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保障服务中心

榆林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保障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5 15:28
单位名称 榆林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保障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办理进入保障服务中心的企业负责人工资、养老统筹金、医疗保险;进入人员的组织生活及日常管理工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保宁路太和巷3号
法定代表人 李晓洲
开办资金 21.4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09万元 12.2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保障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国资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工作(一)聚焦思想政治建设,促进“两个维护”更加坚定。市保障中心重视思想引领,制定《2024年度市保障中心学习方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第一议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等制度。按上级安排拟定《工作方案》,组织科级以下干部和党员通过研讨、讲座、测试等形式,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聚焦高要求目标,全面从严治党上贯彻新思想。1.压实党建责任,确保工作实效。一是依市国资委党委要求,拟定党建工作计划,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二是严抓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夯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三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2.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市保障中心迅速部署党纪学习教育,2024年开展25次学习,保障党纪教育全融入、常态化。(三)聚焦高质量服务,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1.坚守保障服务主责,全力攻克痛点难点。本单位始终将保障市属已改制国有企业负责人权益视为核心任务,从政治与生活层面全面落实相关待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依据政策,持续为企业负责人按时缴纳医保、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发放降温费、取暖费及生活津补贴的基础上,于2024年成功解决两大长期未决难题:一是提高收入水平。针对市属国有改制企业负责人收入提升问题,本单位与市国资委、市人社局等部门保持紧密沟通。经多部门严格审批,市国资委联合市财政局向市政府提交申请并获批,同意市属已改制国有企业负责人参照同职级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水平同步提高。这一举措有效化解矛盾,有力维护了和谐稳定。二是解决工资发放难题。鉴于市属企业负责人生活补助发放机制与财政统一按月发放工资模式的差异,需年初核算后向上级层层报批,专项资金到账常延迟至5月,导致保障对象前5个月生活无保障。2023年底,本单位积极与市财政局协调,成功预借147万元。自2024年1月起,按时、足额为保障对象发放生活补助,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等费用,既避免了滞纳金支出,节省财政资金,又确保了保障对象按月享受生活补助。2024年度,为13名改制企业负责人发放生活补贴168.66万元、降温费和取暖费4.45万元,缴纳医疗保险13.07万元、住房公积金27.55万元、养老统筹38.90万元、工伤保险3680.16元,补发调资1.92万元,总计254.92万元。这些举措获得了保障对象的一致认可,切实将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2.审核发放改制企业负责人退休干部待遇工作。2024年,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对申请享受退休生活困难补助的6名副县级退休改制企业负责人的资料,展开严谨细致的审核。审核全程严格遵循既定标准与流程,对每一份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深度核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审核无误后,及时将相关材料上报至市国资委,确保申报流程无缝衔接。在落实市国资系统改制企业负责人退休干部待遇保障工作方面,2024年度,我单位精心组织、精准实施,为197名退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经详细核算与严谨执行,共计发放金额达317.89万元,有力保障了退休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严格履行单位缴费义务,按时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共计6.53万元,为退休干部的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切实维护了改制企业负责人退休干部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彰显了对这一群体的关怀与重视。3.为市属改制企业职工提供暖心服务。市保障服务中心始终践行服务基层和群众的理念,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严格把控退休职工遗属、军转干部、离退休干部(配偶)等保障对象生活困难补助的审核、核算、申报、发放全过程。针对市国资委系统企业死亡退休职工遗属,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措施。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解决了往年退休职工遗属补助跨年发放的问题,及时将补助发放到遗属手中。对于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亲自去银行办理银行卡的老同志,允许其本人和家属签署承诺书,使用家属银行卡账号领取补助。2024年,中心工作成果斐然。积极申报并缴纳3109名改制企业退休职工的医保费用,共计12.16万元,为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障筑牢防线;严谨审核发放了96名退休职工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总计36.73万元,缓解了遗属的生活压力;同时,认真审核17名市属改制企业、军转干部的困难救助申请,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能得到应有的帮扶,切实维护了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4.