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高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渭南高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1 10:57
单位名称 渭南高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城乡就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残疾人日常管理、公益性岗位管理、职业培训及职业中介指导。
住所 渭南市高新区育红路13号
法定代表人 王刘军
开办资金 46.5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13万元 43.9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1月24日我单位名称由渭南高新区劳动服务中心变更为渭南高新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就业工作2024年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7场,发布用工信息12期,接受群众咨询近3000人,帮助500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为96名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失业青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93万元,带动各类人员就业1500余人,做好区内灵活就业人员档案托管及退休申报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开展职称评审工作。2.残联工作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发放工作;积极开展春节、助残日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活动;做好街道办、村残联专委换届工作,配合地税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年审及保障金征缴工作;做好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二、取得社会效益情况1.就业工作:高新区城镇新增就业3795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500人的108%;帮助指导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7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9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4人;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期培训学员1993人,其中培训脱贫劳动力230人,重点群体民生实事类培训1184人,其中重点群体培训18期892人;创业培训6期161人;企业培训1期50人;失地农民培训18期890人。2.残联工作:对1名困难残疾人大学生及6名残疾家庭大学生申请了助学补贴项目;建成2个“渭馨港湾”托养服务站,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公益性专岗安置残疾人就业28人,残疾家属就业3人;组织120名残疾人参加农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辅具平台,评估并为1名截肢者安装了假肢,为29名听力残疾人配发助听器,为131名残疾人配发轮椅、坐便椅等辅助器具196件,为区内51名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200余名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为区内3000余名残疾人进行康复筛查,并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辖区企业招工要求的学历及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缺乏,辖区待业的劳动力达不到要求;辖区企业薪酬待遇达不到贫困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需求矛盾突出。2.省市级残疾人事业补助资金项目及区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返还尚未落实,使我区业务项目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项工作开展相对滞后。(二)整改措施1.继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培训力度,切实使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2.积极协调区级财政部门,确保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加快推进我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项目。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继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切实使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加大与企业的协调力度,落实专人对接、专员服务,动态掌握企业缺工情况,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2.加强零工市场宣传,持续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能力提升,尽力为辖区有需求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最大帮助。不断加强技能培训和秦云就业推广应用为求职者提供更加便利精准的信息平台。对重点就业群体加强政策宣传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工作。3.做好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突出培训就业导向,充分发挥政、校、企三方协作机制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鼓励支持更多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4.强化创业宣传,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大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崇尚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推进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5.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宣传、断提升居民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知晓度、支持率、满意率当成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