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法官培训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面系统地落实好法官各项培训任务,不断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更好地服务榆林经济和社会发展。组织法院工作人员开展政治素质、业务技能、任职培训。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开发区长兴路205号 | |
法定代表人 | 艾晖 | |
开办资金 | 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26万元 | 72.7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法官培训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榆林市法官培训中心.公益在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榆林市法官培训中心.公益坚持“大培训”概念,聚焦为大局服务、司法为民,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提高政治能力为关键,以增强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能力为重点,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以高质量教育培训答好“终身学习、持续教育”这一时代课题,为培育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榆林法院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本年度,榆林市法官培训中心.公益共组织、协调全市法院法官干警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116期,5544人次受训。其中,自主举办审判、司辅、行政等业务培训班13期,1785人次参训;协调参加国家法官学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榆林市委党校等单位举办的脱产培训班59期,143人次参训;组织参加最高人民法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各类视频培训40期,3580人次参训;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中省市干部网络学院专题培训、网络调训等4期,36人次参训;督促全体学员按时完成网络自学和学法用法学习及考试等。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聚焦政治学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教育培训的政治属性,先后举办专题政治轮训班3期,受训142人次;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特邀国家法官学院三级教授王立作“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专题讲座,特邀榆林市纪委监委网信中心宣传科科长、市委讲师团讲师白欣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1124人听讲,进一步提升法官干警政治理论素养,把稳思想之舵,在理论学习中确保“航向”正确。二是聚焦形势任务,精准“把脉”“开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年初将电子调查问卷下发给全市法院法官干警,全面细致的掌握教育培训需求,根据调研结果研究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特邀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资深优秀法官干警8名及12名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业务骨干,紧扣审判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了“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刑事审判思维与刑事审判实务”、新《公司法》、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等专题解读和授课,做到精准施训、靶向教学,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行教学设计“一班一方案”制,推动教育培训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变“填鸭式”“快餐式”灌输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法官干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聚焦主责主业,大力推进实战大练兵活动。立足审判执行、审判辅助和司法行政岗位实际,自主举办民事、刑事审判工作,司法技术工作、书记员、信息技术、调研、司法技术等业务培训9期,933人次参训;举办政治理论培训班4期,852人次参训;2期民事培训班、1期刑事培训班和全市法院司法技术工作培训班的举办实现了全市两级法院民事、刑事审判人员和司法技术人员的学习全覆盖,截至本年度2期书记员培训班的开展,全市两级法院书记员基本实现轮训。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持续更新两级法院法官干警的司法理念,进一步提升法官干警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专业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推动工作的有效动能。四是用好用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干警综合素养。充分运用中省市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法官培训网”等平台的学习资源,督促全体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学员按时完成年度学习任务,组织全院干警完成学法用法学习和考试,组织全市两级法院法官干警参加人民法院大讲堂、法官讲坛、院长讲坛、审判业务培训课堂等视频授课40期,3580人次参训,其中审判业务培训课堂的条线块培训,针对性、指导性强,法官干警反响热烈,均表示对自身业务能力提升帮助很大。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2.07万件,审执结11.28万件,收结案数连续12年居全省第二位。(一)坚持服务大局,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榆林、法治榆林。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扣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切实以高质量司法审判助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依法惩处刑事犯罪,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751件。妥善化解民事纠纷,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法院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6.99万件,总标的额179.98亿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审结民间借贷、金融借款案件1.69万件39.10亿元,全市民间借贷案件数实现连续9年下降,较2015年最高峰时下降34.39%,有力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民间融资秩序持续好转。加强环境资源审判,筑牢生态安全司法屏障。不断健全环资审判机制、机构、体系,依法审结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等涉环境资源案件和环境公益诉讼案件790件。强化行政审判职能,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发挥行政审判“监督和支持依法行政”职能作用,审结一审行政案件516件,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支持和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二)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打通司法服务群众、兑现权益的“最后一公里”。更加注重民生案件实质性化解。贯彻实施民法典,认真办好就业、医疗、教育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民生案件,努力把是非判清、人心判服。注重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审结一审婚姻、抚养、继承、养老等家事案件5693件,以调撤方式结案3062件,占比53.78%。强化劳动争议实质性化解,办结相关案件1456件。更加注重胜诉权益高效率兑现。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4.60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23.71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同比上升20.68个百分点。扎实开展“驼城春雨”、交叉执行等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涉民生、涉小标的、涉基层群众利益等案件1.06万件6.09亿元,实现“办好小案子、保障大民生”。更加注重涉诉信访法治化办理。制定全市法院推进信访法治化《实施意见》,着力将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强化信访共治,做实“有信必复”,畅通人民群众信访诉求表达渠道。(三)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大力推进审判执行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促公正、提效率。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在榆阳区、神木市、横山区等法院,建成全省首批集执行立案、线索反映、涉执信访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执行事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等窗口,实现“开放式”执行办公办案,最大限度保障群众执行知情权、监督权。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全市法院受理一审民事行政案件数同比下降4.44%。全省深化政法工作改革现场会在榆召开,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作了经验交流。全市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处纠纷案件3.57万件,同比增长12.56%,调解成功2.26万件,同比上升30.31%。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强化精准管理意识,认真推进落实“阅核制”,制定出台《实施办法》,明确阅核工作标准、程序要求,切实强化和规范院庭长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审核把关,不断统一案件裁判尺度。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本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需要持续改进的方面。一是常态化培训机制还不够健全,无专职老师,师资队伍不稳定,不能完全满足培训需求。二是信息化技术运用不够。三是培训方式还不够灵活,培训管理还不够严格。在培训方式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占较大比重,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运用还不够广泛;在培训管理上,培训考核评估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四是法官干警的工学矛盾还需进一步克服,干警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仍需进一步调动。整改措施(一)持续加大对教育培训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优秀人才“业务精通”优势,按照“专兼结合、外聘内培、资源共享”原则,建立优秀法官干警“上讲台”机制,建立健全全市法院法官干警教育培训师资库,加强与党校、高校等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推进法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加强对个人和部门的培训需求调研,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展培训领域,比如经济、管理、科技、文化等方面,不断满足干警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加大实践教学方式的力度,提高干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坚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联合政治部、审管办,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保障机制。与人事处、督察室共同加强培训管理,确保教育培训工作执行有力有效。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强理论明责任。坚持把思想理论武装放在首位,以深入学习来带动思想教育,在工作中充分发扬“传帮带”的引导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干警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二是筑基地塑人才。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定时定期选派中层干部到上级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不断充实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的匮乏。三是强方向定目标。及时调研掌握培训难点、热点内容,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在业务教育培训中,改变单一的学习培训专门法律知识,加大对法理、法学渊源等深层次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干警在及时学习掌握实用法律知识的同时,培养法官干警的专业兴趣,增强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四是建机制促发展。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健全人员分类管理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干警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使教育培训的进展与成效在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凸显,形成教育培训工作有实施、有考核、有整改的循环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