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中共紫阳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档案工作。自觉把档案史志工作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依法管档治档,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对全县78个立档单位开展了档案执法监督线上预检,29个县直和乡镇机关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深入镇村开展业务现场培训会1期,并扎实做好机构改革档案工作,发出档案移交提醒单4期,深入涉改单位实地指导10余次;高质量完成国有档案资源和印章档案普查任务,共完成47063卷、74584件馆藏国有档案普查,各镇各部门167583卷、7910张照片、2053盘影像档案、1130件实物档案、96枚印章档案资源普查,盘清了家底;强化档案收集、优化馆藏结构,成功复制接收了省档案馆保存的清代紫阳正堂档案数字化副本15606份,在库容不足的条件下,完成24304件疫情防控专项档案及《纪念于若木题词35周年活动》《修脚大赛》等1192件重大事件的档案移交进馆,馆藏资源得到进一步丰富。(二)党史工作。克服困难,编纂出版了《中共紫阳县委纪事(2023.01-2023.12)》,全书约29.9万字,全面系统记录了全县各级党组织工作大事、要事,总结各级党组织依宪执政、依法行政、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全县各项工作提供了平台,切实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深入开展了红色资源普查工作,确定红色革命遗址遗迹28处,梳理新增红色资源14处,全面掌握了全县“红色家底”;严守质量,协同联动,有序有力推进党史三卷文献资料的征集工作,对下发的117个征集专题,做到全面征集资料、准确总结归纳、严谨研究论证,为高质量完成党史编写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地方志工作。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主动对标中国精品年鉴质量标准,围绕年鉴资料供稿、挖掘、编纂、审校、评审等环节做了大量工作,《紫阳年鉴2024》编纂质量不断提升,得到了中、省专家的好评,被省方志办推荐参与中国精品年鉴评选范围,并通过国家精品年鉴篇目评审,虽然后期2024年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创建工作暂停,但《紫阳年鉴(2024)》已得到省级认可,纳入省级精品年鉴评选范围,并于10月底交付出版;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深入推进部门志编纂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地情专家库作用发挥,牵头开展人才培训,组织地情专家参与部门志编纂、年鉴资料搜集与审查工作。截至目前,《紫阳中学志》已进入出版环节,《紫阳二小志》《紫阳党校志》总纂完成,进入初审,《紫阳住建志》全面启动。(四)探索建立红色史志驿站工作。在对重点镇及县城重点文化、交通等公共场所实地考察后,选定城关、蒿坪、焕古、红椿及县图书馆、紫阳小学、毛坝中学等9家社区和中小学校及公共服务场所建立“红色史志驿站”学习站点,共配备价值30余万元的党史著作、方志、年鉴、地情书及本土著作等各类书籍2000余册,为青少年学生及基层群众建设了一个家门口的党史和地情学习平台;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积极参与指导青中村村史馆建设和布展工作,安排业务骨干核查县志、年鉴中相关历史档案,帮助收集老旧照片图像、原始史料、乡贤名人事迹等资料,指导物件征集、资料整理、展品布局等工作,组织地情专家审查村史馆展陈文本,确保村史馆建设布展质量。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完成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任务,顺利实现新建档案馆工程移交,完成1221平方米档案密集架、档案库房气体消防、档案消毒及工作用具的采购安装,完成了用电、用水、室外场地整治、安防等建设。新馆可满足未来30年的档案库容量。12月底,我县中西部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顺利实现省、市督办销号目标。申报的“清代紫阳正堂档案”入选第一批陕西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紫阳年鉴(2024)》编纂质量再创新高,获得中省各级专家好评,建成“紫阳红色史志驿站”9个,打造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窗口,传承中华文明,赓续红色基因,发挥史志资政育人作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档案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能力和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二)改进措施:1.加快新馆建设步伐,加大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使用,不断提升档案馆服务的能力。2.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推动全县档案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步推动立档单位档案资源的数字移交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档案信息化水平,缩小差距。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着力提升新馆服务能力 。以档案馆新馆建设、搬迁为契机,扎实推动我县档案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聚焦群众关注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具体事项,不断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干部群众的查档用档需求;以党史为主线,认真谋划史志馆建设,多方搜集资料、建好展区,充分展示紫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切实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二)全面推进档案管理“数字化”。坚持“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工作思路,实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步加大立档单位档案资源数字移交接收,提高我县档案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的快速检索和远程利用,构建全面系统、特色鲜明的档案数字资源库。开展逾期档案、撤并单位档案和重大活动档案移交进馆工作,提升档案开放审核和利用服务质量,对现存馆藏档案资料归类整理,力争在三年内全部实现数字化。(三)加强档案宣传和培训。进一步加大档案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全县上下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四)全力做好史志编研工作。结合党史三卷编撰工作目标任务,加强与各单位沟通联动,打通党史专题资料征编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持续推进《中国共产党紫阳历史》第三卷专题资料征编工作;继续做好《紫阳年鉴(2025)》《中共紫阳县委纪事》编纂出版;结合实际,科学筹划、积极探索镇村志编纂有效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