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果桑种苗繁育,果桑栽培技术推广及产品营销。 | |
住所 | 志丹县农业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马玉雄 | |
开办资金 | 69.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6万元 | 1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志丹县果业管理局.公益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果业局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抓巩固提升,优化夯实基地。一是强化政策驱动。认真贯彻中省苹果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和延安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明确了三年目标任务和重点行动项目清单,今年列支2500万元用于苹果全产业链建设。二是强化改造提升。按照“改造低效园、提升示范园、清除撂荒园”的思路,着重对陕果志丹公司遗留果园、全县冻害严重果园进行分类处置,陕果志丹公司撂荒果园复耕8786亩,改造提升果园0.4万亩。调整基本农田易冻区域果园2.2万亩,改造残次果园5000余亩。引进了青砧砧木秦脆、维纳斯黄金、瑞雪等新优品种2万株,推广了李广杏、新品种油桃、西梅、葡萄苗0.75万株,挖旧补建300亩,嫁接授粉树4万株,人工授粉2.5万亩,推进了品种优化更新和区域布局优化,进一步夯实了生产基地。三是加强常规管理。按照延安苹果18项主推技术,结合果园周年管理环节,严格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完成清园涂白、整形修剪、绿色防控30万亩,果园间作套种8.6万亩,果实套袋12.8亿只。四是培育经营主体。积极培育苹果龙头企业、涉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和经营大户,不断提升管理经营水平,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发挥主力军作用。(二)抓防灾减灾,强化综合防御。一是持续优化措施防冻害。全面总结推行了“五个精准”综合防冻措施,着力加密气象预警预报,布设果园气象检测仪446台,精准气象预测。对冻害发生区域按照重度、中度、轻度进行分类划分,制定了防御作战图,精准冻害区域。年内投入防冻资金360多万元,分类施策落实“提盖涂灌挡”措施,突出药剂防冻试验推广,精准措施落实。加大“五大法宝”(坑桶药器网)投入和五项措施利用,精准器物投放和调度指挥,在天帮忙人努力的基础上,打胜了防冻保花保卫战。二是加大网炮投入抗雹灾。针对县内三大冰雹带4.6万亩果园,持续加大防雹网建设力度,建成防雹网3000亩。全面加强气象预警、会商研判和调度指挥工作,积极开展火箭炮防雹作业,新增防雹作业点4处,发射火箭炮弹120枚。三是凝聚干群合力抗干旱。面对夏季持续干旱,全力调动镇办村组及广大果农力量,通过机井、水窖、车辆运输等方式开展果园抗旱。认真组织推广豆菜轮茬、生草覆盖、坑施肥水、水肥一体等节水保水增肥技术,确保果树果实生长需水。四是紧盯关键环节抓安全。重点加强春季石硫合剂喷洒、花期病虫害防治、套袋前后综合防治和安全用药知识。加强对各镇办果业冷库藏贮、果园用药、果品运输、机械使用等排查指导,保障果业安全生产。(三)抓示范创建,引领整体发展。一是加强示范创建落实。认真落实县镇村三级包抓责任和领导、干部、帮扶部门、驻地企业、技术员、果农五方包抓制度,深入巩固“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成果,新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和千亩示范区12个、美丽果园13个,申报市级美丽果园和高质高效示范果园各2个、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1个。二是狠抓示范引领提升。坚持以高质高效、美丽果园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果园土壤改良提升、村集体“1551”示范基地、精品果园旱作节水和防灾减灾4个万亩示范带建设。建成“3332”模式示范果园1.5万亩,示范面积达到10.2万亩,占总面积的32%。三是加快试验示范推广。重点对引进的秦脆、瑞雪、维纳斯黄金等31个品种种植管理,开展不同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嫁接改良、土壤肥力提升及水肥一体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试验推广。与中国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市果业研发中心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和灾害防御等试验,为全县苹果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提供示范引领。四是加强绿色有机创建。重点加强果园生产管理投入品监管,持续推进10万亩有机苹果认证,已完成创建前期调研、资料申报、环境评价等工作,申报创建的12家果业合作社通过验收。(四)抓技术服务,提升精细管理。一是强化技术培训。坚持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会相结合的办法,召开了全县苹果园春季管理、花期防冻、夏季管理、有机肥沤制、秋季施有机肥、秋冬管理、冬季管理等大型培训会7轮次,开展分区块现场培训和集中培训,技术干部入户进园开处方330次,累计培训镇村干部、果农1000余场次4.5万人次。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围绕精细修剪、有机肥沤制及施入、灾害防御、优果管理、组织销售及预冷贮藏等关键环节,突出关键节点组织技术干部入户进园问诊开处方活动,指导生产1600人次。推进果园管理有方向、关键技术能跟上、遇到问题会解决,促进产量质量大提升。三是加强技术交流。持续强化苹果产业链专家服务团,积极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及结对帮扶工作。派出120余名技术骨干、产业大户、合作社及果农参加苹果高质量发展、基层农技人员技能提升、千名果农网红计划等培训。