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渭南市人民医院)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渭南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4-17 11:08
单位名称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渭南市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产科、新生儿、妇保、儿保科等。
住所 渭南市东风大街中段114号
法定代表人 孟永鹏
开办资金 1763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760万元 25342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公益 从业人数  3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聚焦业务指标,推进医院内涵建设。1.狠抓医疗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以三甲复审工作为契机,动员全院职工对照评审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在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修订《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共215项,为医院日常管理建章立制;继续加大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开展危急重患者救治演练、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及转运等应急救治演练,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紧急响应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修订处方点评制度和药物咨询制度,防止出现抗菌素滥用现象。截至目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46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22例。2.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有效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通过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方式,持续探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向上”正式加入西京医院军民融合医疗联合体、与西安交大二附院签定医联体协议,利用上级医院先进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实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向下”根据医联体单位的实际需求,选派儿保科、儿科、产科等科室骨干到蒲城、白水、澄城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常态化帮扶,同时如期完成百名医疗专家团帮扶工作;目前医院共接收基层转入患者363余人次,转上级医疗机构患者10例,深入基层和社区开展义诊45余次,DIP付费结算5097人次。3.关爱妇幼健康,守护母婴安全。持续推进医学遗传、生殖医学等学科建设,将新生儿筛查病种从4种扩增到52种,逐步填补了我市辅助生殖技术的空白;在实施“大部制”改革基础上,建成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中心,完善了母婴健康的“全生命周期”链条;承办全市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儿科学术研讨、妇科质量控制等培训活动。作为渭南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运中心,截止11月底共收治新生儿1525例、孕产妇4220例,抢救成功率达99%,全年转运危重患儿108余例,危重孕产妇56余例,完成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5684剂次,为556个特殊儿童建立健康档案。4.推进科教协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围绕业务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各项科研制度与规范,全年立项新技术新业务《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等27项,获得市级拟立项项目《2021-2024年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特殊儿童接种门诊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分析》等6项,院内孵化科技项目11项,新立项横向科研项目3项,科研能力得到了重视和提升;通过与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开拓人才培养新思路,进一步加强人才储备,为我院定向培养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持续提供新动能。5.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储备。一是根据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招引人才方案,通过“线上”相关媒体、“线下”走进校园,向社会公开招聘,今年共组织院内招聘11余次,招聘到8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和9名高学历人才。二是大力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不断加强院内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2024年共派出105名临床、医技、护理人员前往北京、上海、西安等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目前取得高级职称99人。7.加强信息建设,紧盯安全生产,筑牢品牌形象。我院持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更新完善预约挂号系统,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坚持贯彻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持续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我院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活动,将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全年共排查安全生产隐患68起,均在规定时限内予以消除;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对我院优势专科、权威专家以及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有效提高群众知晓率。全年在中省市级主流媒体及自媒体发表各类新闻宣传稿件537篇,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各类短视频138条,参与渭南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主题报道和电视广播专访节目48期。(二)回眸发展亮点,实干践行实事。1.聚焦项目建设,提升发展动能。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在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项目二次结构工程施工已基本完成,水电主管道全部安装到位,室内精装修施工图消防过审,完成工程产值1.3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78亿元。2.加强合作交流,提升医疗质量。在渭南市人民政府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建立合作框架的基础上,以建设“国家级标准化小儿五官科诊疗中心”为突破口,由“科包院”合作模式改为“点对点、团队对科室”的合作模式,派驻执行院长及专家团队按照专业学科分批逐步实施,同时我院选拔业务骨干及专业技术团队赴北京儿童医院进行循环式学习培训,目前共选派4名业务骨干赴北京儿童医院进修学习。3.开设专病门诊、MTD门诊,提升诊疗服务。为全面贯彻落实“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满足广大患者的多样性需求,开设9个MDT门诊及开设儿童慢性咳嗽与哮喘等六大“专病门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完善服务细节;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检验结果互认”、“一次挂号管三天”等惠民便民政策,整合多项服务功能,截止目前便民服务累计4651余人次,专病门诊共接诊2003人次,检验结果互认1200人次,为群众节约就诊费用约12万元。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2024年医院门诊服务人次385262人(含体检28604人);住院人数13083人,较去年同期降低11.85%;床位使用率46.19%;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8.35/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1‰,婴儿死亡率0.59‰,全市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7.37/万,较去年下降2.16/万,重大及基本妇幼项目规范运行。一年来,医院先后荣获渭南市妇女健康促进优秀会员单位,渭南市卫生健康系统新闻宣传暨学报用报先进单位,渭南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妇科荣获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集体,手术室、妇保科荣获渭南市优质护理先进集体。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管理和服务理念需进一步提升,学科短板现象明显,特色专科优势不突出,科研项目偏少,仍需进一步提高和打造。管理和专技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队不尽合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整改措施:下一步将紧抓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合作的契机,加大对医疗、科研、业务培训方面的投入,力争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同时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发掘培育院内现有人才骨干,广泛引进高层次、实用型专业人才,着力推动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力、以核心专家为骨干、以中青年医生为储备的人才队伍格局,进一步促进医院人才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继续推进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及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走深走实,紧盯“关键少数”,结合重点岗位权力运行专项治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自查和整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二)继续加强业务及学科发展,提升医院品牌源动力。一是持续深入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的相关事宜,以小儿五官科为突破口,全力建设“国家级标准化小儿五官科诊疗中心”,打造区域优势专科品牌,同时在医院管理、诊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二是争取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22所医院的知名专家及中青年博士组成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巡诊、科普等活动,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扩大区域影响力;三是进一步加强亚专科建设,实现科室业务精细化管理,做到人有所长、技有所专;四是根据省级重点专科创建要求,大力支持妇科、儿科、新生儿科、产科,有序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带动医院妇幼全生命周期服务发展。(三)坚持抓实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申请适当降低引进人才的条件,调整引进人才待遇政策,加强校园招聘和面向全社会招贤纳才的工作力度;选派优秀骨干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交大一附院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坚持内培外引、兼收并蓄的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尽早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为医院发展提升内在驱动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8月7日至2035年11月12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8月21日至2025年6月9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