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5 07:58
单位名称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部门造林绿化的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开展全市城区外古树名木的普查和保护工作;维护林业和草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开展全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日常工作,执行德国政府贷款沙地治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阶段性工作。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沙河路林业科技大厦4楼
法定代表人 白珩
开办资金 824.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0.39万元 256.66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中心在榆林市林业草原局的领导下,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义务植树活动高质量开展,形式丰富多彩今年,全市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创新参与形式,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动员早。1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并开展了市级义务植树地块的踏查工作。3月份印发了《关于2024年榆林城区义务植树活动的安排意见》,明确了本年度植树主题、目标、任务、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工作。二是宣传发动快。结合3·12义务植树节,我们向全市社会各界发出“依法尽责植绿,共建美丽榆林”的倡议书,并在植树节当天组织了现场宣传。三是线下义务植树实。在“植树月”活动中,全市共计栽植各类乔木、灌木1021万株,其中各县市区共完成义务植树任务1008万株,组织干部职工完成植树任务36.38万株,组织学生、社会团体等群众完成植树任务86.772万株,免费发放樟子松、油松、侧柏、果树苗等苗木74.74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四是不断鼓励倡导通过网络捐款履行植树义务,通过网络捐资进行树木认养,今年以来新增捐款10.4万余元,网络捐款金额累计达到70.4万元。五是分散义务植树常规化。开展见缝插绿,零散植树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在“四旁”、庙宇、墓园、学校、零星地块等地就近实施义务植树。二、古树名木工作高标准推进,保护更加科学一是开展《榆林市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我市古树名木保护缺乏整体的管护步骤和规划,我们积极向发改委争取资金用于编制古树规划。二是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古树名木复查和补充调查。根据省局要求,我们组织各县市区在2016—2017年全市古树名木调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查清我市古树名木资源基本情况。截至12月底,十二县市区完成全部补充调查工作。三是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策方案制定。在古树名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向发改委争取200万元资金用于古树一树一策方案编制项目。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市特级、一级以及部分二级古树的实体保护有了科学的依据和保护措施。三、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巩固提升责任明确,森林城市创建有新举措今年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局里的年度任务,按照《榆林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要求,一是及时起草并印发《榆林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24年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各县市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做好上传下达和主动服务工作,转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林业局的各类通知文件,及时更新政策变化,督促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持续抓好森林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三是巩固创森成果,积极完成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信息简报和相关督查考核资料。四、做好林业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尾留和交接工作今年,我们根据局党组要求,一是完成了地理信息中心资产清查整理任务,做好了移交准备各项工作,具备资产转移划拨条件。二是实施了“榆林市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管护系统项目”,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验收,十二月底前完成审计决算并拨付尾留款项。三是完成了千年古树监测接入平台的各项工作,充实了信息中心平台内容,确保目前已实施的21株古树可实时监测观察,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保护开辟了新的保护路径。五、市树市花盆景基地建设步入正规化今年,我中心继续对新开沟苗圃市树市花苗圃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嫁接长枝榆、圆冠榆、金叶榆等榆树品种2000多株;归圃定植40公分左右樟子松、油松菌根苗9万株;清理了无进一步培养前途的樱桃、食用枣、鲜食桃、胡杨等病死株,强化了田间管理工作。