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田庄镇九年制学校

绥德县田庄镇九年制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4-14 10:00
单位名称 绥德县田庄镇九年制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管理,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田庄镇田庄中学院内
法定代表人 郝江波
开办资金 1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4万元 141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田庄镇九年制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4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业务情况(一)强化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发展我校党支部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党的理论教育融入日常,以党组织为主导,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价值和优势,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员教师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规定性动作,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以党建引领德育体系构建,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落实“思政课”课程建设,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使命。(二)常规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做法是:1.教学模式。我们推行三步四点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导学、课中互动研讨、课后巩固拓展。讲授中结合“重难点、易忘点、易错点、拓展点”循序渐进。每节课设计要经过”课堂导入、讲授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检测效果”五个基本环节。通过这种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展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精准教研。我校坚持每周五进行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体备课、上公开课示范课、说课、评课、集体学习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业务检查。教务处每月定期组织对教师的教案、计划、校本手册及学生作业等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还会不定期的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反馈。4.学生发展。学校尝试“1256”德育模式。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周中心主题活动、晨诵午读活动;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孝道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励志教育、自主管理教育;结合课堂育人理念、文化育人理念、活动育人理念、实践育人理念、管理育人理念、家校协同育人理念开展系列活动。5.安全工作。学校尝试“1356+N”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主题班会、安全宣讲、安全演练、常规巡查、护学岗、排查整改、家校联动、签订责任书等举措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不定期开展防溺水、反恐防暴、防电诈、防震、防校园欺凌、交通、食品、消防、中毒、恶劣天气等各种教育,不断加强和深化学生安全意识。(三)队伍建设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青蓝工程”。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通过一带一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2.校际交流。我校积极与绥德县第九小学、绥德县第三小学、榆林高新第四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了城乡校际间交流的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推进了城乡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师资培训。我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各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本学期学校积极争取教师们的学习机会,参加了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安康、榆林、绥德等地的培训,半年培训经费开支1.6万余元。培训结束后开展返岗收获交流。4.激励机制。学校设立考核制度,每学期评选一次。同时,将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的表现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这种激励机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营造了比学习、比研究、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四)特色亮点1.开展了植树种菜、掰玉米、户外登山、义务劳动等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可视化、实践化,让孩子明白耕耘的艰辛及收获的不易,树立正确劳动观。2.组织了学生到延安革命圣地、疏属山、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郝家桥等参加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脚丈量历史,用心感悟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3.温情家访--架起家校桥梁家访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更是联系家校的桥梁。为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将教育的温度带进每一个家庭,促进家校共育、融合共生。学校由校领导牵头,全体教师参与,每学期坚持“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与家长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得到家长社会一致好评。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学校荣誉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义务质量检测先进集体、316工程与三风建设先进集体、规范汉字书写大会三等奖、中小学校园艺术节优秀单位、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等9个奖项。(二)教师荣誉教师们获得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教学能手。榆林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榆林汉字书写大赛一、二等奖,榆林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二等奖,新媒体大赛、思政课大赛优秀奖,绥德县经典大赛和汉字书写一二等奖。若干市县级课题结题,论文评选获奖交流。(三)学生荣誉微视频获奖,各种活动参与获奖,评选上十佳之星。经典诵读大赛和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五年级获团体二等奖。(四)环境创设我校积极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线路改造、部室提升,更换电子白板、护眼灯、打印机、校园广播,校园草坪更换,打造了现代化的录播室,为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留存与共享创造了优越条件,同时,马上更换师生桌椅,为师生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三、存在的问题在新的一年中,学校工作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学科骨干教师相对缺乏,近五年没有补充教师,学校特色建设在内涵挖掘与品牌打造上还有待加强。2.家长家庭教育相对薄弱,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家长文化程度低,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多,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差,导致家庭知识程度参差不齐,不利于正常开展家校共育,学校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四、改进措施(一)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特色发展。1.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积极争取教育部门支持,通过定向招聘、特岗计划、优秀毕业生引进等方式,分批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2.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实施青蓝工程,以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扶、定期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设立专项经费,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名校跟岗学习,培育学科带头人。建立骨干教师激励机制,将教学成果、教研能力与职称评聘、绩效奖励挂钩。3.深化学校特色建设立足地域文化(如乡土资源、非遗项目等),开发校本课程,打造特色学科群。通过一校一品工程,建设特色社团(如农耕实践、民俗艺术等),形成差异化品牌。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特色成果展,提升社会认可度。(二)健全家校共育体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1.分层分类推进家长教育。基础普及:通过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必修课(如亲子沟通、心理健康等),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通俗化方式授课。精准帮扶: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建立一对一导师制,提供个性化教育指导;针对流动人口家庭,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图文结合、多语言版本)。资源整合:联合妇联、关工委等机构开展家庭教育进乡村活动,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2.创新家校互动形式设立家长接待周亲子实践日,组织田间劳动、手工制作等体验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感。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班主任每月至少与每名留守儿童家长通话1次,重点学生入户家访全覆盖。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争取公益项目资金,建设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团体辅导。(三)强化保障机制1.政策保障:争取地方政府将教师补充、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2.经费保障:统筹生均公用经费、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资金,确保措施落地。3.监督评价:建立家校共育成效评估体系,每学期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动态优化工作方案。通过系统性改进,逐步破解师资与家校共育难题,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五、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目标任务1.下一阶段,教学质量提升与巩固是我校工作重点,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抓落实,重实效。田庄镇九年制学校将继续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通过举行“教师素养大赛、”“教师人人课堂展示”、“学生最喜爱班主任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精心组织实施新课程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校本课程,总结积累课改经验;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教风建设。4.加强学校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5.强化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整洁、优美、人文、绿色寓一体的校园育人环境。(二)重点工作1.继续发挥党建引领工作,助推学校教育教学、五项管理、“双减”工作、校园安全、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家校共育等工作高度融合;2.主抓教师成长,通过骨干教师结对帮扶、请进来,走出去、人人上展示课等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化,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过硬得队伍。3.学生素质再有新发展针对社团活动效能偏低、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我校将深化社团建设,提高社团项目的层次性和吸引性,通过培训、学习、考核等形式,在学期末,开展社团风采展示活动,评选校级优秀社团,并予以表彰奖励,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诗歌朗诵”“校园才艺赛”等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4.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巩固教育科研成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5.课间活动形式多样化规范学生广播体操动作,积极开展集体运动,如跳绳、篮球、乒乓球、拔河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6.强化安全工作,确保学校稳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