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林业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等重大科研课题的攻关;全市林木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种、驯化和推广,保护濒危植物,开展林木采穗圃、示范园、种质资源圃、植物园等建设及指导工作;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林业技术服务,编制榆林林业相关技术规程;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理工作,开展防沙治沙、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 |
住所 | 榆林市上郡中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生权 | |
开办资金 | 982.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8.5万元 | 7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公益 | 从业人数 4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林业和草原局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沙蒿花粉控制技术研究。完成6万亩低空喷洒试验,直升机作业花粉控制率65%,无人机和人工喷洒试验过敏分子防控率80%;研发过敏源防控剂并开展分子检测,发表核心论文1篇,申请专利及软著各1项。2.山楂良种引进与适应性研究。筛选出7个鲜食、5个加工类及1个砧木适栽品种,创新“山楂—中药材”复合经营模式,制定地方标准1项,撰写论文1篇,制定地方标准1项(待发布)。3.柳树丛枝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研究总结柳树丛枝病发生的规律和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认胸径25cm以上植株易感病,高压注干防治的100株柳树效果显著,锁定植原体媒介昆虫并开展电镜检测。4.无絮垂柳无性系选育。“无絮1号”获省级良种认证,建成4亩区域试验林,定植培养优质大苗3亩,计1300多株,培育二代优树6亩,计1.5万株(成活率95%),性状稳定无病虫害。5.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理生态特征对氮磷配比的响应规律与机制。完成樟子松人工林氮磷配比试验布设及调查,研究总结樟子松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总结提炼响应规律与机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表论文2篇。6.榆林南部优质核桃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子洲县开展生长量、抗性、适应性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强特勒嫁接成活率高,干果均重19.85g,适宜榆林南部推广。7.异砧红松果用型无性系采穗圃营建技术与示范。引进10个异砧红松优良无性系开展嫁接试验;建成异砧红松采穗圃320亩;用油松嫁接红松100亩,嫁接成活率54%;首次开展红松嫩枝嫁接试验;发表论文1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撰写技术手册1部。8.榆林市罗布麻引种试验与示范。开展春秋移植试验,成活率最高达92.4%;开展锈病防治试验,混合喷药可降低发病率32.4%;开展大棚育种试验,可能是温度、湿度控制不当导致出苗整体较差;申请专利2项。9.元宝枫引种试验研究。开展不同地类元宝枫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应用混合杀菌剂降低发病率21.3%。10.榆林菌草引种试验。继续在示范基地、有代表性湿地等不同立地进行试验,进一步研究“绿洲一号”在榆林的适应性,完成试验研究及栽培技术总结等。11.沙地柏天然林保育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田间育苗试验,培养营养袋沙地柏苗32万株,成活率达到86%以上;申请软著1件、专利1项,撰写论文1篇。12.野樱莓引种及适应性研究。观察野樱梅在不同地类的生长状况和沙地无管理措施生长状况,开展硬枝扦插试验和种子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地水肥充足时年生长量达156cm,硬枝扦插发芽率92.4%,由于湿度难以控制种子育苗未成功。13.规范管理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加强日常管理。完成120余亩试验田的苗木移栽、清除、整合;维修办公区基础设施,补植院落空地及主要道路,维修维护必要的温室、大棚、水井、管道、电路、机械等;完成道路冠名、道路标识牌设计、安装。(2)建设种质资源圃。定植40公分樟子松3.5亩,计31000株,成活率达95%以上;栽种萱草、山葱花各1.5亩,成活率达98%。(3)开展试验示范。精细化管理葡萄、果桑、枣树、油蟠桃等树种,其中5个葡萄品种生长良好,个别树体已经达到初果期,果桑挂果率高,品质和口感俱佳,枣树长势良好,挂果良好,油蟠桃由于受冬季冻害影响,死亡植株较多已多数清理。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党建品牌树立新标杆以“456”党建品牌创建为载体,通过搞好四项活动、实施五个同步、实现六大融合,提升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全体党员踊跃参与并完成林草科研、乡村振兴、造林检查验收、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2.基础建设展现新面貌今年我所争资900多万元,对松柏公园进行改造提升,落实了常态化管理管护资金,将对办公楼进行维修改造,全面改善办公条件,夯实工作基础。3.科研成果再刷新记录“榆林核桃丰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和“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高效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两项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分别荣获省农业推广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稳居林草系统前列。4.沙蒿项目喜获新突破针对蒿属植物花粉过敏这一全球性难题,首次由我所自主配制的抑花剂取得了显著成效(抑花率70%)。此项成果由市委市政府推广6万亩,过敏性鼻炎重症住院患者人数和12345便民服务热线投诉类拨打率分别下降15%和50%,成为市林草局十大亮点工作之一。5.科研合作跨上新台阶首次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医疗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北京林业大学携手合作,共同成立“榆林三北工程实验中心”,聚焦国家重点项目,围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方面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三、目前存在的问题1.人员结构失衡。技术人员本科后取学历占比高,研究生仅7人(占18%),35岁以下人员不足11%。2.科研基础薄弱。缺乏实验室、仪器设备,研究技术手段落后,办公条件简陋。3.科研水平不高。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少,研发与推广、生产脱节。4.经费保障有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难以支撑林业科研长周期需求。四、整改措施1.需有关部门调整岗位设置数量;2.希望上级部门能支持修建基本实验室和购置必要的议器、设备、技术。3.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激励机制,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综合管理部分带好一支队伍,发挥两个作用,抓好一个品牌,守住两条底线,即:带好党员队伍,发挥好党员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好“456”党建品牌建设,守住政治安全底线和纪律安全底线。(二)业务工作部分1.继续实施在研项目。按计划完成11个在研课题年度目标任务,确保科研工作稳步推进。2.提升林草科研质量和水平。组建项目攻关小组,邀请专家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开展重大项目研究;加强合作交流,搭建开放式平台,全面提升林草科研实力。3.高质量打造科技示范园。建设三北工程实验中心,进行整体规划,按照不同功能区划、定位,建设集科研、生产、推广于一体的“一园一库二基地”。4.常态化管理松柏公园。对园区总体规划,划分功能区并改造提升,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为市民打造优质休闲娱乐空间。5.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依托现有科研成果,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关键技术,助力林业产业与生态保护。6.努力搞好科技服务。配合市林草局、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完成各项科技服务和林草重点工程技术指导工作。7.完成“三北”工程任务。配合市林草局做好“三北”工程设计、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8.完成乡村振兴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