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实施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及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开展畜牧、渔业和蜜蜂养殖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重大动物疫情报告、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上郡北路3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腾翔 | |
开办资金 | 3189.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畜牧兽医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33.4万元 | 2966.7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9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单位在榆林市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1.坚持抓动物防疫不松劲。一是指导做好畜禽免疫与抗体检测。5157.67万只(头、羽)次,全市牲畜挂标率在9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抗体检测4902份次,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兽共患病监测净化任务11000份次。二是加强疫情监测。通过兽医卫生监测信息平台上报监测、审核、免疫等各类信息4356次,报告动物疫病1049起,有效上报率100%;完成猪、牛、禽、羊相关畜种的病原学监测9022份;全面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监测排查,未发现异常情况。三是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两病”监测完成牛羊布病血检17.94万份,牛结核病血检0.56万份;流调处置人间布病疫情相关联的畜间布病疫情15起;开展人畜共患病知识普及宣传10余次,发放动物疫病宣传画2000余册,布病干预包320个。四是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开展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续展考核,实施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区域中心建设项目。五是做好防疫应急保障。采购储备50万元的各类防疫应急物资,调配猪口蹄疫疫苗249万毫升、猪瘟疫苗180万头份、牛羊O型口蹄疫疫苗1350万毫升、奶牛O+A口蹄疫8万头份、狂犬病疫苗3万头份、小反刍疫苗660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401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32万头份。六是加强牲畜标识管理。全年审核各县市区2024-2025年度牲畜耳标144.53万枚(猪耳标22.13万枚、牛耳标16.40万枚、羊耳标106万枚)。2.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认真落实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全市实施产地检疫169.30万头(只、羽),其中生猪65.50万头,牛4万头,羊30.80万只,禽类69万羽。对全市1069辆畜禽(动物产品)运输车辆和327名贩运经纪人实行网络双备案监管。二是开展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全年共实施监测养殖场(户)500个,检测样品1500份。三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完成中省市畜产品抽样共计268批次,检测结果均合格。四是强化兽药饲料监测抽检。抽取兽药样品25批次,饲料产品10批次,检测结果均合格。五是开展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肉品质量安全抽检。完成省级抽样78份,完成市级自检3140份,检测结果均合格。六是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排查与技术服务。发现问题线索20条,现场移交所属农业执法机构督促整改3条,上报各类台账5期。3.强化屠宰日常管理。全市共实施屠宰检疫75.65万头(只),其中:生猪45.22万头,牛1.21万头,羊29.22万只,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病害畜禽产品24.94吨。指导开展“瘦肉精”检测11.30万份(猪6.89万份、羊4.14万份、0.27万份),结果均为阴性。严格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指导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开展非洲猪瘟检测2.28万批次,结果均为阴性。加强证章标志管理,订购发放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A)0.25万份、(产品B)15.40万份,牛羊肉塑料卡环式检疫验讫标志22.60万个,动物产品检疫粘贴标志234万枚(大标签54万枚、小标签180万枚)。指导屠宰企业规范生产,对定边八福、靖边县惠民、靖边双丰等屠宰企业开展GMP认证、标准化示范创建、场区迁建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开展屠宰行业食品安全腐败整治和打击肉品犯罪专项行动和畜牧兽医渔业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共排查生猪、牛羊屠宰场40余次。4.着力抓好种业建设。一是做好中华蜜蜂保种工作。保种核心种群186群,完成保种场科普展示建设,开展疫病监测与防治有效控制了蜜蜂中囊病。二是做好佳米驴保种选育工作,目前保种场存栏数66头,2024年新出生驴驹13头(公驹8头,母驹5头)。三是积极推进陕北毛驴保种场建设,现已开工建设。四是有序推进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及培育工作,组织召开了2024年品系鉴定推进会,全年共鉴定种羊10987只,优化培育多绒型、细绒型、多胎型、体大快长型4个品系种群。5.夯实饲草饲料生产基础。一是抓优质人工饲草地建设。采购并推广紫花苜蓿、燕麦、饲用甜高粱、苏丹草等优质牧草。二是开展饲草种植试验示范。与中国农业大学配合开展“黄河流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并组织召开项目交流研讨会及中期验收会;制定了《盐碱地饲草种植试验方案》,在横山区盐碱地开展饲用小黑麦示范种植,在我市榆阳区、神木、横山、靖边进行示范种植。三是组织开展农作物秸秆、牧草测产工作,完成榆阳、横山、靖边、米脂县区部分牧草地苜蓿测产工作;四是协助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开展陕西省草牧业发展现状科学调研;五是开展全株玉米青贮和秸秆饲料化利用试点工作,完成了营养成分测定及羊子饲喂试验。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28.65万头(其中存栏95.22万头、出栏133.4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保持8.74万头;羊饲养量975.22万只(存栏539.05万只、出栏436.17万只);牛饲养量30.91万头(存栏23.57万头、出栏7.34万头);家禽饲养量1008.80万羽(存栏613.50万羽、出栏395.30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9.58万吨、6.73万吨、8.44万吨;鉴定种羊10987只,优化培育4个品系种群;保种核心蜜蜂种群186群;屠宰检疫75.65万头(只),其中生猪45.22万头,牛1.21万头,羊29.22万只,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病害畜禽产品24.94吨;实施产地检疫169.30万头(只、羽),其中生猪65.50万头,牛4万头,羊30.80万只,禽类69万羽;指导开展“瘦肉精”检测11.30万份(猪6.89万份、羊4.14万份、0.27万份);调配猪口蹄疫疫苗249万毫升、猪瘟疫苗180万头份、牛羊O型口蹄疫疫苗1350万毫升、奶牛O+A口蹄疫8万头份、狂犬病疫苗3万头份、小反刍疫苗660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401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疫苗32万头份;发放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产品A)0.25万份、(产品B)15.40万份,牛羊肉塑料卡环式检疫验讫标志22.60万个,动物产品检疫粘贴标志234万枚(大标签54万枚、小标签180万枚);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8.4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8.38%,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全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产量20.30万吨。三、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1.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非洲猪瘟、羊支原体肺炎等疫病仍存在疫情风险,对全市畜牧业发展构成一定威胁。2.“两病”监测工作经费不足。部分县市区工作经费不足或连续下降,造成“两病”监测工作难以开展,且完成质量不高。3.青年干部发展渠道不畅。受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中心职务和职称岗位数量受限,致使青年干部在职级、职务晋升等方面受到一定影响。四、整改措施1.持续做好动物疫情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开展技术培训班,做好技术人员驻企帮扶、开展业务指导与技术培训等工作。2.寻找产业发展新途径,积极争取各县区出台对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畜牧产业绿色健康发展。3.因职务和职称岗位数量受限导致无法晋升的但表现优秀的干部,纳入重点培养名单,优先获得培训、交流机会,职务空缺时优先启用。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做好畜牧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开展统计监测与数据核查,完成畜牧业全国畜禽种业调查月报、季报及年报工作,做好畜牧业生产月报、季报和年报统计及主要畜产品和饲料价格监测工作,每月及时分析发布统计监测结果。二是抓好种业建设,指导做好全市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工作,抓好佳米驴核心群保种选育,继续推进陕北毛驴保种场建设工作,巩固中蜂保种场建设,建设示范中蜂保种场;指导做好畜禽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持续做好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工作。三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全面推进“先打后补”政策落实,完成主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效果监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布病、炭疽和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防控,做好布病、结核监测净化工作,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场、无疫小区建设。确保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