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建筑业劳动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西安市建设工程抗震防灾技术咨询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建筑工程劳保统筹基金收支、管理•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经费预(决)算•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工程地质、工程地基施工及验收技术咨询•抗震加固设计及“减震”、“隔震”住宅研究 | |
住所 | 西安市曲江南三环雁塔南路300-9号A座 | |
法定代表人 | 孟飙 | |
开办资金 | 323.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5.06万元 | 259.3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时办理法人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劳保中心以理论学习成果助推中心业务工作,严格落实省、市住建部门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助企纾困,持续加快劳保费拨付进度,为持续优化建筑行业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在开展建筑物地名管理工作基础上,研究梳理抗震中心业务,加快服务转型,为西安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一、业务开展情况劳保中心主要围绕建设项目劳保费拨付、建筑物名称管理、抗震防灾业务谋划等三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如下:(一)持续推进劳保费清退拨付工作。为进一步加快劳保费拨付工作,我中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主动对接企业。对完全未拨付项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项目所在地划分至具体经办人,按照金额大小分批次、分阶段逐一通知项目相关人员尽快办理劳保费返还。二是发布项目信息。通过系统逐项比对已拨付返还资金及未返还资金,登记造册,建立完全拨付、完全未拨付及部分拨付三本台账。依托西安住建公众号、西安住建官网每月发布项目台账信息,方便企业快速查询、及时办理。三是做好档案管理。在做好现有项目拨付资料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定期对新拨付项目资料统一编号、归档整理。同时,对存放在各区县、开发区代办站的收费档案开展摸底调研、整理登记,统一转存至城建档案馆。四是制定处置方案。针对部分施工企业错报、少报、漏报、瞒报项目信息,导致我中心无法精准核算退还劳保费的情况,及时制定了《关于对施工单位提供有误信息导致多返劳保费的处置方案》,并结合项目拨付实际变化,更新建设工程项目劳保费结算承诺书,要求企业真实、准确提供项目报建信息,确保项目劳保费“应返尽返,准确无误”。(二)有序开展建筑物名称管理工作。2022年6月,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明确建筑物名称审批职能移交对接部门的函》后,建筑物名称管理工作正式移交我局。我中心自2022年8月承办该工作以来,积极对接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开发区,理顺工作流程、完善政策制度,有序推进建筑物名称审批。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建筑物名称管理,我中心积极对接市民政局、各区县(开发区)相关部门,充分借鉴全国各先进城市做法,起草制定了《西安市建筑物命名更名管理办法》,于2024年4月3日正式印发,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我市建筑物名称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组织政策宣贯。联合市民政局组织各区县(开发区)住建、民政部门召开政策宣贯会,重点解读了《西安市建筑物命名更名管理办法》《地名备案公告管理办法(试行)》《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及《关于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做好建筑物命名备案公告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制度,同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进行了安排部署。三是开展调研走访。为充分掌握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我中心于11月下旬开始对各区县、开发区逐一进行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各区县工作落实情况、人员配备情况、沟通协调机制建立情况,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四是指导建筑物名称审批。督导各区县(开发区)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规范开展全市建筑物名称命名、更名审批及备案工作。积极谋划抗震防灾业务。为加快推进中心业务向抗震防灾方向扩展,我中心对“三定方案”进行了修订,已报市委编办审批,目前正在对“三定方案”进行沟通调整。与此同时,我中心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抗震防灾知识,强化知识储备,并配合相关处室、单位开展工作。一是配合制定抗震政策。积极配合设计处,对市地震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等部门制定的防震减灾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修改意见。二是参加地震合训演练。委派干部积极参与全市地震现场工作合训演练,进一步提升地震现场工作能力,了解掌握地震烈度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等业务。三是学习掌握抗震防灾知识。梳理抗震防灾相关法律法规,整理近年来我市《震情简报》,组织干部学习熟悉抗震业务,为后续业务开展打好基础。二、取得社会效益一是2024年共拨付项目32批次(含甲方退费8批次),846个项目,返还金额5.21亿元。通过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积极加强为企业的服务,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争取劳保统筹项目返还能快速准确地到企业账户,为建筑企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稳定缴存做出贡献。二是2022年8月至今,全市共审批完成建筑物名称498个,其中,2024年审批完成建筑物名称179个。指导区县、开发区规范建筑物名称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服务水准,不断提高地名管理法治化建设水平,持续加强建筑物名称规范管理。三、存在问题一是劳保费清退返还进入攻坚期。前期通过对完全未拨付项目分类整理,逐一通知,拨付工作经过一轮高峰后,目前项目报建速度持续放缓,且报建项目多存在手续不齐全、部分资料缺失等问题,企业准备资料难度大、项目返还周期长。二是“三定方案”调整仍需努力。劳保统筹费用拨付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待省造价服务中心相关处置方案出台后,我们将严格按政策落实相关事项。我们虽然对“三定方案”进行了修订,补充了抗震防灾相关内容,但后期如何承接和开展该项业务还需进一步研究细化,仍需进一步拓展充实“三定方案”职能。四、下一步打算一是分类施策助推劳保费返还拨付。依托完全未拨付项目缴纳劳保费金额分类整理的项目台账,对可拨付项目再次筛选,安排专人联系对接。针对企业报建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统一处理,对企业报建存在的个性问题施行“一企一策”,通过协调相关企业、部门,切实帮助企业申报返还劳保费。同时,积极对接省造价服务中心,明确劳保统筹结余资金、固定资产、人员的处置方案。二是持续规范做好建筑物名称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市建筑物名称管理台账,建立月度数据统计机制,指导督促各区县、开发区严格按照《西安市建筑物名称管理办法》进行审批,并按时上报审批情况。同时,根据各区县、开发区建筑物名称审批工作情况,适时进行实地督导检查,确保相关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三是夯实抗震防灾业务基础。加快修订中心“三定方案”,积极对接市委编办,推进“三定方案”尽快通过审批,实现抗震防灾业务转型。同时,筑牢理论知识基础,多渠道组织工作人员,通过个人自学、线下集体研学、线上网络培训以及向省内外其它地市抗震业务部门请教等方式,学习抗震防灾知识,进一步提升干部业务水平,为单位业务转型夯实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