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紫阳县> 紫阳县硒资源开发研究院

紫阳县硒资源开发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04-10 11:17
单位名称 紫阳县硒资源开发研究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一、参与全县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方案及重点开发项目的拟订与实施。二、负责全县硒资源分布勘探调查与硒产业数据统计分析。三、承担硒资源利用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创新、引进孵化与示范推广。四、建立完善检测检验平台,为硒产品检测和质量安全监测提供服务。五、参与硒资源保护与利用、硒知识科普宣传和硒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工作。
住所 紫阳县双安镇闹热村
法定代表人 冯忠江
开办资金 8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5.21万元 83.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标准化运行双认证体系。严格遵照体系运营程序,规范实验流程,先后开展了硒、重金属、农药残留检测100余批次实验,服务全县企事业单位20余家,检测样品300余件,为全县富硒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提供基础、便捷的服务和权威保障。自迁至工业园区后积极开展5S表标准化体系建设,筹备迁址后认证工作,提交市管和农口申报资料,待文审通过后进行现场评审。(二)抓好试验基地和项目建设。在双安、蒿坪等地指导建设相关主体建设标准化富硒产业园,采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大黄等中药材等样品,对硒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分析,探究其聚硒规律,同时给出种植意见;与紫阳县茶叶研究所合作实施茶园测土补硒项目,承担并检测完成检测样品60个;与中地大富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紫阳富硒茶硒含量达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重点项目,探究土壤剖面硒的垂向分布规律、土壤-茶叶硒与重金属的吸收、迁移、转化机理,探讨构建标准化富硒茶园的示范模型,实现了产品“稳硒、降镉、缓释、增效”的目标;与中国地质大学开展堇叶碎米荠引种试验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已大田移栽,取得阶段性进展;与西北大学富硒食品相关专家对接,合作申报落地省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1项,截止2024年12月,该项目平稳有序推进。(三)支持全县富硒产业发展。一是开展了年度全县硒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调查,对全县硒工业、硒农业和硒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统计,盘清了全县产业发展现状,有效推动统计制度在紫落地实施;二是面向全县企事业单位、涉硒企业提供硒含量检测服务,指导生产工艺优化等,解决产品硒含量不达标、不稳定问题,经过研究院院指导,开发出“紫阳富硒醋”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并组织14家企业24个产品申报2024年富硒产品认证,推动富硒产品贴标认证;三是牵头成立硒产业发展协会,建立组织框架,征集第一批会员达104个,正在筹备成立大会;四是推进科技馆换展和硒科普馆建设,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组织相关人员赴湖北恩施市、四川万源市考察学习,已拿出设计方案,组织市县3轮评审,对项目整体进行预算,拿出项目概算;五是院内技术人员与省油菜中心、市富硒产业研究院等院校合作,制定地方标准1件,发表论文1篇,被核心期刊收录。(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建设“紫阳县硒产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目前在孵企业8家,孵化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家,指导企业取得专利5项;二是建设“安康市硒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家团队),正在推进富硒土壤营养强化剂系列产品研发试验、高聚硒农作物栽培研究试验。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项目推进有速度。在推进实施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对接西北大学、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新申报落地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制定地方标准1件,发表论文1篇,被核心期刊收录;完成实验室迁至新建工作,完善2家科创平台的建设,发挥科创服务功能,助力产业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二)品牌推广有力度。为全县富硒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硒检测检验服务测100余批次实验,服务全县企事业单位20余家,检测样品300余件,项目检测60件样品。三是并组织14家企业24个产品申报富硒产品认证,牵头成立硒产业发展协会,征集第一批会员达104个。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一是单位从事检验检测、科学研究的人员较少;二是实验设备落后,不能充分发挥产业支撑作用;(二)改进措施:一是强化人员培训,实施走出去战略,派遣单位人员前往中国地质大学、检验检测协会等专业机构学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二是积极对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积极申报落地科研项目,加快试验平台建设,更新迭代实验设备。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快推进双认证工作。积极与省市管理部门对接,加快完善申报资料,争取上半年完成双认证评审。(二)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强化与项目合作单位联系,科学分配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快硒快检、测土补硒、聚硒植物种植等在建项目实施进度,按计划完成阶段任务。(三)推进富硒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众创空间和工程技术中心作用,并筹备晋档成省级平台,加快硒博馆建设进度,成立县硒产业协会,并运营开展相关工作。(四)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合作,争取落地科技项目1项,对接适用成果在紫落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