与县总工会联合举办了2024年苹果亩均效益冠军园劳动竞赛活动,召开了全县苹果修剪技术比武大赛,表彰奖励了苹果亩均效益冠军园6个、优秀社会化服务果树修剪队伍3个、镇级技术标兵奖和苹果修剪技术能手各3名。(五)抓营销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强化以产促销。举办了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产销对接暨赛园赛果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优质果品户6个、优秀苹果销售企业(合作社)3家、优秀社会化服务组织3个。果业局与延安华圣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延安福建商会签订苹果生产技术合作和苹果销售长期合作协议;陕西龙康广贸易有限公司与志丹县洛水瑶农牧业有限公司签订4000吨苹果供销协议。二是全力组织销售。建立形成镇办为主体,重点村、产业大户为带头,村组散户抱团销售的模式。建成苹果集散地3个、销售集散点24个,培育苹果电商15家,中介、代办110人。邀请吸引了16批来自上海、广东、辽宁、四川等地120多位客商来志洽谈订购苹果,发布价格动态和产销信息12期,在新闻媒体发布苹果宣传报道信息78条。组织10多家企业、合作社参加了2024洛川苹果博览会、杨凌农高会、北京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发布会、杭州亚果会、上海果博会、福建陕西果品推介会、武汉农博会等活动,对接果品经销商100多家,北京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发布会陕西农康广贸易有限公司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3000吨苹果出口俄罗斯的合同,已出口苹果800吨。三是销售形势稳定。加大果农果商营销对接培训、规范购销合同和标准,指导果农以质论价、顺价销售。今年全县早熟品种最高价格4.2元/斤,主流价格3.8元/斤,晚熟品种最高价格4.0元/斤,主流价格3.1元/斤,目前已组织销售苹果22.61万吨,仓储苹果1.95万吨,电商销售订单3.8万个。四是加强包装标识。根据全市延安苹果品牌升级战略要求,全县统一设计志丹苹果LOG图,制作志丹苹果6头、9头、12头、18头、24头和鸡心果专用包装盒,规范果品线上线下销售,发放给部分企业、合作社,指导规范全县苹果包装标识。(六)抓全链条投入,推进强基增效。一是把加大肥料投入作为基础环节。召开全县有机肥储备沤制和秋施有机肥现场推进会,逐镇办指导有机肥沤制和施入工作。果业局投资200万元调运有机肥1500吨,各镇办也制定了配套激励政策,撬动果农投入有机肥力度大,果园肥力提升明显。全县共沤制、购买有机肥约60万吨,有力推动果园提质增效。二是把强化项目支撑作为关键抓手。采用政策驱动、项目支撑等办法,投资1779万元实施了苹果园品种改良及提升、果园覆盖增肥保墒、防冻物资器械、绿色防控物资、苹果园道路维修、果园有机肥、千亿级果业项目土壤改良物资、赛园赛果活动等12个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把加强延链补链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加强仓储预冷和配套关联产业。新建小冷库19座1540吨,全部建成投用。志丹县稷丰果业商贸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成果框和发泡网厂1个。二、存在困难和问题尽管目前苹果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综合优势还不明显,与高质高效生产、高质量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产业扶持投入保障不足。县级扶持投入还不够,急需支持环节增多、资金缺口大,尤其是防灾抗灾、优果提升、增施有机肥、果品宣传促销、产业延链补链等任务繁重,需要大量资金和项目支持。二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果业生产、贮藏、营销等保障体系不健全,苹果技术服务队、机械服务队、劳务服务队等专业化组织少、服务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缺乏,从事果业生产劳力严重不足,生产成本不降反增。三是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果业机构队伍不够完善。苹果全产业链涉及面广、任务重,基层专业技术力量严重短缺,技术服务相对较低。四是新型经营主体缺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营销中介等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实力弱,辐射带动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五是产业延链补链不够。果品市场渠道不健全,缺乏市场对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手段运用落后。果品分拣贮藏、冷链运输及加工包装等关联产业发展弱、典型少,产业化发展不足、链条短,综合效益不高。三、2025年工作谋划(一)总体思路。紧抓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坚定打造30万亩山地苹果强县不动摇,按照“巩固规模提质量、加大投入夯基础、示范带动强管理、强化营销促增收”的思路,聚焦“五新”战略,着力实施“五大工程”、构建“四大体系”、搭建“三大平台”,全力推动我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二)主要目标。全面巩固提升3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力实施10万亩苹果示范园区“增产达效”和10万亩灾害易发区“减灾增效”三年行动,加大果业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果园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示范引领,强化营销及延链补链工作,2025年全县苹果挂果面积达到23.7万亩,产量达到27.8万吨,苹果产业总产值突破18亿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