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紫阳县> 紫阳县洞河镇中心学校

紫阳县洞河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4-10 15:01
单位名称 紫阳县洞河镇中心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初中学历教育。
住所 紫阳县洞河镇街道
法定代表人 詹万春
开办资金 931.9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85.23万元 942.9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1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五育并举”的目标培养学生,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时代精神、社会责任等德育活动。定期开展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节约环保、团结友爱、感恩怀德等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评比活动,大力开展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传统文化品读活动。严格落实校内每天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和“两操两活动”,召开第九届春季运动会,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和四项校级体育赛事,开展保护汉江志愿服务实践等,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二)探索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基础性课程,确保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有效实施,提高校本课程质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课程教学资源和线上教学指南。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知、合作、创新实践能力。从七年级开始推行的“启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显成效,已扩大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明显提升。(三)筑牢防线,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始终紧绷安全这根弦,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加强校园巡逻、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坚持水上交通“五定”做法,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上好心理辅导课,做好心理团辅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一年来全镇校、园平安稳定,无安全事故发生。(四)优化管理,提高师生素质素养。坚持制度管人,按章办事,再次修订完善《洞河镇中心学校教师职称职级晋升考核评价方案》《洞河镇中心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评办法》。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成学校无线全覆盖,为推行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资源共享、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提供硬件支持。落实《紫阳县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全校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专题活动,开展“躬耕教坛育桃李,争当教书育人先锋”岗位练兵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五)注重特色,开展一校一品建设。实施“渔乡文化焕新生、水韵戏剧话传承”特色校园建设,从幼儿园到中学按照文化、表演两条线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有戏曲、民歌、舞狮等项目在部分活动中崭露头角。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五定”措施。根据辖区学校水域特点,结合安全管理要求,学校常年坚持水上交通安全“五定”措施(即:定码头、定船舶、定船员、定教师、定学生),有力的保证学生上放学路途安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素质教育全面提升。2024年我校中考总分600分以上的23人,中考教学质量考评居全县第四名,中职招生完成率110%。中学被县局评为教育质量优秀单位。我校女子排球、女子篮球分别获全县第一名、第三名;首次组队参赛的U10男子篮球队,获全县第六名。在安康市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各一人。一人电脑技术大赛中获市级二等奖。(二)社会关爱持续扩大。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以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国家资助金共资助学生656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4.475万元。实现了“三个100%”和“三个零误差”目标。同时争取社会资助,“幻方助学计划”项目资助13名女生,发放资助资金13000元;“乡村振兴一日捐”项目资助10名学生,发放资助金4600元;“爱心365”慈善公益助读基金会、茉莉爱心公益组织在我镇共计资助学生51名。发放资助金40800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教学质量提升空间大,特色品牌创建不明显、市级名优教师还是空白、家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升等。(二)改进措施:主动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主动请相应的小学、幼儿园教共体专家、名师到我校指导。积极参与上级安排的各类培训,与教共体成员校共同进步。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搭建教师交流轮岗平台。根据学科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意愿,合理安排骨干教师跨校任教、薄弱学科教师跟岗学习,实现师资的柔性流动。(二)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所有学校的教学设施、场地等进行摸底清查,建立资源清单,协调部分学校闲置的功能教室、实验设备等在共同体内部流动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部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共同价值追求,确立共同体文化理念。通过研学、体育比赛、文体活动等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和实践体验。通过文化节、校际运动会、艺术展演等活动载体进行传播弘扬,增进师生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