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神工业区财政局

榆神工业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 2025-04-15 16:28
单位名称 榆神工业区财政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财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国家政策制定财务和会计制度;做好区内财务计划和财政预决算;管理和监督区内各项财政收支;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做好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管理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
住所 榆林市大保当镇清水工业园榆神工业区管委会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李春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神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96万元 3.98万元
网上名称 榆神工业区财政局.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经开区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落地,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聚焦财源建设“这一核心”,确保组织收入平衡稳定根据年初制定的2024年财政收入目标,我局积极有效应对,密切联系宏观经济部门,狠抓收入组织,各项收入实现了应收尽收。一是“抓”收入稳定。与税务、人行建立财税库协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数据测算和分析,及时研究应对策略,保障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二是“盯”非税征缴。加强与非税执收单位的沟通配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土地出让、林地草地占用等非税收入计划,对标对表对时落实,切实压紧压实部门征收责任,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三是“保”财力支配。受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影响,我区本级资源税收入大幅减少,税收增速面临下行压力,为维护我区既得利益,我局积极向市财政局反映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争取每年得到资源税返还基数,增加我区可支配财力。(二)聚焦优化支出“这一关键”,确保重点需求有效保障一是坚持“应减尽减”优化资金分配。全面梳理预算执行情况,按照支出方向、使用绩效等进行优化,整合增量存量,对非必要支出进行压减,优化资金分配,形成资金动态调整常态化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坚持“应保尽保”助力项目发展。聚焦园区产业发展,结合财力可能,对基础设施建设、安环体系建设和土地储备资金做到应保尽保,在重大项目配套服务和用地保障工作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促进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应省尽省”硬化预算约束。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制定出台我区厉行节俭坚持过紧日子十条措施,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细。(三)聚焦减负增能“这一抓手”,确保市场活力持续迸发一是“实”字当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延续往年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园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能发展,让减税降费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二是“惠”字为先,调整惠企利民政策。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各类财政奖补事项流程环节,简化上报材料,明确申报主体信用责任,切实精简资金审批拨付流程,提高惠企资金兑现效率。三是“活”字为要,用活金融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支持作用,积极开展“一对一融资帮扶”“政银企座谈会”等活动,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四是“帮”字托底,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通过提高合同预付款比例和采购预留份额比例、提高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幅度等举措,提升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积极性。(四)聚焦深化改革“这一导向”,确保财政管理持续优化一是实现绩效管理越来越规范。进一步优化核心指标和标准体系,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管理链条,强化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开展全区重大项目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实现债务风险越来越可控。充分利用债务监测平台,对我区新增政府债务增减变动情况进行监控,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从严控制新增债务,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有序消化存量,全区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三是实现暂付款清理越来越稳定。严格控制暂付款增量,对2023年底前形成的暂付款全面进行摸底,并制定消化方案,加大对欠款单位的追缴力度,实现对历年暂付款全部消化完毕。四是实现制度建设越来越健全。出台《榆神工业区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十条措施》,印发《榆神工业区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方案》,各项工作实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形成科学严格的制度保障体系。(五)聚焦财政监管“这一职能”,确保财政风险全面可控一是更好发挥监督职能。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政策宣传,重点聚焦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逐步规范资金使用,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二是有效管控财政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兜牢“三保”底线,不留硬缺口。三是切实提高预决算公开水平。聚焦“三公”经费、机关运行经费、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等社会重点关注内容,实时动态督促预算单位落实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立查立改,推进财政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加快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补充完善内控制度及流程,明确各业务环节控制目标、控制要求、岗位职责权限,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事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实现从“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的转变。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0.2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32.33亿元,同比增长3%;非税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121%;政府性基金收入11.99亿元。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0.61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9%;非税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50%;政府性基金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8.38亿元。其中:机关行政运行支出5.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3.19亿元;征地支出4.93亿元;专项支出1.25亿元;债务支出1.3亿元;下属事业单位拨款2.13亿元;派驻机构拨款0.43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4.16亿元,其中区本级退税1.3亿元。全年累计为企业拨付奖补资金1.25亿元。全年协调各大银行与园区14家民营企业获得16笔融资,融资金额3.45亿元。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共32笔,中小微企业29笔,预算金额3186.5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为3143.51万元,节约资金43.08万元,资金节约率1.35%。根据年初制定的2024年财政收入目标,积极有效应对,密切联系宏观经济部门,狠抓收入组织,各项收入实现了应收尽收。一是“抓”收入稳定。与税务、人行建立财税库协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数据测算和分析,及时研究应对策略,保障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二是“盯”非税征缴。加强与非税执收单位的沟通配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土地出让、林地草地占用等非税收入计划,对标对表对时落实,切实压紧压实部门征收责任,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三是“保”财力支配。受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影响,我区本级资源税收入大幅减少,税收增速面临下行压力,为维护我区既得利益,我局积极向市财政局反映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争取每年得到资源税返还基数,增加我区可支配财力。聚焦优化支出方面,确保重点需求有效保障。一是坚持“应减尽减”优化资金分配。全面梳理预算执行情况,按照支出方向、使用绩效等进行优化,整合增量存量,对非必要支出进行压减,优化资金分配,形成资金动态调整常态化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坚持“应保尽保”助力项目发展。聚焦园区产业发展,结合财力可能,对基础设施建设、安环体系建设和土地储备资金做到应保尽保,在重大项目配套服务和用地保障工作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促进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应省尽省”硬化预算约束。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制定出台我区厉行节俭坚持过紧日子十条措施,将“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细。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我局在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对标优秀县区预算编制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全体财政干部工作态度端正,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整改措施(一)一要培。按照既定目标抓好组织收入工作,强化财税部门工作联动,确保收入增长与宏观经济环境、财政运行状况、园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广泛培育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项目,多点发力为财源建设蓄势赋能,壮大我区可用财力。二要争。树立争回来的都是真金白银、争回来的都是纯收入的理念,紧盯中央直达资金、省市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资金,加大与上级财政部门对接力度,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上级政策变化和项目申报方向,全力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地经开区。三要撬。落实好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项目资本金支持范围有关要求,做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加快办理前期手续,确保即发即用,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撬动作用。同时推动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园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政策资金培育优质财源。(二)一要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分清主次、明确缓急,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推动财政政策、资源、资金向中心大局聚焦发力,以重点突破之功,收带动全局之效。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党工委、管委会重大决策支出,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二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把支出重点放在支持经济稳定运行上,把重心放在优化支出结构、转变支持方式和深化财政改革上。从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建设项目。从严监管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对于年初未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部门经费在部门预算执行完毕前,原则上一律不予追加。三要处理好保与压的关系。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系统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持之以恒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厉行节约,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持续挖潜增收,培育壮大综合财力。(二)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三)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四)深化财政改革,推动预算管理新突破。(五)财金协同发力,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六)聚焦中心工作,形成服务大局合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