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植物检疫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监测防治保障;管理农药事宜,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植物病虫监测、农业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药执法监督、农药技术培训。 | |
住所 | 咸阳市秦都区玉泉东路1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亚素 | |
开办资金 | 32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9.09万元 | 21.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市植物检疫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成效(一)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及时准确。一是扎实做好监测调查。全市植保系统固定72名专职测报员和79名兼职测报员,在以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大斑病、苹果树腐烂病等为重点,固定病虫系统监测网点105个,借助自动化监测设备、工具、每周开展田间调查2-3次,关键期实行每日调查1次。二是及时调度研判信息。全市组织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2次,市县两级共按时上报麦油周报728期(市上56期)、玉米周报91期(市站7期)、大豆周报325期(市站25期)、果树报表60期、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治信息周报176期、越冬基数、植保专业年报、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各13期,发布长中短期预报79期。三是预警信息及时准确。2024年我站发布的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8%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为指导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二)重大病虫害防效佳。一是防治面积大。2024年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发生4335万亩次,防治5594万亩次,其中:小麦发生1359.59万亩次,防治1766.14万亩次;油菜发生41.53万亩次,防治18.53万亩次;玉米发生921.2万亩次,防治771万亩次;大豆发生20.9万亩次,防治9.3万亩次;苹果、梨主要病虫害发生980.5万亩次,防治1637.2万亩次。二是示范带动作用强。全市建立50个小麦“一喷三防”示范区,示范面积6.91万亩;建立玉米“一喷多促”等各类病虫防控示范区16个1.4万亩;建立3个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3000亩。三是防控效果好。小麦防控技术处置率98.6%、玉米95.2%;小麦统防统治覆盖率小麦55.3%,玉米覆盖率53.3%;小麦总体防效92.9%,玉米93.8%;小麦实际危害损失率1.8%、玉米1.7%。(三)植物疫情阻截战再获胜利。一是苹果蠹蛾阻截防控取得实效。全市共布设164个苹果蠹蛾监测点,悬挂诱捕器681套,经过半年的监测未发现苹果蠹蛾成虫。经85名专兼职检疫员近半年在6县7个果汁加工企业的驻厂检疫监管,截12月31日,共检疫调运加工果9623车、290243吨,处理1车外来风险果,苹果蠹蛾未传入我市。二是突发植物疫情处理及时。8月份,在礼泉县赵镇石前村、文家河村发现柑橘小实蝇发生为害,发生面积约700亩,采取“埋、喷、诱”并举的方式,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三是苹果黑星病得到有效防控。全市设立63个苹果黑星病监测点,从4月下旬开始定点监测,累计出动698人次,监测调查16次,调查面积21.9万亩。四是产地检疫确保种苗安全。全市35家种苗繁育企业生产合格小麦种子1150.38万公斤、玉米种子5.46万公斤、油菜种子11.08万公斤、西瓜种子2107.5公斤,生产合格番茄苗4200万株,苹果苗木195.85万株、石榴苗木29.5万株、樱桃苗木30万株。五是调运检疫确保种苗流通安全。我市13个检疫签证点实行在线申请、快速验货、规范出证,全年签发植物检疫证书515份,调运种子8257.26公斤,苗木364300株。(四)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深入推进。一是绿色防控示范效果佳。全市在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果树等作物上建立14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面积25.99万亩,辐射带大面积250.34万亩。全市小麦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5.6%,玉米达55.8%;二是科学安全用药培训覆盖面广。全市科学安全用药培训185场次,累计培训人数22000余人。全市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67个,建档立卡数量43个,从业人员947人,2024年初步认定四星级专业化服务组织14家,推荐五星级专业化服务组织9家。三是农药使用量持续降。全市农药使用商品量为2801.05吨,比上年减少10吨,降低0.4%;折百865.00吨,比上年减少0.41吨,降低0.05%。(五)农田草鼠监测防除有序开展。一是麦田化除覆盖面大。麦田杂草发生面积279.3万亩(亩草量2万株以上),实际化除面积270.367万亩,其中冬前化除面积84.2万亩,春季化除面积186.167万亩。二是玉米田化除。玉米化除面积179万亩,其中封闭处理50.02万亩,茎叶处理128.36万亩。三是鼠害防控。鼠害以省级鼠情监测点旬邑县和市级鼠情监测点秦都区带动全市鼠害监测防控工作,全市农田鼠害发生面积76.3万亩,防治面积36.1万亩;农户发生户数19.02万户,防治17.3万户。(六)植保新技术探索取得新进展。一是开展自动化监测相关试验。在兴平、泾阳、旬邑开展自动化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田间发生实况相关性试验,在礼泉县开展金纹细蛾物联网监测数据采集与田间发生实况试验,在三原县开展物联网监测设备覆盖范围试验。二是2024年在礼泉、兴平开展了玉米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三是开展药剂筛选和助剂试验。