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4-11 10:49
单位名称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面负责东至渭蒲高速公路,西至富平刘集镇北街村,南至渭蒲区县交界,北至西禹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住所 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创业大楼
法定代表人 史小鹏
开办资金 707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4.33万元 -610.3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统揽,以积极践行“1336”体系为主线,高效统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安全环保等,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园区发展势头持续上扬、全员干事创业氛围越发浓郁。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突出纲举目张,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一是项目建设加速加力。一以贯之抓实抓细“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年初确定的总投资134.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22亿元)的40个市级重点项目,审批手续已全部办结。新获批建设用地5953.55亩,全部落实到建设项目。19个新建项目和21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60.29亿元。二是招商引资精准精细。签订蓝晓高端材料制造产业园、鲲鹏高纯电子化学品等项目28个,合同资金85.96亿元,到位资金14.1亿元,完成年度11亿元目标任务;招引外资400万美元,超出年度目标任务33.33%;正在洽谈项目22个,涉及资金约80亿元,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营商环境向优向好。坚决执行“园区事园区办”,创新实行“2115”限时办结机制,着力打造“四个一”便捷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五维”定制服务路径。成立税费服务专家团队,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走访辅导、精准推送税惠政策2420户次、覆盖人次6000余人、推送成功率99.8%。定期组织政银企座谈会、金融知识培训会、防范金融风险宣教会等各类惠企助企专项会议10余场,与长安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共计授信金额68亿元。深入30余家园区企业,开展上门服务40余次,帮助大红门、中化蓝天等30余家企业争取信贷授信11.53亿元,帮助蒲洁能化、特莱晶等6家企业完成省级上市后备申报工作。征集3家在园企业人才岗位需求30个,新建市级专家工作站1个,新增省级专家人才2人。建立市场管理“一站式”服务站,为70余家企业解决计量质量、检测检验等方面问题100余个,帮助陕西延长压裂材料有限公司荣获渭南市政府产品质量奖。四是要素保障提质提效。定期召开渭南经开区与蒲城县联席会议6次,研究解决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保障问题30大项46小项。制定《区级领导包联重点建设项目任务表》,分解下达具体包联责任40条,定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督查指导工作72人次,累计解决运达风电带方案让地等各类问题21条。常态开展区级领导遍访规上企业活动35人次,制定“一企一策”45个,协调解决石羊农科上市、万银科技入规等企业需求21项。获批7宗总面积为6207.85亩建设用地,包含5249.89亩“民用飞机试飞跑道及其辅助设施建设项目”(国家级重点项目)。五是安全监管从严从实。开展各类安全培训5次,涉及园区企业175家次、516人次,发现整改各类重大事故隐患62项。六是环境保护见行见效。聚焦园区企业“创A升B减C清D”绩效升级任务,对11家重点企业开展绩效自评与提升培训,对已确定的8家企业进行绩效升级“一对一”指导帮扶,已完成绩效等级提升企业4家。全年入企检查230次,陪同省市部检查80次,处理园区投诉40次。扎实开展夏季VOCs专项治理,实现园区70家相关企业排查治理“全覆盖”。(二)践行为民宗旨,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靓。一是聚力景区建设塑品牌。紧盯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4A级景区创建目标,常态化开展巡查巡护48次,更换景区安全提示牌200个,组织湿地科普宣传等各类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材料1600余份。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1万元。二是夯实区内监管惠民生。集中开展卫生大清扫活动4次,全面清理区内主次干道、绿化带等,增设垃圾亭、桶50个,增补各类绿植1400株,维修损坏路灯400余盏,翻修破损路面600平方米,新划道路标线18000平方米。开展城镇燃气专项整治和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工作,对区内17.4公里燃气管道、355个保障房燃气用户进行隐患排查。三是化解风险矛盾促和谐。开展金融领域安全风险防范排查、宣教活动4次,累计参训人员600名,有效提升园区企业和周边群众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处理各类投诉100余起,受理农民工讨薪投诉65起,协调解决136名农民工工资800余万元,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全面从严治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更优。一是狠抓思想宣传筑根基。规范建立信息宣传长、数据协管员、内容审核长“两长一员”工作机制和《渭南经开区工作简报》编发体系,对外发布各类信息2000余篇,在市级以上宣传平台刊发90余篇。召开专题会议3次、考核3次、专项督查1次。二是坚持严管厚爱促担当。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工作纪律作风的通知》,有效规范干部队伍纪律和规矩意识。选派干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一线跟岗锻炼、淬火历练,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干部12人,晋升职级(等级)12人。县区交流提拔、任用干部9名,举办专题培训班32期次,累计培训3200余人次.三是持续激浊扬清正风纪。创新举办“翰墨展清廉清风颂经开”廉政文化书画展,组织30余名科级党员干部赴华山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持续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摆整改各类问题58个,制定完成各类制度6个,对上报送典型案例12个。抓实抓细市委巡查反馈的9方面35条问题整改,对高风险岗位和部门“一把手”等关键人员进行监督,对行政执法人员入企进行监测,持续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63.6亿元,同比增长14.91%;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8.92亿元,同比增长14.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6亿元。二是年初确定的总投资134.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22亿元)的40个市级重点项目,审批手续已全部办结。新获批建设用地5953.55亩,全部落实到建设项目。19个新建项目和21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60.29亿元。三是签订蓝晓高端材料制造产业园、鲲鹏高纯电子化学品等项目28个,合同资金85.96亿元,到位资金14.1亿元,完成年度11亿元目标任务;招引外资400万美元,超出年度目标任务33.33%;正在洽谈项目22个,涉及资金约80亿元,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1万元。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2024年,在全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四大产业聚集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行业领域产业链发展成效不明显,湿地生态环保工作问题突出等。今后,经开区将继续充分发挥区党工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紧紧扭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要素保障、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下足“绣花”功夫,精准高效落实,稳步有序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发力点,持续做大产业规模。2025年策划项目38个,其中产业类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152.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5亿元。加快推进各产业聚集区内标准化厂房、危化车辆标准化停车场、园区基础道路和配套工程、工业替代水源、工业净水厂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二是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点,持续做强产业链条。紧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现有重点产业链群,有序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磁吸效应,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全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参加、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不少于5场,区级领导带头外出招商不少于10次,争取完成招引资金70亿元,至少招引10亿-3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三是坚持以营商环境为支撑点,持续做优企业服务。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合作模式,激发市场投资活力。常态开展线上+线下融资培训,帮助入区企业做好各类金融业务。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是坚持以要素保障为切入点,持续做细区县联动。进一步发挥区县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合力解决阻碍园区高质量发展问题。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创业园区等平台,落实各类扶持政策,全面提升帮企助企能力水平。五是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出发点,持续做实隐患排查。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定期对全区企业开展全覆盖排查,突出抓好危化品、精细化工企业和重大危险源企业监管,用好安环一体化平台,提升智慧化监管质效。六是坚持以绿色发展为落脚点,持续做好环境监管。时刻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口,加快推动重点企业强制性升级,加快推动重点企业绩效升级,按期完成B级及以上或引领性企业升级改造任务。深化“利剑治污”专项行动和VOCs整治常态化监管巡查,制定全年对涉水、气、声、土壤及第三方检测公司的检查方案。严厉打击偷排、超标排放等行为,对园区3个污水处理厂及涉水、气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持续强化环保应急工作体系,不断提升环保检测设施运行质效,扎实做好环保宣传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