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榆林市自然资源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全市基础测绘任务和地理测绘成果的技术支撑,开展自然资源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 | |
住所 | 榆林市开发区明珠大道天源路6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成英 | |
开办资金 | 82.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5.58万元 | 47.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榆林市自然资源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中心在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党建工作引领。一是政治建设方面。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确保信息中心工作与党的要求同向同行。二是思想建设方面。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全年组织集中理论学习75次,专题考试1次,开展主题教育党日活动6次,召开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观看警示教育片6次,支部书记上党课2次,参加市局科级干部讲党课2次,强化党员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养。三是组织建设方面。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作风建设方面。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各县市区局开展调研,了解各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五是纪律建设方面。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强化日常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六是制度建设方面。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作规则、“三会一课”制度等,确保党建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七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主要领导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延伸和落实到“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当中,同时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信息化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严格按程序和规定操作,督促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二)平台建设工作完成情况。今年更新了建设用地预审与选址业务和临时用地业务系统;完成了与工改系统行政审批数据和自然资源执法、田长制监管体系建设;完成了全市域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市中心城区和横山城区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中心城区城市部件和分层分户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工作。申报的《基于三维地籍的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入选“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应用场景的典型案例”。报送的《榆林市国土空间调查重点区域实景三维建设及示范应用》获得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铜奖。(三)数据应用和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全市各行业部门“一张蓝图”建设工作地理信息数据收集,已收集到文旅、林业、水利等11家部门合计1.30TB的地理信息数据;严格落实涉密数据共享流程,及时处理各类数据需求153份。完成各科室单位2024年新增档案和库存档案的接收归档工作,全年累计接收档案约11184件,累计提供档案查询服务120余次;新增的照片、实物、会计等类别的档案均已完成整理并归档;设立了档案电子查询台和涉密档案处理专区,完成了3A级档案馆验收挂牌。(四)网络安全培训和保密工作。定期对全系统网络设备进行巡检保养和故障处理,确保了自然资源专网、内网、外网和互联网4套网络安全运行,全面推动安可替代工作的有序落实,完成了三个一张图系统的三级等保评定,并取得了等级评定证书。分别赴各县市区局,对相关业务人员和分管领导开展信息化实操培训。联合市委国家保密局对各县市局的网络安全、涉密数据管理、涉密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督导检查。(五)测量标志普查工作。完成了全市2000多个测量标志、水准点的普查外业和现场维护工作,开展点位分类统计和成果整理上传,项目已通过验收,成果已下发各县市局应用管理。2024年,我中心在参加省厅和省测绘局联合组织的陕西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能竞赛中,获得先进集体称号。(六)卫星应用开展情况。完成了各县市区局卫星应用中心建设,举行了全市卫星应用培训暨授牌仪式,全面打通了部、省、市、县、乡五级卫星应用的通道。应用卫星技术,为市本级提取违法用地图斑7363个,疑似图斑5352个;应用地形级实景三维和卫星遥感影像,指导各县区局开展年度变更登记的外业举证工作,得到省厅的充分肯定,我中心被省厅评为先进单位。二、取得的主要效益。2024年,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属各单位、局属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经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自然资源部、陕西省自然资源厅的高度评价和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一是由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完成的“基于三维地籍的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被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数据局选为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二是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被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表彰为陕西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先进集体;三是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在2024年度陕西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被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委员会、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表彰为先进集体;四是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通过陕西省AAA级档案馆验收,被榆林市档案馆授予陕西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AAA级单位;五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贺安刚局长在2025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就榆林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负责建设的关于“建强国土信息基础平台提升资源规划管理水平”进行专题发言;六是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刘天雄厅长在2025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对榆林市信息平台建设给与肯定。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足。部分党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紧密。在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数据更新归集不及时,建议相关科室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将更新的数据及时归集,实现数据的多渠道进一个端口出的管理体系;四是存在档案移交不及时、整理不规范的问题,建议科室和单位按照档案整理的标准,及时将业务档案移交档案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正常查询。四、整改措施一是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制定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形式,通过专家讲座、交流研讨、实地调研等方式,加深党员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二是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保障等各项业务工作全过程,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业务成效检验党建成果;三是针对数据更新归集不及时的问题,建议相关科室建立数据更新归集机制,明确数据归集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数据在产生或更新后及时归集到统一管理平台,引入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多渠道进、一个端口出的管理体系,并定期检查数据归集情况,将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和安全存储;四是针对档案移交不及时、整理不规范的问题,建议各科室严格按照档案移交的标准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档案整理并移交至档案馆,加强档案移交的监督与考核,定期检查移交情况,将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确保档案及时移交和规范管理。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中心在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平台的运维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涉密数据的安全管理,加大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全面推动安可替代和单北斗设备应用工作的有序落实;按计划启动国家级数字化档案馆申报准备工作;联合市审批局对全市测绘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利用卫星应用技术,深度开展耕地保护、地灾防治、生态修复等工作的融合,为我局各项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