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新区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铜川市新区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22 16:25
单位名称 铜川市新区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科、全科医学科、中医科
住所 铜川市新区长虹南路9号
法定代表人 王江华
开办资金 9.23万元
经济来源 非财政补助(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铜川市新区咸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万元 -32.4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开展业务活动2024年,我中心围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战略,以居民健康为核心,全面开展以下重点工作: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累计签约重点人群2533人,签约率74.08%;一般人群签约4770人,签约率60.91%。(2)通过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等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健康评估、疾病诊治、康复指导等,获得居民广泛认可。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健康教育:全年开展健康讲座12次(含中医讲座1次),发放宣传资料2186册,受益979人次;播放健康音像192小时,悬挂宣传标语14次,覆盖1207人次。(2)预防接种: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3086剂次,非免疫规划疫苗1422剂次;管理0-6岁儿童928人,查验接种率95%;完成脊灰、含麻类疫苗补种270人、90人。(3)儿童/孕产妇保健:新生儿建档147人,管理高危儿64人;孕妇建档149人,产后访视334人次,开展孕期保健讲座及儿童体检。(4)慢性病管理:规范管理高血压911人、糖尿病335人,全年随访4800余人次,体检468人。(5)重点人群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840人,中医药健康管理1624人(老年人82.3%、儿童96.2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5.56%。(6)传染病与结核病防控:处置流感、水痘等传染病132例,开展校园结核筛查608人;全年督导学校、幼儿园消毒4次,宣传覆盖270人。(7)其他专项服务:完成肿瘤患者随访149人次,卫生监督协管巡查51家门店204次,殡葬领域整治开具死亡证明13份。3、基本医疗因业务规划调整,本年度暂未开展门诊医疗服务,聚焦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4、专项行动(1)开展医疗领域专项整治,建立举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2)实施殡葬领域整治,完成死亡监测13人次,信息留存率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1)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1662份,家庭档案5452户,建档率超95%;(2)重点人群管理率达65%以上(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5.3%)。2、居民健康水平提升(1)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2.55%、74.03%,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0-6岁儿童眼保健、贫血筛查全覆盖,孕产妇产后访视率100%。3、社会效益凸显(1)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传染病防控等措施,有效降低辖区疾病发病率;(2)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惠及48人,提升居家养老质量。4、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增强(1)完成脊灰、腮腺炎疫苗补种,传染病流调响应及时率100%;(2)成功处置结核病、丙肝等突发疫情,保障社区公共卫生安全。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服务能力待提升(1)部分医务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不足,慢性病管理精细化水平有限;(2)中医药健康管理仍需深化,服务内涵需进一步拓展。2、信息化建设滞后(1)电子健康档案与上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不足,影响服务协同性;(2)疫苗管理系统功能单一,缺乏智能化预警模块。3、居民参与度不足(1)部分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低,慢性病依从性差;(2)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未能充分满足多样化需求。四、改进措施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1)制定分层培训计划,选派骨干参与省级慢病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引进全科医师2名,优化团队专业结构。2、推进信息化升级(1)对接市级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电子档案动态更新与数据共享;(2)升级疫苗管理系统,嵌入智能提醒与预警功能。3、创新服务模式(1)开展“互联网+健康”服务,通过微信群推送健康知识;(2)设立“健康加油站”体验角,提供自助血压、血糖检测服务。4、深化健康教育宣传(1)制作方言版健康短视频,联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健康夜市”活动;(2)针对老年群体推行“一对一”健康指导,提升依从性。五、下年度工作计划1、提质扩面,优化服务内涵(1)目标: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至80%,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提高10%;(2)新增中医体质辨识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2、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效能(1)上线AI随访机器人,自动提醒逾期未检居民;(2)建立疫苗接种预约平台,减少排队等候时间。3、强化联动,构建医防融合体系(1)与二级医院共建“慢病联合门诊”,实现分级诊疗;(2)联合教育局开展“健康校园”行动,建立学生健康动态档案。4、民生为本,打造特色品牌(1)推出“银发安康”老年人健康管理包,含年度体检、中医调理、居家照护指导;(2)创建“无疫社区”,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长效机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PDY90036861020411B1001有效期:2023年01月05日至2028年01月05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