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领导干部引领学、支部集中深入学、教育基地实践学、集中研讨交流学,依托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持之以恒自主学等途径,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中央重要会议精神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宣传、网信办相关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引导中心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机关事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纪教育开展以来,按照中心党组统一安排部署,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中心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党支部集中学习、支部书记党纪律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确保学有质量、学出实效。持续强化警示教育,通过集中观看《两面人生》《贪与悔》《借路敛财自毁人生路》《“划地为牢”的国土“蛀虫”》《被股票套牢的人生》等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赴榆林市廉政教育馆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传阅违纪违法干部忏悔书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全面筑牢廉洁自律思想防线。(三)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切实做好中心门户网站管理工作,严把信息发布关,开展保密安全警示教育,严密防范网上意识形态渗透,谨防泄密等事件发生,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用好管好自媒体,不得传播谣言、负能量和不实信息。2024年,中心通过中省市网站、刊物、门户网站公告栏等方式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480项,其中包括:国管局官网2篇,省中心官网2篇,陕西机关事务杂志6篇,榆林日报2篇;门户网站发布政务公开信息75条(政府信息公开、业务专栏、政策法规);公益服务事业3条;公告4条;新闻资讯386条。(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确保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稳定性和可靠性;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负责处理我中心信息技术问题,及时回应办公中遇到的网络、系统、软件安装、打印机故障、电话布线等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广大干部的正常使用。加强网站技术防护,对网站运行环境进行软件加固,加强了病毒感染、恶意攻击、网页篡改、漏洞利用等风险防范。及时对接市智慧局、市政府信息服务中心并上报相关资料及数据,每季度完成门户网站和业务软件存在漏洞的督促修复工作。(五)推进信息平台建设。按照《关于申报2024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通知》要求,我中心向市数据局申报建设榆林市机关事务信息系统项目,项目实施方案经市数据局专家评审同意。项目总投资概算395.46万元,资金来源为市信息化项目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及预算上报评审中心进行评审,财评审定价为300.16万元。2024年12月27日,市政府批复同意由市数据会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实施该项目。榆林市机关事务信息系统,集成原公务用车管理系统、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新建办公用房管理系统和后勤管理系统,新建1个移动端应用小程序,作为智慧后勤管理系统的移动端,和PC端配合使用。通过微信小程序可实现食谱预告、线上充值、费用查询、意见反馈、特色供应等;通过小程序还可预约公务用车保障出行,实现“互联网+公务用车”的模式,发挥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和优势。(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做好党员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和应用,定期更新并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组织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和公职人员及领导干部亲属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问题专项整治,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填写《廉洁自律承诺书》,持续打造清廉干部队伍。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参加中心系统组织的家风家教专题讲座、家风读书分享会、“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当好“倡廉员”,共筑家庭廉政防线。二、取得的效益(一)增强了党性修养,改进了工作作风。通过党纪学习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对党的纪律和规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纪律红线和底线,增强了自我约束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消除了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顾虑,保护和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担当作为的主动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务实担当推动全市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进一步规范上网行为管理,严把网络安全关卡,提倡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同时对中心的硬件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等几方面内容逐项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广大干部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进一步增强,为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创建平安、和谐机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始终瞄准“安全、优质、节约、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榆林市机关事务信息系统建设,将对现有的公务用车管理系统、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新建的办公用房管理系统和后勤管理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机关事务信息集成登录、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更好地服务机关干部职工及办事群众,推动服务保障工作质量持续提升。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机关事务信息数据的集成、互通、整合方面,各省市缺乏统一的标准,都还处于探索筹备阶段,在工作安排部署和推进时都不可避免的要走一些弯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程。二是由于信息化建设工作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业务复杂、专业人员少,导致部分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存在一定障碍。四、整改措施(一)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公开管理。积极推进单位的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公开办事依据、岗位职责、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监督方式等内容,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按照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求,每年及时编制政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并按时报送至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二)持续推进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机关事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合岗位职责、服务流程,不断加强机关事务数据库建设,完善统一入口的集约化管理平台,推进数据开发共享,赋能机关事务工作高效运行,形成“用数据服务、数据管理、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机关运行保障模式。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不断提升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推进单位的信息公开,公开办事依据、岗位职责、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监督方式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好单位网页新版建设,规范网页信息栏目,公开单位的机构职能、领导简介及分工、内设机构、事务服务承诺、业务文件等相关情况,进一步增强内部事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信息人员培训,加强系统维护,及时更新信息,提高信息数量和质量。发挥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宣传平台作用,加大信息公开工作力度,深化公开内容。(二)推进机关事务信息系统建设。全力推进榆林市机关事务信息系统建设,采用1个PC端业务系统和1个移动端应用,PC端和移动端配合使用。PC端包含5个业务模块及1个移动端应用,其中3个模块链接原资产管理系统、公务用车管理系统、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新建2个模块办公用房管理、后勤管理;新建1个移动端,实现食谱预告、线上充值、意见反馈等;在移动端实现公务出行用车申请、车辆调度、费用计算等。(三)聚焦机关事务智慧后勤建设。关注国管局、省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依据,第一时间推进机关事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赋能机关事务工作高效运行,着力促进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结合岗位职责、服务流程。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标准化,建设“互联网+N”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一网通办”管理模式,积极筹建机关事务管理“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构建“用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现代化服务保障模式,进一步提升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