举办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两期市国资系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100余名国企经营管理骨干参与培训。培训围绕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主题,设置专业课程,安排案例分享、对标参访、交流互动等环节,在案例分享中,剖析行业内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让学员们从实际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对标参访环节,带领学员走进行业标杆企业,亲身体验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运营机制;交流互动环节则为学员们搭建起思想碰撞的平台,促进彼此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探讨。5.深入社区服务,积极开展双报到工作。2024年认领青山路街道福安路社区区政府家属院粉刷楼道项目,改善老旧小区面貌,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工作,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度累计慰问9名困难群众和老党员,切实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四)聚焦高标准要求,继续抓好中心干部队伍建设。1.深化“双培养”机制。一是助力2名业务骨干预备党员转正;二是党员队伍中提拔1名副科、1名正科,激发队伍活力。2.提升作风能力。在落实《岗位职责制度》基础上,按月建职工责任台账,督促销号履职,为高质量服务筑牢保障。3.健全工会机制。一是获批新建党建阅览室与活动室,夯实党建基础;二是春节等节日发福利1.76万元,维护职工权益;三是协商借用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多措并举提振职工积极性,增效提能。二、取得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夯实基层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基层的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石。近年来,我们把市属改制企业保障对象的思想工作当作关键任务,深入基层,精准了解社情民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政策讲清楚,联合各方力量高效协作,全力提升保障对象的待遇。通过不断努力,生活补助按时发放且金额逐步提高,医保、养老、住房公积金缴纳从未出现延迟,降温费、取暖费等福利也都落实到位。这些举措得到了保障对象的广泛认可,为保障中心的和谐稳定打下了基础。2024年,市保障中心累计服务3447人次,涵盖生活补助发放、遗属困难补助以及养老、医保等事务。通过精准落实改制企业政策,保障待遇不断细化,成功解决了矛盾,守住了市属改制企业人员的生活底线。保障对象焦虑减少,生活安稳,社会整体稳定,没有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二是重塑服务链路,促进社会和谐。秉持服务优化的理念,我们对服务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重新构建。以坚定的决心梳理流程中的冗余环节,完善单位制度,优化保障对象领取生活补助和单位内部的审批流程,建立服务质量监测机制,落实《岗位职责制度》,每月建立职工责任台账并督促履职。通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单位效能提升。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勇于担当,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充分保障保障对象权益,成功化解长期积累的矛盾,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让保障对象享受到各项待遇,消除潜在社会矛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榆林市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二)经济效益助力人才升级,推动企业发展。2024年,为了给榆林市国有企业培育优秀人才,我们精心筹备并举办了两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100余名国企经营管理骨干在培训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通过案例分享和交流互动,激发了创新思维,凝聚了奋斗力量。全面的人才培育体系为国有企业注入了创新活力,为企业未来发展积累了精神动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稳健发展,从容应对各种挑战,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榆林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当前市保障中心法人年报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短板,一是以前年度电子档案资料收集存在明显遗漏;二是纸质档案整理不规范。四、整改措施针对以前年度电子档案资料收集存在明显遗漏方面:针对各年度档案,地毯式清查所有应归档资料,涵盖法人年报电子版、资产负债表,以及事业单位信用承诺书等,定向追踪补齐,保证档案资料完整性。针对纸质档案整理不规范问题方面:严格按照登记管理要求,明确分年整理计划,分年整理档案,逐年整理,保证档案整理符合规范。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强化政治担当,践行“两个维护”。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依多种形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执行准则提质量。三是加强政治监督,聚焦决策部署要求,监督党员干部政治表现,保障政令畅行。(二)严抓正风肃纪,厚植政治净土。一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借多种形式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与拒腐能力。二是强化作风建设,反对形式、官僚主义,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塑造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三)突出党建引领,优化职能职责。市保障中心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市国资部署,积极谋划职能优化、科室及编制扩充,为国资国企壮大提供服务与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