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未央大队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未央大队

发布时间: 2025-04-11 11:31
单位名称 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未央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污染防治执法•生态保护执法•核与辐射安全执法•地下水、农业面源防治执法•开发土地、矿藏生态破坏执法•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执法•流域水保护执法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77号
法定代表人 李海平
开办资金 108.7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7.78万元 226.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业务开展情况:一、坚持全员练兵,提升执法能力行政执法考验的是执法人员的综合实力。今年以来,执法大队瞄准一流,紧贴实战练兵,坚持以老带新,坚持理论结合实践,不放过任何一次练兵机会,为执法人员不断加钢淬火。先后派遣左涛同志参与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督查,派遣李绍军同志参与生态环境部异地执法检查,派遣张晓钰同志借调西北督查中心学习锻炼,派遣郭惠强同志参与西北督查中心异地飞行检查,派遣秦涛、张玉、黄伯俊三名同志参与省生态环境厅关中地区大气专项督查。通过全员参与、全员执法,执法人员规则标准掌握更加精确,政策法规运用更加精准,极大地促进了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提升。二、强化普法教育,提升法治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普法工作与执法实践相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实践全过程,用法治宣传检验执法实践,用执法实践推动法治学习,在执法过程中积极推行“说理式”执法,对轻微违法且未造成环境危害的,依法不予处罚;对认识不端正、整改不彻底的,依法坚决予以处罚,寓服务于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引导企业守法生产、合法经营,让民众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的力度和温度。强化普法教育,先后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持证单位、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医疗机构射线单位等多次法律法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辖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生态环境保护守法意识和管理水平。三、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效能今年以来,执法大队不断创新执法方式,依托科技手段,强化精准执法,紧盯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通过使用热成像仪、无人机、PID、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等执法辅助设备,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管水平。针对遗址区城乡结合部复杂的环境特征,充分应用科技利器,通过遥感监测、走航监测、烟火报警、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四、严打污染犯罪,提升法制威慑突出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围绕查处涉气污染源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旁路偷排、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利剑治污”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两打”高压态势。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检察、公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办案机制,加强日常联系、信息交流、联动检查、情况通报、案件移送、协调办案。对2名非法收集、贮存废矿物油的人员移交公安行政拘留,对刘某某非法贮存、粉碎含油废物,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联合公安机关实施调查,于2024年7月30日由秦岭北麓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于8月16日公开开庭审理此案,9月27日作出判决:判处刘某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缴纳清除污染和防止损害发生扩大费用62438.4元,就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五、严格日常监管,提升监督质效以辖区涉水、涉气、涉固废、涉辐射、涉噪声等企业监督管理为重点,以专项执法和“双随机”执法为方式,不断强化辖区排污单位监督管理,截止目前,组织专项执法20余次,组织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307家次,涉水企业检查85家次,涉气企业检查306家次,涉固废企业检查163家次,涉辐射企业检查128家次,涉噪声企业检查221家次,检查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115家次。六、加强矛盾化解,提升群众认可以推动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己任,以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为目标,全力做好投诉信访处理和督察督办问题整改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耐心倾听群众诉求意见,统筹安排现场检查,认真查处环境信访投诉,及时处理群众关切。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约谈、现场帮扶指导、持续跟进整改等措施,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对于达标扰民问题,加强与群众沟通,积极化解矛盾,争取群众理解。截止目前,共计处理各类生态环境投诉3634件,办结率100%。取得社会效益全年共受理查处群众投诉3971件,均已按时办结并回复,回复率100%。全年立案处罚31件,存在问题(一)投诉问题居高不下。一是噪声投诉占比高。2024年全区重点在建建设项目106个,加之安置房和商品房保交楼工期紧、任务重,连续施工作业造成周边群众反映异常强烈,投诉量居高不下。一些工地周边被多个小区包围,造成群访群诉问题比较突出。另外,受交通通行情况影响,道路维护夜间施工较多,道路施工噪声问题也较为突出,对群众影响较大。社会生活噪声中固定设备噪声较多。主要是商住楼、住在楼底商规划不合理,商铺油烟机、空凋外机、换风扇无科学合理的安装点位,造成商铺楼顶各类设施设备聚集,距离居民住宅近,治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文化经营活动中夜间扰民较突出,特别是住宅楼底商开设的KTV、歌厅、酒吧等唱歌、蹦迪、驻唱等对群众影响较大。住宅楼内供热设施、水泵等规划建设不合理,造成低频振动噪声扰民频发。开发区社会事务移交,噪声投诉同比大幅提升。2023年以来,经开区和浐灞生态区社会事务均移交未央区管辖,其中经开区移交176个小区,浐灞生态区移交79个小区,未央区受理的社会生活噪声问题大幅增加。二是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飞机发动机试车尾气投诉较多,全年共计受理件。(二)噪声子站监测结果不理想。今年以来市局在我区新建两个噪声监测子站,分别为珠江新城北区站点和长庆湖滨花园站点,其中珠江新城北区站点受虫鸣、鸟叫和周边环境影响达标情况非常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我区噪声工作考核名次。(三)重点案件不足。在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方面案件线索不足,案件未有实质性突破。下一步工作2025年,我们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一是着力推进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紧盯辖区生态环境质量,严厉打击污染犯罪行为,强化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苗头深挖严查。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单位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自动检测弄虚作假行为。强化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以遗址区为重点,严肃查处非法收集、处置危险废物违法行为。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充分将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执法监管全过程,面向监管对象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升监管对象环保法律意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