在礼泉和永寿县开展苹果黑星病药剂筛选试验和药剂组合试验。筛选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最有效单剂是戊唑醇和氟硅唑;复配制剂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氟硅唑防效最好。在兴平市、三原县、礼泉县、旬邑四县,开展蛋白膜助剂对防治小麦蚜虫、小麦赤霉病、苹果黄蚜、玉米大斑病农药减施增效试验。四是开展抗性监测。在兴平市采集麦蚜试虫,武功县采集玉米田杂草和麦田杂草成熟籽粒,寄送相关院校做抗药性分析,邀请中科院蔬菜与花卉研究所在泾阳县采集蔬菜烟粉虱开展抗性监测。二、工作措施(一)及时召开会议部署。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年初,我站召开了全市植保植检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全年工作。3月份,组织召开全市麦田化除现场会。4月份,组织召开全市小麦“一喷三防”暨春播工作现场推进会。先后2次召开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二)及时下发文件指导。下发《咸阳市2024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等工作方案3个;《咸阳市2024年玉米大面积提单产重大病虫防控暨“一喷多促”技术方案》等技术方案5个;《关于进一步做好苹果蠹蛾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等工作通知12个。(三)丰富活动推进各项工作开展。4月份,我站组织7个产地检疫重点县组成联合巡查组,对全市4家种苗基地进行了巡查,11月份,市站组织6个有果汁加工企业检疫监管任务的县开展“果汁加工企业苹果蠹蛾风险管控工作交叉检查暨座谈交流活动”。12月份,开展全市星级专业化服务组织评选活动。(四)下沉一线指导。2024年,我站先后组织成立了夏粮病虫防治技术服务指导组、秋粮病虫防治技术专家组,苹果蠹蛾阻截防控技术指导组,检查指导病虫害和疫情防控工作。(五)强化技术培训。5月份,组织对全站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培训并组织全体集中考试检测培训成效。6月份,组织今年我市拟新增28名农业植物检疫员开展了市级培训暨考试。11月6日,我站在礼泉县召开“咸阳市2024年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与防控技术培训会”。11月13日,在泾阳县举办全市2024年科学安全用药暨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技能培训会。(六)扩大宣传覆盖面。及时发布技术信息及小视频,科普植保植检知识。2024年,全市植保系统在省农业厅网站发布植保信息282条(其中市站50条),位居全省第一。在2024年度全省植保系统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中,咸阳市获优秀组织奖。三、存在主要问题(一)人员和设施设备不足。近年来基层机构改革,因划转、机构合并、多年未引进人才等现象,基层人员逐年减少。(二)项目资金落实未全覆盖。我市大部分县能按时完成植保植检项目工作任务,但个别县因地方财政较困难,不能及时兑付补助资金,导致财政系统调度反馈的资金使用进度较慢。(三)专业化防治队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规范。规模大、运转好、较正规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缺少高效设备,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有待提升。四、2025年重点工作(一)强化精准监测,打赢病虫防控硬仗。一是完善全市病虫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做好病虫田间监测点建设与维护,初步实现全市病虫监测物联网数据汇集。二是突出打赢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玉米大小斑病、穗腐病、粘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硬仗,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三是以“粮果”绿色防控技术为抓手,把绿色防控技术融入到作物全生育期病虫害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促进农药减量增效。(二)强化阻截防控,坚决遏制植物疫情传入。一是突出重大植物疫情苹果蠹蛾监测预警,抓好果汁加工企业检疫监管,落实“五字”消杀措施,坚决杜绝苹果蠹蛾传入。二是做好橘小实蝇、苹果黑心病监测调查,摸清发生规律,传播路径,开展药剂筛选试验,为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严格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审批,加大植物疫情阻截和防控力度、加强联防联控协作,提高突发植物疫情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三)加强科学用药,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一是持续开展新农药(械)试验示范。二是继续抓好统防统治。加强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管理,落实备案、监管、评估等措施,提升防控质量。三是继续增强融合技术推广。(四)强化宣传培训,提升植保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咸阳植保植检”短视频宣传平台建设,结合农时,及时发布技术信息,强化技术推广,解决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采取技术人员轮训赛讲、植保员技能比赛、短视频制作评比,业务培训等活动,提升技术干部业务能力。三是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拓展视野,提升植保服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4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工作考核优秀单位2.2024年度全省植保短视频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3.2024年全省植保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