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神工业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榆神工业区党的建设,实施榆神工业区财政、国资、基建、项目、环保、安全、劳动、社会事业等监管,促进榆神工业区对外开放水平。 | |
住所 | 榆林市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园 | |
法定代表人 | 刘小波 | |
开办资金 | 868.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1035.51万元 | 832861.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神工业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 从业人数 24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党的建设方面全年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工作会议5次,党工委会议11次,主任办公会议7次,专题会议58次,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定期研究党建、安全、环保等各项具体工作。全面加强机关党建,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批复成立榆林经开区税务局党委。新发展预备党员32名,转正49名党员。表彰2023-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3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9名,先进基层党组织7个。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成功举办榆神工业区党务工作者培训会,开展特色结对共建等活动。二、招商引资工作方面组织参加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开展专场推介产业招商,签约合同项目13个,引资154.39亿元。签约协议项目16个,引资166.23亿元。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09亿元,明确投资方向,包装策划项目20个,积极主动出击,拓宽招商渠道。三、重大能化项目建设方面今年我区共有23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301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15.6亿元。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20.18亿元,10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3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我区实行领导干部包抓“五上”企业推进机制,23个重点项目共需办理审批事项414项,其中385项已取得批复,办结率为92.99%。两大千亿级项目中,陕煤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于9月26日实质性开工,国能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于9月26日场平动工。国能20万吨PGA、榆能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恒神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佰嘉瑞年产120万吨甲醛及其下游产品、清水银泉2×6万吨/年三聚氰胺及产业链绿色延伸项目加快建设。陕煤宇高50万吨/年DMC工程一期10万吨进入试生产阶段。四、改革创新工作方面一是改革方面。抓好改革参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历次会议精神,制定出台工业区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和台账,确定改革任务19项,其中1项重大改革任务,5项小切口改革任务,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均已完成。梳理上报了年度改革亮点线索,参加榆林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成功承办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我区积极融入省市两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加快榆神工业区创新创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其一期和二期一阶段已全部建成投运,同时引进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类的实验、中试、生产项目22个,旨在以创新创业产业园为主阵地,辐射带动全区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创新驱动方面。我区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共生耦合,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积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搭建。“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可控制备及其储氢产氢应用”被榆林市科学技术局确认为科学技术成果。创新创业产业园一期和二期(一阶段)已全部建成,成功引进18个科技型项目。榆神工业区中试孵化基地引进陕西省高容量储氢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榆林学院-榆林市耐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先进催化重点实验室、充填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等科研项目。五、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实施完成道路工程4.08公里、亮化工程13.04公里、绿化17.91万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危化品停车场、榆神“元宇宙”智慧云厅等配套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活动,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全年召开项目调度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5次,完成陕西省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试点申报,开展入园企业满意度调查2次,满意度均达90%以上。六、安全环保工作方面高标准完善以安全、环保为重点的智慧园区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稳步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效防范化解了存量和增量风险。截至目前,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全面降低入园企业能耗和投资成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渣资源化利用,构建起企业内循环、园区外循环的新生态工业体系。七、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28亿元,同比增长6.52%,约占全市16.22%(榆林市固定资产投资1887.7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102.81亿元,同比增长9.77%。其中:清水工业园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8.27亿元,同比增长20.06%;完成工业增加值168.27亿元,同比增长28.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1亿元,同比下降29.18%;实现本级财政收入20.61亿元,同比增长72%;完成进出口总额47.18亿元,同比增长41%,约占全市63%。一是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今年我区共有23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301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1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0.18亿元,10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13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二是招商引资迸发新活力。全年共签约合同项目13个,引资额154.39亿元;协议项目16个,引资额166.23亿元。三是外贸工作实现新跨越。园区注册登记的外贸相关企业共计89家,已开展业务企业45家,初步形成榆林最大的外贸聚集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7.18亿元,占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3.03%。四是安全环保再上新台阶。高标准完善以安全、环保为重点的智慧园区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稳步推进化工园区整治提升,持续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效防范化解了存量和增量风险。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八、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园区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市级相关权限未能下放到位,办事不出园的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二是园区项目投资规模大,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发展要素严重不足,成为制约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的“瓶颈”。三是园区生产型企业外贸进出口数据仅为10%,加工贸易企业数量更少,外向型经济还需进一步“增量提质”。九、整改措施一是积极与市直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市级相关权限下放,确保“办事不出园”的目标早日实现。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探索多元化要素保障机制,为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更好条件。三是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举措,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培育更多加工贸易企业,推动外向型经济“增量提质”。十、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力争榆神工业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0亿元。引导企业安全有序组织生产,加大项目建设保障力度,确保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以开放型经济建设为重点,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外向型经济“增量提质”。新引进合同项目12个,引资额140亿元;协议项目12个,引资额140亿元。再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开区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引擎。一是以“三化”作为园区发展的总纲。系统研究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路径,将园区的规划、项目、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摆进去,既要在科技创新、技术迭代、装备升级等方面实现“高端化”新突破,又要加快构建以煤为头、高端新材料产品“多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更要地企协同、上下游企业协作、减碳与绿氢耦合同步发力探索出“低碳化”发展新路径,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全国“三化”发展示范区。二是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当前园区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阶段性特征还是做大总量带动质量。依据建成、在建、规划项目亩均产值、投资、税收测算,“十五五”末,清水工业园新增投资超5000亿元,新增产值2300亿元,总产值达2700亿元,完成税收达到400亿元。这些数据是我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基本盘,是我们作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的主要动力,这些数据是有项目支撑的,也是我们立足于全市工作大局中的底气,所以我们当前的重心仍然是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管委会的中心工作仍然是项目工作。三是在创新发展中增添新动能。构建自主科技创新体系为核心突破口,全面激发产业升级内生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创新、不注重研发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一点园区内大企业做得较好;发挥管委会统筹引导作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敢于支持给于支持;抓出园区亮点,大项目多、新技术应用多,必然催生首台套多,要打造“首台套”技术装备应用聚集区;坚定创新服务于产业,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四是坚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优环境强担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逐项物化到园区的具体工作任务中,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例如园区改革尾留问题、区属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外贸结构不优的问题、民营经济发展薄弱等一系列问题。五是坚持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凝聚发展合力。压紧压实从严治党责任,严格实行清单明责、台账督责、考核问责的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机制,推动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度。严明党的纪律,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严肃查处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和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问题。树立讲政治、重德才、凭实绩、看民意的选人用人导向。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把责任和压力传导下去,形成“大督查”工作格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被榆林市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产业园区,并奖励人民币100万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评价较上年排名位次上升98位,获得奖励人民币200万元。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