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绥德县> 绥德县第三小学

绥德县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09:19
单位名称 绥德县第三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小学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住所 榆林市绥德县排路渠
法定代表人 雒睿
开办资金 1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3万元 94万元
网上名称 绥德县第三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8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具体业务(一)党建引领,加强学习1.加强政治学习。组织学习《学习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员干部网络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等内容,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廉洁故事我来讲”活动,推进党建引领作用。2.加强业务学习。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学习,以构建新课堂、尝试新教法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各教研组每周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有计划、有落实。(二)常规管理,规范教学1.完善制度,明确要求。开学初,教务处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常规制度,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提出了要求。2.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每课教案要做到“六有”和“六备”,“六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教学重难点、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反思;“六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3.严抓课堂,提高效率。本学期,教务处持续加大课堂巡查力度,值日领导和教务处工作人员每天不定时巡查课堂,重点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习状态等。4.认真听课,有效交流。积极开展各类听课活动,如推门听课、示范课、公开课等。5.积极开展“双线英语”。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部署,按照学校“双线英语”实施计划顺利开展,效果良好6.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有效。组织安排了各类经典诵读,国旗下演讲、推普周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家教家风”讲故事传美德活动、30余人参加了教体局举办的千人书画大赛。7.扎实开展课题科研,着力推进课程改革。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学校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为新课程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课后服务1.我校认真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充足。2.课后服务有明细的工作方案、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精细的应急机制、有精准的岗位职责、有丰富的社团课程。坚持“5+2”“1+1”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两课时的课后服务,一课时作业指导,一课时社团活动。(四)第三课堂开展情况本学期截止目前,我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共两次:1.10月10日,我校五年级全体学生到绥德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以“智启未来实践追梦”为主题,进行为期2天的教育实践活动。2.11月6日,学校组织党员和四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到绥德革命纪念馆进行“红色思政教育暨研学实践活动”。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集体荣誉:2024年9月,被榆林市教育局授予“榆林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24年9月,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少工委授予我校2024年度开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主题活动“优秀单位”;2024年9月,学生演艺作品《满江红》获榆林市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三等奖。2024年10月,绥德县第三届“体彩杯”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团体第四名;2024年11月被榆林市消防安全委员会授予2024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11月,被榆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授予“2024年榆林市119消防‘先进集体’”;2024年11月榆林市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先进学校”;2024年11月绥德县第十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赛二等奖。(二)个人荣誉:康郦欢在绥德县2024年少先队活动展示暨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刘苗、刘霞、乔瑶、刘洁、白娇娇、高郝美、霍海鹏7老师在绥德县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奖二等奖;崔瑞、雒睿、黑高伟、马成英、李姗、慕丽、鲍庆红、康郦欢8位老师在绥德县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奖一等奖,在榆林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苏盼楠、李淼在2024年9月25日—27日,绥德县第十届中小学教师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二)课后服务水平缺乏专业化,活动场地受到限制。(三)部分教师评议课水平有待提升。四、改进措施;(一)返聘退休教师:针对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建立“银龄导师库”,承担教学督导、师徒结对任务,避免人才断层;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允许教学能力突出的老教师延长任教年限。(二)引入第三方机构合作:与少年宫、科技馆、非遗传承人等签订服务协议,开设编程、书法、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制定《课后服务满意度量表》,每学期由学生、家长匿名评分,结果与教师评优挂钩。(三)多维度评议标准:从教学目标、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创新性等维度设计评分表,避免“一刀切”评价;导师制帮扶:安排骨干教师与评议课薄弱教师结对,每周至少1次协同备课与课堂观摩。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教师队伍结构优化落实“1名骨干教师+2名新教师”师徒结对;组织数字化教学培训(如希沃白板、虚拟实验操作),要求50岁以下教师全员参与;选派教师到优质校跟岗学习(每次1周),重点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二)课后服务品质升级与校外机构(科技馆、非遗中心、体校)签订合作协议,引入剪纸技艺、体能训练等课程。(三)教学评议体系重构每学期末:开展“三维评议”(教师自评30%+同行互评30%+学生家长评分40%);举办跨校联合教研(与2所优质校轮流主办),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分层作业设计”;每学年2次:组织“微课大赛”,评选优秀案例纳入校本资源库。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