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子长县> 子长市涧峪岔镇高台便民服务中心

子长市涧峪岔镇高台便民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0 17:53
单位名称 子长市涧峪岔镇高台便民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工作。负责区域内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口救济、森林资源管护、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文化娱乐等服务工作。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涧峪岔镇高台村1号办公室
法定代表人 冯建平
开办资金 35.2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涧峪岔镇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68万元 256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子长市涧峪岔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紧跟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积极协调市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实施完成南草湾、小张家湾两个自然村的乡村道路硬化项目,对中心辖区所有生产道路进行全面维修,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维修桑嘴沟等淤地坝2座,维修仁山等饮水工程2处,有效解决了群众人畜引水困难问题。重耳养身谷文化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含郭家焉研学基地、狄青山景区、周家山民俗村、重耳养身谷等)已完成总投资的90%。产业发展:坚持小杂粮产业、特色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三大大产业不放松,做好“多元发展”文章。一是小杂粮产业稳步推进。把杂粮产业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杂粮产业开发呈现出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趋势。今年全中心小杂粮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二是特色种养业进一步发展。按照“村企共建”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种植+酿酒+养牛”三位一体的绿色循环产业模式,在黄米山村建成润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辖区内形成规模的中小型养牛户5户,养鸡户2户,养猪大户13户;在高台村新建山杏脱皮场一处,现已全面投入运营。三是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以农带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先后挖掘打造了狄青古寨、重耳养生谷、石岭峁、周家山古村落群和黄米山农业示范基地等集历史古迹、黄土风情、传统民俗、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等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组织邀请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陕西省国画院、西安市古琴协会、市作协等前来采风写生活动10余次,策划文创基地文化交流篝火晚会、黄米山农产品助力交流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文创基地+乡村旅游+小杂粮销售”的农旅融合产业新模式。宜居乡村建设: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以打造生态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净化、美化为重点,坚持“补短版与堵源头同步发力,破难点与管长远同步推进”,集中精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攻坚行动,推动乡村建设焕发新颜值。一是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行动。以“八清一改”为契机,全面摸排道路沿线、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重点地域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垃圾乱扔等问题的同时,先后动用铲车、农用三轮车开展大扫除20余次,清运垃圾9.6吨,整治脏乱差庭院120个,拆除村庄内搭建的违章屋棚33间。二是集中开展生态环境整治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强化封山禁牧动态管控,对各村养殖户明确乡村两级干部监管责任,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封山禁牧工作监管力度,劝说变卖羊子59群6575余只,有效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三是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为源头上破解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同步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工程,在公路沿线绿化带、空闲地栽植苗木3000余株,种花种草10公里,安装路灯80余盏,全中心乡村建设呈现新面貌。社会维稳工作:一是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全面落实社会治安领导责任制,坚持综治工作月例会制度,开展宣传教育4次,召开综治专题会议3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平安创建宣传率达100%。二是信访、安全、稳定方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安全信访稳定工作,矛盾排查率达98%以上,有效化解率达95%以上,群众的满意度在98%以上,同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维修溢洪道1处,消除安全隐患3个,安装警示牌9处,有效维护了中心大局和谐稳定。三是社会救济救助方面。对现有及新申请低保户进行按月核查,了解掌握老年人基本信息,及时摸排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管理,对新增人员及时录入系统并建立完整档案,在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加强与其他救助制度的衔接,保障各类救助政策落实落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取得的成效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农业产业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环境卫生彻底改善,初步具备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社会治理有效推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三、存在问题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项目的落地落实还不够快速;二是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短板,自由放牧、秸秆焚烧屡禁不止;三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作风、政府工作效能达不到发展要求。四、整改措施积极协调各类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振兴;(二)是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宜居环境;(三)是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进而更好服务群众。五、下一步工作打算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以“乡村振兴、农业生产、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四项重点工作为重点,不断推动全中心各项工作的更好发展。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李家圪崂、石窑台两个自然村的饮水工程项目,解决群众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实施黄米山玉家湾、王家畔、另山、道路硬化工程,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实施各村公路沿线亮化工程,解决晚上路灯照明问题。持续推进重耳养身谷文化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