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中医医院

绥德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 2025-04-14 09:29
单位名称 绥德县中医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医疗、预防、保健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名州镇名州街3号
法定代表人 周建雄
开办资金 2400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07.77万元 4628.15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中医医院.公益 从业人数  1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法人由雷永新变更为周建雄、住所由榆林市绥德县永乐路78号变更为榆林市绥德县名州镇名州街3号,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业务开展方面2024年门诊诊疗人次43692人次,住院4869人次,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14.69%(5596人次)和21.03%(846人次);医疗收入1573.37万元(门诊收入478.53万,住院收入1094.84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0.31%(400.98万元),其中药品收入596.82万元(门诊药品收入308.57万元,住院药品收入288.25万元)。(二)党风行风建设1、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加强行风医德建设。今年来扎实开展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在各级会议上进行安排部署,建立了长效机制。一是强化警示教育,提高思想意识。组织学习中、省、市领导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指示批示精神和工作会议精神。组织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3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次,开展以“以案释纪、警钟长鸣”为主题的医德医风培训1次,使全体干部职工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医疗领域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以案促改,警钟长鸣。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为民做事办事。完善了《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专项点评制度》,制定了《医药代表接待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落实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解决患者和职工停车难,协调医院周边酒店停车场免费为医院职工和患者停车;优化服务流程,克服业务用房不足问题,专门设立医保支付窗口,缩短患者医院等待时间;推行免费办理“就诊卡”,持卡充值直接到科室看病就医,就诊不等待;开展中医药宣教义诊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免费体验活动,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抓实自查自纠,整改落实到位。集中整治自查自纠发现问题13条,处理2人(其中党内警告1人),退还不合理医保费用877.12元,2021年5月-2024年5月医保基金使用主动自查,上缴24480元。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牢固支部战斗堡垒。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高党性意识,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提高党性意识,严守党规党纪,以党建引领全面工作,进一步推动我院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和清廉医院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三是积极推行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今年共4名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1名业务骨干培养为党员。3、落实“双考双评”机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与北门滩社区携手开展“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冬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预防”义诊活动。健康咨询问诊,免费测量血糖、血压120余人次。二是组织了一支由青年骨干医师组成的“健康科普宣讲队”和党员骨干医师组成的“健康先锋队”先后深入北门滩、文化路、东街、东门滩等社区开展了以“中医药文化知识”为主题的健康宣教活动,受到了居民朋友们的欢迎和点赞。 (三)人才梯队建设医院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为医院搬迁新院区开展新技术和特色专科奠定扎实基础。今年先后派出34人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惠安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榆林市中医医院、榆阳区人民医院等参加麻醉、医学内分泌学、中医康复、疼痛医学、急诊急救、医技、护理等学习,派出2名临床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派送23人次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培训会,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开展学术交流讲座3次,组织开展院内业务学习8期,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返聘外科、内科、儿科4名专家为科室学科带头人,强化“传帮带”人才培养,解决人才梯队“断层”问题,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四)安全生产方面医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安排部署和推进会,认真组织学习中、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多次组织院内安全生产大排查,后勤科室对水、暖、电、消防、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污水处理、房屋建筑、压力容器等各个方面开展不定期的排查,发现隐患,及早整改。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应急救治能力。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完善各项安全相关制度。全年处理医疗纠纷1起,未发生医疗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五)医联共建方面为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三级医院医疗技术服务,2024年与西安市中医医院建立中医专科联盟,选派专业人员到西安市中医医院进行专科培训,提升我院老年医学科、针灸科、中医护理等专科质量;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建成医疗联盟,定期选派专家来我院坐诊并进行临床指导;与榆林市中医医院建成医联体,每周定期选派4名中医专家来绥德坐诊,为绥德及周边患者带来更优质的诊疗服务;2024年12月28日与榆林市第一医院建成医联体,在上级医院的支持下,绥德中医医院致力打造百姓满意的优质医院。(六)整体搬迁方面2024年10月1日医院正式启动搬迁,以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度为基础,按照“分步实施、各负其责、协同作业、安全有序”为搬迁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搬迁方案,成立三级搬迁组织机构,确保搬迁前准备工作周密、搬迁过程安全有序和搬迁后业务迅速恢复。 搬迁前进行了细致的科室设置,人员的配备,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医疗设备的购置,信息化的优化,人才引进和人员招聘等,召开整体搬迁调度会11次,全院上下统一领导、协同配合、团结一致、加班加点、不辞劳苦,于2024年12月28日新院区正式开诊。医院的整体搬迁不仅为县域内及周边群众就医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良好就医环境,更能促进绥德县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专业、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医疗服务人次稳中有增:2024年门诊诊疗人次43692人次,住院4869人次,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14.69%(5596人次)和21.03%(846人次)。人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2024年人均住院费用2248.59元,较2023年同期(3092.85元)下降27.3%。(二)完成医院整体搬迁,特色专科惠及群众。新院区整体搬迁后新开设疼痛科、针灸康复科、老年医学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就医需求。(三)中医药服务成效显著。2024年医院逐步构建新的绩效考核办法,积极鼓励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临床使用率。经统计,2024年中医类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从2023年的9%提高到15%,药占比从2023年的43%降低到30%,其中中药饮片使用较上年提高118%,在整体降低诊疗费用及药占比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诊疗费用,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搬入新院区后,原有的部分制度以不适合在新院区执行,主要在医疗质量安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后勤保障体系、绩效分配制度、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人员管理考核体系、党风行风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医院能够安全平稳发展。(二)人员缺乏技术不高。医院搬迁后,科室增加,业务量也不断增加,整体人员短缺严重,技术水平不高。尤其缺乏学科带头和骨干医生,中医医生西医化,缺乏中医人才和技术,中医特色疗法、适宜技术开展缓慢。搬迁至新院区人员短缺短板成为核心点,技术发展短板成为主因素。(三)运行成本费用倍增。目前预测新院区新增人员工资、运转费用、后勤保障服务等资金预算比旧院区运行费用成倍增加,医院运行压力增加。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大人才培养。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院”和“技术兴院”战略,利用好对口帮扶、医联体建设,通过专家“传帮带”加强人才培养,同时有计划组织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培训。(二)强化专科建设。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思路,积极争取与省市各级医院等建立专科联盟协作关系。强化专科建设,重点打造针灸康复科、疼痛科、老年医学科、普外微创技术等学科建设,发挥中医药和特色专科优势。(三)深化医联共建。加强“三体三站”中医药医疗联合服务体系建设,即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市中医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协作协议,与西安市中医医院建立“长安方氏头针流派传承工作站”,与榆林市中医医院建立两个名中医传承工作站。以“专科优势明显、综合功能优良”为发展目标,积极构建以临床医疗为“体”,中医药特色、康复特色为“翼”的发展格局,抓机遇、提能力、创特色、优服务,全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679593261082611A2101有效期限:2024年12月25至2039年08月30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