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长县> 延长县药品采购结算中心

延长县药品采购结算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1 14:57
单位名称 延长县药品采购结算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医疗机构药品的统一配送、货款结算和补偿。
住所 延长县城西槐里坪新区卫计局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郝娜
开办资金 2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长县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5万元 115万元
网上名称 延长县药品采购结算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按照“按月分批采购、按月集中支付”的要求,确保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及时配送,缓解配送企业资金运转困难现状,整体运行情况良好。自运行以来截止今年12月底,全县公立医疗机构累计采购“非集采”药品3.26亿元,累计向企业结算2.82亿元,累计欠款4339.24万元。今年12月底,累计采购“集采”药品1341.28万元,向企业结算1039.57万元,全县医疗机构药品回款于2023年度同期相比,回款总额减少550.37万元。国家集中采购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批次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正在实施中,集采药款实行按月支付。根据市医保局文件要求,上半年延长县医疗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健局、县药采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考核组,对承担我县2023年度药品配送企业进行了实地考核。考核组一行先后深入陕西华氏、陕西顺天、陕西博华、重药控股陕西公司及延安弘济等5家配送企业。考核组认真听取汇报,并结合企业日常配送实际、医疗机构满意度评价及医保平台反馈数据等方面对照《延安市药品配送企业考核评分标准》中四大类17项指标,对配送企业履行备案配送率、及时率、相符率、两票制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当下我县短缺药品、急抢救药品的采购配送、药款统一管理及医保政策等问题进行协调沟通。考核组要求各配送药品企业提高站位,加强仓储、配送、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保证全县人民群众的临床用药需。按季度开展季度督查,县药采中心对公立医疗机构第一、二、三季度药品采购、使用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根据市医保局关于《集采药品采购使用情况的通报》,对医疗机构进行“一对一”培训,针对药房管理人员政策不清、报量不精准、平台采购等问题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各医疗机构按批次建立药品集采台账,乡镇卫生院同时建立“以镇代村”台账,确保做到任务清,时限清,保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二、社会效益群众知晓率不断提高。9月由我中心负责,县乡两级14家医疗机构及药品配送企业共同参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合理”为主题,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宣传展板、提供健康咨询、发放宣传产业及免费义诊,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落实药品“三统一”工作宣传月活动。此次活动,共悬挂横幅16条,设置宣传展板10块,健康咨询2000余人,提供义诊1000余人,发放宣传彩页等宣传品6000余份。向广大群众普及合理用药常识,倡导合理用药理念,引导建立良好用药习惯,从而提高群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率和药品安全意识。三、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县各级领导对药品采购结算工作重视不够,疏于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管理办法,全县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药款结算工作消极对待,导致全县药款结算欠账逐年增加,药款拖欠严重,已严重影响各药品配送企业正常运行和临床用药需求。药采中心药剂专业干部缺乏,业务能力薄弱。各级医疗机构从事药品采购业务经常更换,不能固定专业人员,造成业务生疏、工作衔接有空档现象。四、整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文件规定,建立健全《延长县药品集中采购结算管理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对各医疗机构和药品配送企业监管。利用新媒体,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宣传,进一步提升各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比例,结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情况,督促各医疗机构及时调整临床用药,从而提高医保目录内药品使用比例,确保全县广大群众受益。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加强学习力度,结合目前工作实际,领导班子及干部加强学习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政策文件,尽快融入新集体,确保在新的环境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二是目前县药采中心隶属于医保局,业务范围将有所变化,希望通过各药品配送企业及医疗机构的共同配合,提高我县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配备、使用率,提高我县公立医疗机构应对急抢救能力水平。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融媒体中心、培训会、大型宣传活动等形式,积极广泛宣传药品集中采购结算工作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好处,广泛收集和征集全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全社会的监督和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药品配送企业和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转变工作思路,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