六、专项研究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我中心正在开展菌根苗专项研究和本地河北杨根茎育苗试验。2024年3月中旬在土地未解冻之前,组织人员将位于东沙农业示范园菌根苗栽植示范基地的试验油松进行移栽,历时十多天移栽1.5—2.5米菌根苗油松2550株,试验地选择在榆阳区巴拉素镇闹牛海则国有林地内,移栽后组织专人进行现地观测,并安排4次浇水管护,目前成活率达到98%。七、光伏植被保证金退还工作有序进行根据市局的安排部署,今年我中心安排专人与所涉企业对接,收集返还所需资料,并邀请文星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对涉及股权变更的两家企业进行了资金归属确认。截至目前,涉及返还资金的11家光伏企业植被恢复保证金4443.2万元已全部返还到位,圆满完成省级审计整改任务。八、党员双报到社区空闲地绿化全面完成按照局里的安排部署,我中心积极与社区对接协调,一是在春季造林期间,为崇文路社区空闲地进行了绿化美化,栽植了油松、圆柏、丁香、榆叶梅等各类乔灌木1500多株,为社区修剪树木1000多株。目前,绿地管护到位,苗木长势良好。二是完成了三中家属院旁平方片区三排房屋后墙的粉刷喷涂工作,使该片区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九、《榆林市2025年度生态修复苗木指导价》为进一步加强主要造林苗木价格管理,以苗木价格的市场化、规范化助力我市国土绿化。今年,我们在制定2025年苗木指导价过程中,在市内邀请专家座谈、征求全市各县市区林业部门意见。市外,我们又分为两个调研组向东西两个方向对苗木调研,调研结束后组织相关县市区开展讨论、座谈。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出2025年度苗木指导价,为我市2025年造林工作提前做好了准备。十、取得的主要效益1.“植树月”活动中,全市共计栽植各类乔木、灌木1021万株,其中各县市区共完成义务植树任务1008万株,组织干部职工完成植树任务36.38万株,组织学生、社会团体等群众完成植树任务86.772万株,免费发放樟子松、油松、侧柏、果树苗等苗木74.74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以上。自开通网络捐资进行树木认养以来网络捐款植树金额达70.4万元,今年以来新增捐款10.4万余元。2.根据省局要求,我们组织各县市区在2016—2017年全市古树名木调查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查清我市古树名木资源基本情况。截至12月底,十二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补充调查工作。在古树名木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向发改委争取200万元资金用于古树一树一策方案编制项目。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3.完成了千年古树监测接入信息平台的各项工作,充实了信息中心平台内容,确保目前已实施的21株古树可实时监测观察,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保护开辟了新的保护路径。4.继续对新开沟苗圃市树市花苗圃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嫁接长枝榆、圆冠榆、金叶榆等榆树品种2000多株,归圃定植40公分左右樟子松、油松菌根苗9万株。5.将位于东沙农业示范园菌根苗栽植示范基地的试验油松进行移栽,历时十多天移栽1.5—2.5米菌根苗油松2550株并安排4次浇水管护,目前成活率达到98%。6.在春季造林期间,为崇文路社区空闲地进行了绿化美化,栽植了油松、圆柏、丁香、榆叶梅等各类乔灌木1500多株,为社区修剪树木1000多株。十一、存在的问题古树名木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多是依靠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投入,保护资金尚未纳入我市年度财政预算,无长期稳定资金渠道和来源。要想进行古树名木的复壮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可谓困难重重。义务植树方面:1.土地落实难。由于国土三调将山头地块碎片化、零星化”等政策的影响,现有可用于造林地块多为零星弃耕地、难造林地及四旁地,目前可用于植树造林的地块较少,且在集体林地新选址矛盾纠纷大,因而义务植树基地选址较为困难。2.管护经费少。造成有人造林,无钱管护的局面,浇水、锄草、修枝、防火,管护工作量大,经费落实难。3.全民义务植树法规不配套,义务植树登记和考核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强。十二、整改措施1.古树名木方面,我单位将继续积极争取财政基金,实古树名木专项经费,购置无人机及野外拍摄设备。开展一级以上古树名木数字档案馆建设,完成“一树四景”及VR全景展示系统的建立。2.针对义务植树地块难以落实情况,下一步,我单位要创新思路,丰富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植树活动,并继续扩大落实地块范围。针对后期管护和法规制度问题,我单位将继续积极争取财政基金,落实管护经费并逐渐健全义务植树登记和考核制度,严格抓落实,加强监管力度。十三、下一年工作计划下一年,我中心将继续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在市局的领导下,务实工作、创新思路,认真开展各项工作:1.开展线上、线下植树活动,全市适龄公民尽责率达到90%以上。组织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中省驻榆单位完成植树10万株以上。2.完成2024年古树名木补充调查的确认和面向社会公布工作;3.完成一级以上古树名木“一树一策”方案制定工作,同时开展濒危古树保护复壮工作;4.继续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巩固提升年度工作任务。5.提升科技示范园苗圃市树市花基地建设水平。6.继续开展专项研究,扩大试验范围。(1)持续推进林下菌根食用菌栽培试验示范,完成菌根苗试验栽培1500亩,设定观测点,观测土壤、湿度、郁闭度等对菌类生长的影响。;(2)进行毛乌素沙漠沙地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3)开展河北杨根茎种条无性繁殖试验以及根茎种条扩繁试验。7.完成社区双报到工作任务;8.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