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白水县气象局

白水县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5-04-11 11:29
单位名称 白水县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气象科学、促进科技发展。天气气候监测、预警预报、气象探测、资料处理、气象服务、防雷电安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与实施。
住所 白水县城关镇泰山庙北村
法定代表人 张武平
开办资金 19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85万元 33.0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白水县委、县政府和市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2024年省、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中心,牢牢把握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稳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持续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始终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全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5月完成云台两要素站升级改造任务,增设雷村自动站,完成国债项目2套区域站选址工作,以及12套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通讯模块升级工作;7-9月,完成了张家船站、白水公园站的安装工作并投入使用。我局强化气象服务效益,紧密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强化精准预测预报,监测能力和手段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寒潮、暴雨、雷电、冰雹、高温等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做到精准应对各类气象灾害和突发天气事件。2024年度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57期,重要气象信息专报39期,春运气象服务专报36期,农业气象信息专报6期,白水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文件14期,春耕春播春管农业气象服务11期,气象信息快报16期,雨情通报48期,三夏专题天气预报20期,秋收秋播气象服务8期,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7期,短临警报6期,苹果气象服务专报3期。(二)人影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3月份,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对全年人影工作进行计划安排和工作部署。为确保人影安全工作,编制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县、镇作业点逐级签订《人影安全责任书》,加强作业人员业务技能和安全培训,确保指挥人员培训合格率100%,作业人员岗前考核合格率100%,严格落实空域申请制度,保障空域安全。完成1套自动化作业系统升级改造,完成集气象灾害综合监测、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毫米波测云雷达、标准化镇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库四项功能为一体的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建设任务。(三)强化联合执法,加强防雷监管今年来,以落实安全生产决策部署为突破口,扎实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职责。3月18日,与白水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防雷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白安办发〔2024〕13号),对全县防雷安全检测工作及防雷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同时,对全县26家重点企业进行了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其中新能源企业9家,煤矿企业4家,民爆企业2家。6月19日,与白水县应急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联合执法检查的通知》(白气发〔2024〕14号),并对全县10家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下发整改3家,均已整改到位。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了防雷安全工作,消除雷电事故隐患,严防各类雷电事故发生。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气象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益显著,今年以来,组织农气、气象服务人员深入瓜棚、果园,开展气象影响调查评估,指导群众开展农事活动,积极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及时精准的气象预警信息。“气象灾害监测防御工程”被列入白水县政府2024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推动气象预警和服务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春运、谷雨祭祀仓颉活动、飞播造林、高考期间,根据需求制定气象保障服务方案,成立气象服务保障组,发布精细化预报、重大天气过程专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提供逐小时精细化预报服务,全力为重大活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全年开展防雹增雨作业共计15个作业日,110余炮箭次,防雹增雨作业效果明显,效益显著。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技术力量薄弱,苹果专业气象服务精准化、针对性不强。2.县级财政紧缩形势下,气象站迁建资金来源单一,困难重重。(二)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对重点及致灾性较强的气象灾害深入剖析。2.力争地方财政支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持续推进迁站、弹药库、作业点建设,积极谋划基层台站综改项目。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提高气象科技现代化水平。重点围绕苹果产业、防汛抗旱、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开展气象服务。2.加强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对标“监测精密”这一总体目标,统筹共建立体化、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气象监测网。优化地面观测站网布局,优化新建城市自动气象站,升级改造老旧气象观测站。3.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警能力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