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蒲城县> 蒲城县接待联络中心

蒲城县接待联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4 15:57
单位名称 蒲城县接待联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公务接待相关政策,做好县级四大班子正县(团)级以上领导来蒲的接待工作,以及公务用车的管理等工作。
住所 蒲城县城关镇延安西路13号县委后东二楼
法定代表人 同伟宏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蒲城县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5.69万元 142.15万元
网上名称 蒲城县接待联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抓队伍树品牌,公务接待服务取得新突破一是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接待标准、严控陪同人数,杜绝“无公函接待”和接待手续不规范等问题,拧紧红线“总开关”,规范接待工作管理。围绕“过紧日子”要求开展专题研讨,各股室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让每笔接待经费、每项接待活动都规矩规范,减少了不必要的接待经费支出。二是为更好地促进接待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定了《接待工作流程》,并在其中收录了部分重要接待案例,汇总了好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快了公务接待的标淮化规范化建设进程。三是注重服务理念精细化,强化内在动力。常态化开展“接待业务大讲堂”活动,以思想建设为根基,切实转变接待人员的服务理念,把持续深入学习转化为推进公务接待“精致化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与定点接待酒店沟通协商,适时更新调整蒲城特色菜品菜肴,将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规范的接待服务礼仪展现在每一次接待任务中。严管理保安全,公车服务工作迈出新步伐一是重新修订完善了《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公车日常巡检制度》及《驾驶员行为规范》等,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对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出车原则、有关纪律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了车辆管理台账,补充完善了车辆信息,详细登记车辆加油、维修、派遣出行等内容。二是升级了公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公车调度、使用情况监控、油耗等功能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各部门业务需求及车辆实际使用情况,对公车进行了科学调整。全年共淘汰老旧车辆3辆,根据全县工作需要新增高效能中巴车2辆,提升了车队整体性能。三是加强公务用车监督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检查。重点检查公车使用及维护信息台账是否完善,车辆的派遣和运行轨迹是否规范,信息化、标识化是否健全等,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追踪检查;建立了公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用车单位反馈、定期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满意度,2024年度用车单位满意度达到95%。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共计接待来宾180余批次,2100多人。先后完成了中央政研室、国家应急部、省委督导组、市委巡察组来蒲等重要接待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来宾的充分肯定。全年共计用车次数443次,出车次数1778车次,安全运行无事故。先后完成中、省、市各主管部门来蒲调研、督查、审计及县两会期间的公务用车保障等任务。存在问题存在问题:一是接待末梢环节还需进一步精细。二是对公车申请使用方面的政策宣传还不到位,车辆使用派遣不均衡。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把好关卡,规范接待,提升优质服务力一是把好“思想关”。深化对“过紧日子”的思想认识,着力聚焦实质风险、解决实际问题,以思想大转变引领工作大变样、服务大提升。二是把好“执行关”。重点做到“四个到位”:重细节,保障到位;重衔接,沟通到位;重特色,推介到位;重财务,监管到位。三是把好“统筹关”。定期与县内各定点酒店开展业务交流,在重大接待任务中,提前对酒店的物品摆放、餐厅布置、菜单、文明用语、规范着装等进行现场指导,提出具体要求,做到规范统一。(二)多管齐下,降本增效,提高公车服务质量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加大用车申请政策宣传力度,定期分析各部门用车需求,动态调整公车派遣,确保资源合理流动,减少闲置;加强车辆日常检查,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二是深化信息化管理,实现智能调度。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车辆调度、路线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强化驾驶员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驾驶员培训体系,涵盖交通法规、安全驾驶、服务礼仪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驾驶员考核机制,将服务质量、安全记录等纳入考核范围,对表现优异的驾驶员给予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