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榆林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35
单位名称 榆林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全市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市纤维及纤维制品全链条监管工作;各类纤维的品质分析及质量鉴定工作;制造、更新、仿制和依法保存各类纤维的实物标准;全市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举报前期受理工作。
住所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南路市民大厦20楼西区
法定代表人 高海荣
开办资金 423.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8.94万元 206.04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市场监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积极履行监督检验职能1.纤维检验检测工作。共接收样品346批次,其中学生服198批次,防寒服112批次,床上用品13批次,纺织面料7批次,医护用品3批次,西服2批次,衬衫1批次,床垫2批次,婴幼儿服饰1批次,纤维7批次。出具检验报告346份。开通校服“双送检”绿色通道,全年共计学生服委托送检193批次。2.山羊绒公证检验工作。共完成山羊原绒13批次154.73吨、分梳山羊绒16批次105.79吨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任务。按时向中纤中心上报了2024年度检验检测数据、2024年度非棉纤维质量分析报告和山羊绒质量分析报告。3.纤维监管工作。对辖区内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日常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70余人次;配合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完成专项监督抽检工作12次,开展了养老机构纤维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寄宿制学校公寓床上用品纤维制品质量安全检查;每月按时完成监管执法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情况统计表的上报。落实双随机工作机制。9月份,高校开学之际,对学校发放的被褥等床上用品进行了现场检查。走访市区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和校服生产企业,了解校服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教育培训1.强化政治意识,全面从严治党。2024年,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牢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压实“一岗双责”主体责任,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认真落实“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各项要求,以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以“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为重点,抓牢抓实干部作风问题,全面筑牢风险防范堤坝,以铁的纪律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2.加强教育学习,提升党性修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定期开展红色教育集体学习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同时借助“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资源,抓好党员干部的个人自学,引导干部全面系统提升素养和业务能力。3.开展党日活动,促进党建发展。在春节前夕开展走访慰问退休老干部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要求,积极开展符合节日特色的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一生交给党》等红色教育影片;与蒙赛尔公司结对帮扶开展“小个专”结对帮扶活动;认真落实“双报到”工作要求,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三)纤维监管能力建设工作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有序开展。11月份,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和本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开展了内部质量体系的审核工作。通过制定了内部审核工作计划,提问、查看、报告核查等方式,对照查阅技术标准对中心质量体系运行进行严格审核,将体系运行中的一项基本符合项做出了纠正和纠正措施,确保质量体系有序有效运行,促进质量体系不断完善。2.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工作扎实开展。按照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于2024年底扎实开展质量体系管理评审工作,及时完善中心质量体系文件,规范实验室质量活动,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3.强化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持续深入开展“纤监小知识大讲堂”;参加了中纤中心举办的“非棉纤维质量信息管理与数据安全培训班”和“非棉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中纺标标准化技术研究院检验检测技术培训中心举办的新版系列标准培训班,邀请了省局专家进行了培训授课。4.加强检验能力,提高服务效能。认真开展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工作,共完成检定校准75台(件),并完善了人员技术档案、设备档案、“易制毒”化学品相关规章制度,更新了“易制毒”化学品采购软件流程和相关资料,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四)营造纤维质量监测科普宣传氛围为普及纤维质量监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群众纤维及纤维产品质量意识,中心先后联合龙洋社区和市消保中心走进社区和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科技之春”和“质量月”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彩页2000余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得到了市局和省局的一致认可。开展了“科技之春”“质量月”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质量意识,使社会公众对纺织服装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广大企业共同推动全社会质量共治。全年共接收样品346批次,出具检验报告346份。开通校服“双送检”绿色通道,全年共计学生服委托送检193批次。积极开展纤维制品质量基础设施窗口“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全年共完成山羊原绒13批次,154.73吨;分梳山羊绒16批次,105.79吨。按时向中纤中心上报了2024年度检验检测数据、非棉纤维质量分析报告和山羊绒质量分析报告。出动执法人员70余人次,对辖区内絮用纤维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日常监管。配合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完成专项监督抽检工作12次,配合省纤监中心开展养老机构纤维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寄宿制学校公寓床上用品纤维制品质量安全检查。高校开学之际,对学校发放的被褥等床上用品进行了现场检查,查验了销售商的检验报告。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纤维监测工作人员短缺,专业素养较为薄弱我中心当前存在纤维监测工作人员短缺、现有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断层严重、专业知识老化等问题,纤维监测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跟不上工作实际的需要,少量监测工作人员难以兼顾大量监测工作,检需监管矛盾突出。其一,专业的纤维监测人员引进的问题切实关系到我市羊毛绒产业高质量的长远发展,人才引进问题应引起市局足够的重视。其二,现有工作人员业务技能还不能够完全跟上当前纤维监测工作新要求。检验人员对新增检验项目还不能够很快熟练掌握标准要求和检验检测技能方法。(二)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不足我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面积配置不足,实验室环境设施与仪器设备还不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室要求,部分纤维及其制品的检验项目不具备扩展条件,在助力我市纤维及其制品高速稳定发展时难以提供有效助力。四、改进措施(一)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培养检验监管人员熟练掌握检验项目的标准要求和检验检测技能方法,适应当前纤维检验监管工作新要求。提升中心检验监测能力水平,巩固拓展检验监测能力范围。(二)加强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建设资金,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对现有检验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改造,确保其能满足实验需求,为实验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在政治建设上下功夫。1.持续抓好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2.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部署要求,严防“四风”问题,筑牢思想堤坝,强化反腐倡廉意识。(三)有序开展检验工作。1.依法开展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2.保质保量完成中纤中心下达的山羊绒公正检验任务。(四)依法强化监管工作1.开展纤维加工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工作,2.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3.加强合作,突出重点领域监管。积极参与省局监督抽查工作,主动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提升重点领域质量监管水平。4.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类纤维及纤维制品监督抽查工作。(五)不断提升检验监测能力1.进一步强化纤维及纤维制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2.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工作和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工作。3.深入推进纤维制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建设。4.加大对新增难点检验项目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5.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检查工作技能技巧与方法,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新型监管机制。6.加大与高校合作力度,开展羊毛纺织服装和学生服检验检测快速便捷方法研究、纤维监测业务培训等促成政校项目合作,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六)大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1.结合“3.15”、“质量月”“科技月”等活动契机,积极开展“阳光纤检”三进活动,营造纤维质量安全氛围。2.结合“双报到”活动,积极对接双报到社区开展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扩大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力。(七)完成省局和市局下达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222711116050,有效期至2028年8月2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