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科学技术馆

陕西科学技术馆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16
单位名称 陕西科学技术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服务,促进全省科普事业发展。科普展览、学术交流、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教育培训。
住所 西安市新城广场东南侧
法定代表人 王晓东
开办资金 2305.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84.33万元 1206.74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科学技术馆,公益 从业人数  9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省科协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科技馆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现从亮点工作、工作体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工作打算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一、在实干中超越,展现科学教育工作新作风一是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新一届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正在筹备,预计11月下旬完成,随即指导下设三个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本年度党总支以全覆盖创建“五星级”党支部为目标,继第一党支部再度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的大好势头,第二党支部也成功创建“五星级党支部”。针对流动科普人员长期外出巡展的特点,还成立了“流动党小组”,实现科普活动流动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确保科普凝聚在党旗下,打造一支流动先锋队。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巩固。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科技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科普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完成“好人点赞评议”、网络文明传播等线上活动。参加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暨“乐在西一路”睦邻网格文化节活动,充分发挥省级文明单位示范带头作用。向帮扶点城关镇中心小学援建“爱心书屋”,捐赠图书1300余册。三是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本着完善制度建设、明晰管理职责、优化管理流程的原则,将50多项制度重新梳理修订,编印成《陕西科技馆制度汇编》。制定印发了《陕西科技馆2024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陕西科技馆舆情引导与应对处置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形成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良好局面。二、在实践中拓展,打造科技馆服务新名片一是免费开放工作成效显著。截止10月底,对外开放215天,接待观众27万余人次。在客流激增的情况下,持续挖掘承载能力,采取增加门票投放量、延长开放时长、增加活动开展频次等举措满足公众需求,共开展科学分享会、科学表演展演等活动1400余场。开设“走进细胞”系列精品课程,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完成北京科学中心、河北省科协、陕西广播电视台、梁家滩国际学校、西北大学附属小学等94个团体的参观学习接待工作。二是科普资源供给量质齐升。注重节假日科普氛围的营造,全年共策划春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庆等重大节假日主题科普活动和“一‘木’了然”等专题展览,成为学生假期里的热门打卡地。各类活动受到中国网、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官方媒体报道共75次。三、在探索中创新,流动科普取得新突破一是流动科技馆巡展任务超额完成。中国流动科技馆陕西巡展活动不断扩大县域巡展范围,和各巡展市县区深度协作开展“菜单式”流动科普服务,现已顺利完成延川、子长、周至、永寿、武功等12站的巡展任务,累计服务公众163万人次。二是科普大篷车工作在创新中发展。我馆运行的科普大篷车坚持做科学普及“先行兵”,先后前往咸阳、汉中、延安各县区开展巡展活动287场,服务公众36.8万余人次,运行里程4.6万公里。在完成好常规任务的基础上,深度盘活科普大篷车现有资源,创新打造流动科普服务新模式。在省科协的安排部署下,联合省教育厅开展“陕西省科普大篷车百县行”活动200余场。年内将启动陕西省科普大篷车“换展联动共享资源”项目,现已完成前期方案调研、项目招标等工作。这两个项目被中国科技馆列为专项调研课题并受到了表扬和肯定。四、在开拓中进取,“馆校结合”迈上新台阶一是成功“引进来”,为进一步推动馆内优质资源和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创新策划科普品牌、研学游、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开放7间科学工作室,开展精品科学实践课308场,参与人数7730人。寒暑假举办6期科普探索营,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青少年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大胆“走出去”,受邀前往西安市58中、临潼华清小学、空港新城花园小学等学校开展了科学实验秀、科普表演。同时利用流动科普“省市县”三级联动,联合宝鸡科协,集结13辆科普大篷车和宝鸡市优质科普资源前往陇县、岐山县、扶风县等地,为超过7000名师生带去3D科普展板、机器人表演、球幕影院等趣味科普内容,成功打造“流动的科学课”。五、在交流学习中进步,能力建设开创新局面一是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添砖加瓦。二是省馆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拓展。三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发展。2024年工作即将收尾,一年来,我们获得以下几点体会。一是科技馆科学教育的作用更加凸显。随着“科普场馆热”的兴起,公众科普意识逐渐觉醒。作为科学传播的主阵地,科技馆存在价值、职能作用愈发凸显。从参观数据来看,今年人数创历史新高,这对科技馆应对供需矛盾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二是服务公众的能力大幅提升。在省科协强有力的领导下,馆领导班子积极部署,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灵活应对观众需求,及时化解观众的各类诉求,在实践过程中作风进一步得到锻炼,潜力进一步得到挖掘,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做到了全年安全开放零事故。三是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由于硬件设施落后、软件升级未及时跟进等问题,间接导致业务工作发展受限。面对井喷式的参观需求,我们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方式还有值得改进的空间,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新的一年,陕西科技馆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三会精神,在省科协强有力领导下,统筹做好课题研究、开放服务、流动科普、安全运行等几大文章,努力“走在前、开新局”。为此,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持续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二、持续做精做强科技馆主业三、持续创新探索流动科普联动机制四、持续发挥省馆示范引领作用五、持续有序推进各类专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