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行政许可、审核备案、审核转报等政务服务事项提供服务保障。开展原行业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承办的现场踏勘、技术审查、技术保障等审批辅助业务。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南路与泰安路十字榆林市民大厦 | |
法定代表人 | 惠芳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08万元 | 2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坚持以党的先进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局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全体同志的努力下,中心以保障审批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抓手,以辅助提升科室审批业务科学化、专业化为目标,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全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报告如下:工作完成情况。坚定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中心组织全体人员集中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学习“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思想,用更高的战略眼光,更好的服务理念,助力市场主体的高效、有序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一定程度上助推榆林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中心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保障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中心多次组织供职于各个窗口工作人员,展开集体学习,强调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认真研读相关政策法规、专业标准知识等。同时,强化学习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业务知识,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发挥审批服务保障中心更大的作用。不断理顺工作机制,有序开展业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依法行政、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采取了将保障中心人员分配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交通运输科、教体卫健科、企业登记科等科室,进行材料审查、现场踏勘等审批辅助业务,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行政许可、审核备案、审核转报等政务服务事项提供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履行工作职责。本年度我中心积极响应省营商办号召,高效完成了突破年工作台账、五十条措施台账、市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等关键任务。全年完成行政审批项目抽取专家评审436项,抽取专家约1530人次,新增专家310人。目前榆林市行政审批专家库有1828名专家,其中红榜高星级专家143名。此外,我中心严格按照局党组的要求,适时开展各类培训,扎实推进高质量项目、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干部作风能力等方面的自查与定期汇报等工作。系统迭代升级,提升评审效率。为高效发挥审批专家库在行政审批环节中的专业领域保障,我中心对审批专家库系统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升级。一是专家操作端更加高效便捷。此次升级从原来的后台录入升级为专家信息在线填写并提交申请,后台审核通过即可入库,大大简化了专家入库流程。新增了专家聘书的生成和下载,确保每位入库专家持证上岗,展现专业身份。同时在专家端还引入了公告即时发布功能。二是科室端简化操作,细化项目及专家信息。本次升级将原来的纸质文档提交流程转为线上审批抽取流程,极大地促进了各科室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了工作流程的全面优化与提速。新增了科室项目统计分析模块和专家详细信息展示,方便科室在抽取专家时对项目和专家评审情况的了解。三是专家库管理端全面优化。目前管理端集成项目管理、专家抽取、专家意见上传、办件结果反馈、科室评分、红黑榜公示以及最终结果公布等一系列功能。加强专家培训,夯实评价责任。审批专家库升级完成后,为了专家和科室熟练掌握专家库操作流程,我中心先后组织了两次专题培训。6月14日组织召开主题为“行政审批专家库线上培训”会议。培训了《榆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专家库运行管理细则》和专家库系统升级改造后的操作流程。同时,针对专家在系统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此次线上培训会议共有1136人参与,总浏览量达到4271次,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8月15日举行主题为“行政审批专家库升级科室培训会”。培训为市县两级业务科室量身定制,详细介绍了专家库系统升级后科室抽取专家的具体操作流程,明确科室督促专家上传专家意见和对专家评审打分等责任。(七)持续优化人员管理规章制度、考核办法等工作机制为了确保中心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心结合市行政审批局的整体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积极主动探索适应中心发展的人员管理制度,将组织内部的奖惩制度落到实处,更好的激发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充分提高中心的工作成效也为市行政审批局的发展贡献中心的力量。取得的主要效益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通过积极探索,认真地完成了主管部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行政审批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保障中心的力量,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心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依法行政、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将18名工作人员安置在审批局8个科室的业务口上开展业务工作,为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行政许可、审核备案、审核转报等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了服务保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行政审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过程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了改革过程中涉及到事项划转和移交的平稳过渡,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贡献了力量。中心所购置的车辆,为有现场踏勘需求的部门科室,提供资源支持,与此同时积极谋求中心未来发展,特别是将利用好中心的优质人力资源,为中心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找寻适合中心发展的路子,踏实走稳中心在保障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许可改革中的每一步。中心也将进一步对专家库资源进行了一一梳理,为局机关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专家资源提供充足的保障,更大程度为行政审批改革与发展注入力量。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中企业的高效、有序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一定程度上试图助推榆林的高质量发展做实中心的核心工作。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业务范围相对单一,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中心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分散到市行政审批局各科室参与业务工作,目前中心主要集中于专家库的征集、审核、入库以及配合相关科室抽取专家等工作。尚未建立健全单位及人员管理机制。办公场所和人力资源及配置严重不足。目前保障中心没有配置办公场所,相关档案无处存放,工作人员更是没有集体归属感。保障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均分散借调到局里各科室参与具体审批业务工作,急需设置专人专岗,开展相关业务。四、整改措施健全组织建设、持续理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员配置,加强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凝聚合力,尽快将中心推向正常运行的轨道,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为适应新时代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我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将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规范、有序进行。(二)持续优化业务承接,做好审批辅助保障工作。保障中心将继续加强行政审批专家库的管理应用,围绕专家的资质、业务绩效、参评的项目等多个维度进行专家等级分类,优化专家库结构,补充修订专家库管理办法。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提供更好的专家保障服务。(三)加强专家库入库专家的培训及考核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审批专家库专家的服务意识,规范专家的评审行为,提升我市项目的评审质量。保障中心将通过解读《关于印发专家库运行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及实行专家参与项目自动累计积分和各科室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对专家进行考核管理,保障专家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四)持续推进专家库系统应用的升级改造。为提升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充分发展专家库的管理服务功能,不断优化专家入库流程、专家信息更新、专家统计分析以及专家考核功能,更好的通过专家库系统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提升评审质量。在新的一年里,我中心将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不断学习借鉴中省市相关单位先进做法,凝心聚力,进一步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贯彻落实放管服的改革目标要求,助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为榆林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