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紫阳县> 紫阳县救助管理站

紫阳县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4-10 16:30
单位名称 紫阳县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在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
住所 紫阳县城关镇钟鼓湾
法定代表人 许正贵
开办资金 30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6万元 30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4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年度开展具体业务活动。(一)救助服务精细化:1.站内照料。优化站内生活设施,配备崭新的床铺、被褥10套,确保受助人员住得安心。完善餐饮供应体系,依据营养均衡原则制定每周食谱,全年提供餐食1800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年龄段受助人员的饮食需求。与紫阳县医院以及紫阳县中医院建立深度合作,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日常开展健康检查、疾病诊治等工作。全年累计为受助人员进行健康体检50人次,及时发现并救治患病人员14人次,有效防止病情恶化,保障生命健康。2.街面巡查救助。强化主动救助力度,组建1支专业街面巡查队伍,配备救助专用车辆1辆,每日分时段、分区域对城区主要街道、桥梁涵洞、车站广场等流浪乞讨人员易聚集区域进行地毯式巡查。在寒冷冬季、高温酷暑等极端天气时段,加密巡查频次,确保及时发现并救助困境人员。全年累计开展街面巡查180次,成功救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80人次,发放御寒衣物80件、防暑降温药品50份。(二)寻亲服务多元化:1.传统寻亲手段持续发力。详细采集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口音、体貌特征等,为信息比对、寻亲推送筑牢基础。通过与公安机关协作,利用人脸识别、DNA比对等技术手段,成功确认受助人员身份并帮助1人寻亲返乡。耐心与受助人员沟通交流,挖掘回忆线索,依据线索向疑似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救助站发送协查函1份,成功核实并联系上家属1例。2.新媒体助力寻亲。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寻亲渠道,开通救助管理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受助人员照片、视频、个人信息等寻亲资料,阅读量累计突破2000次。全年通过新媒体平台助力寻亲成功案例达1起,为离散家庭团圆搭建新桥梁。(三)源头治理与护送返乡扎实推进:1.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工作。对辖区内反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详细档案16份,分析流浪原因,联合当地政府、村委会(社区)等力量,实施精准帮扶。针对因贫困、家庭变故导致流浪的人员,协调落实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帮扶14人次,从根源上减少流浪现象发生。2.护送返乡服务贴心到位。全年安全护送20名受助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与当地救助管理机构或家属做好交接工作,交接手续完备率达100%。护送过程中,安排专人全程照料,保障受助人员路途安全与舒适,护送里程累计达4000公里。(四)社会参与度日益提高。通过线上线下招募,组建一支由5名爱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全年组织志愿者培训3场次,提升服务技能与专业素养。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站内服务、街面劝导救助等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达到80小时,为受助人员带来温暖与关怀,成为救助工作的有力补充。联合1家公益慈善组织、心理咨询机构开展专项救助项目,为站内流浪儿童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5次,助力他们走出心理阴霾,重新融入社会。二、主要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致力于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切实保障生活无着人群基本生存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年累计接待求助人员252人次,实施救助行动252次,通过公安DNA比对查询成功寻亲一人,护送返乡安置14人,夏季送清凉以及冬季送温暖出动工作人员600人次,出动车辆200余次。(二)建成优质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服务体系。配备崭新的床铺、被褥10套,确保受助人员住得安心。完善餐饮供应体系,依据营养均衡原则制定每周食谱,全年提供餐食1800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年龄段受助人员的饮食需求。与紫阳县医院以及紫阳县中医院建立深度合作,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日常开展健康检查、疾病诊治等工作。全年累计为受助人员进行健康体检50人次,及时发现并救治患病人员14人次,有效防止病情恶化,保障生命健康。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资金压力持续增大。救助管理站在站内设施维护、物资采购、医疗救治、护送返乡等方面的经费支出急剧增加。2.专业人才队伍有待加强。站内工作人员在医疗护理、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专业领域知识储备不足。(二)改进措施:1.申请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优化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定期进行财务审计,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和效益。2.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救助工作者进行授课,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先进经验。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强资金保障与管理。争取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合理编制救助经费预算,详细列支各项开支项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展社会筹资渠道,探索与爱心企业、慈善基金会合作模式,开展公益募捐活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救助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系统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站内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邀请医疗、心理、社工等领域专家授课,全年培训不少于5课时,重点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理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纳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充实救助队伍,逐步优化人员结构,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引进专业人才2名。(三)深化部门协同与社会合作。进一步健全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常态化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即时共享平台,优化联合救助行动流程,确保在发现、救助、安置流浪乞讨人员各环节无缝对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