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种子工作站

渭南市种子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4-11 16:38
单位名称 渭南市种子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种子工作事宜,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繁殖和良种推广工作,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种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
法定代表人 刘培勇
开办资金 93.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0.09万元 264.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是开展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试验示范工作。完成小麦预试2组49个品种、区试2组21个品种、生试3组33个品种;玉米预试5组58个组合、区试2组24个组合。筛选出小麦优质品种西农99、西农226等,玉米品种秦瑞309、延科288等。建立小麦、玉米示范点21个(面积1194亩)。制定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布局意见,推广高产稳产、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提升良种覆盖率。二是完成种子质量监管监督抽查工作。全年开展冬、春、秋季种子抽检,抽查样品131份,合格率98%以上,对不合格种子及时处理。完成145份种子纯度鉴定,结果均达标;田间检验抽检小麦种子田5.1万亩,合格率99.7%;检查玉米、大豆制种田2240亩,均符合规范;转基因监管方面检测样品2542份,查处5例转基因违规事件,严格执行信息月报制度。三是开展种子市场监管与服务。全年种子供应充足,满足生产需求。小麦制种13.5万亩(产量6000万公斤),玉米制种240亩(产量6.5万公斤)。开展专项检查2次,检查企业8家、门店604家,查处案件93件,责令整改420件,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展示种质资源75个,收集更新32份,推动合阳葫芦、大荔辣椒等特色资源开发。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组织品种观摩活动。组织小麦、玉米田间观摩培训5次,参与300人次,展示新品种207个,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点、种植大户带动、召开技术培训会等措施,培训服务周边广大群众,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二是加强用种安全指导宣传。加针对今年小麦种子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我们印发了《小麦选种用种指导手册》,并通过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指导群众科学购种用种。三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全年补充收集和更新农作物种质资源32份,对合阳县葫芦种质资源和大荔县沙底辣椒、七寸红胡萝卜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现场观摩,积极促进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发展。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完成质量不够高,亮点不多,种子工作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技术队伍后劲不足,中低职称技术人员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少特别是开拓创新型技术人才少,难以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三是种子监管体系不顺,上通下达不便,硬件设施不完善,种子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困难。(二)解决措施:一是思想观念与机制创新方面。深化思想解放行动,开展种业创新大讨论活动,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破除路径依赖,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将创新成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联合攻关。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人才梯队培养工程,制定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引育机制。三是监管体系优化方面。推动建立垂直管理的种子监管体系,实现市、县两级联动,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深化品种试验推广。加强区域试验站建设,组织品种观摩活动,促进良种更新换代。二是强化质量监管。加大种子抽检力度,重点监管生产、销售环节,确保转基因安全。三是规范种子市场。开展春、秋季专项检查,保障供需平衡,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与利用。四是提升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管理制度,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