时掌握包扶户动态,积极响应巩固衔接工作具体要求,努力做好瓦窑岭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是配合项目管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抽调我站一人参与世行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一人参与火车站广场等项目建设,一人负责局里招商引资等工作。年度工作任务均圆满完成。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我站受理监督申报项目13项,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验收项目18项,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全年监督项目33项,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目前在建(包括未验收)项目15项,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我站累计办理信访投诉案件共32件,其中涉及工程质量15件,安全类3件,扬尘污染1件,噪音污染7件,其它类6件。投诉按时办结率100%,满意度100%。扬尘治理方面要求各在建项目必须购买雾炮和PM2.5检测仪,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落实到位。三、存在问题:(一)监督力量有待加强。单位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监督人员较少,工程项目较多,重大活动、节日检查只能成立一个检查组,造成检查覆盖进度较慢。(二)风险预防和安全排查有差距。施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有差距,风险分级管控环节工作有缺失,自行排查治理力度不大。安全工作动态管理、长效机制,主动作为差。(三)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仍存差距。部分建设单位存在重进度、轻质量安全现象,施工单位关键岗位人员履职不到位、现场管理粗放,监理单位旁站、平行检验等工作落实不力问题时有发生,需进一步强化各方责任落实监督与约束机制。(四)扬尘治理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扬尘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资金投入不够,存在侥幸心理,未能严格按照标准制度落实日常防护措施,导致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偏远地区的建筑工地和一些小型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措施欠缺。整改措施:(一)加强监督力量。一方面,需部门支持充实专业监督人员,重点引进具有结构工程、安全工程、电气设备等专业背景且有丰富实践经验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业务培训,制定系统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内部业务交流、外部专家授课培训活动,提升监督人员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确保监督工作高效开展。(二)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程开工前,监督人员查看图纸,了解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前做好监督检查,严格把关,未达到方案要求的,一律责令停工整改。(三)定期组织质量安全大检查,加大处罚力度。组织对所有在建工地进行质量安全大检查,同时根据需要开展专项检查活动、检查工地人员是否和招标、资审时一致,管理人员是否都到岗,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是否落实,是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施工现场管理是否规范等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凡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对质量、安全问题整改不力,或是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依法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正、限期不准承包工程或停产整顿、降低企业资等级直至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和相应的经济处罚,决不姑息迁就。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尽快提升技术创新监管水平,加大对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投入,充分利用智慧工地监管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实时、远程、可视化监控。同时,组织监督人员参加新技术应用专项培训,掌握数字化监管技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工程质量安全隐患规律,精准发力开展监督工作,跟上建筑行业技术发展步伐。(二)进一步压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三)进一步加强现场质量安全隐患防治。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督促和指导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排查潜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向深入。(四)进一步加强扬尘治理管理力度。施工过程中,达不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的,严格督促整改到位,多次整改不到位的项目,一律停工整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