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依法对种子、种禽畜、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受理上述领域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督办工作;集中履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检查权和行政处罚权,承担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全县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 |
住所 | 紫阳县城关镇环城路 | |
法定代表人 | 曹伟 | |
开办资金 | 25.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3万元 | 25.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禁渔期内组织宣讲团到沿江各镇召集农综站干部、护渔员、街道群众,开展《长江保护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讲活动,并通过悬挂横幅、播放宣传短片、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十年禁渔知识”宣传册2000余份。全县在沿江重点水域树立永久性禁捕禁钓宣传牌29块、护渔公示牌12块,安装语音播报器25个,全天循环播放《禁捕通告》和《垂钓管理通告》。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宣传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了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安全供给。定期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巡查检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重点检查生产档案建立情况、投入品库房是否存放违禁药物,杜绝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的现象。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农户采用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加大农兽药使用指导培训力度,举办“科学安全用药”、“严格执行农兽药安全间隔期”培训2期,培训220人次,提高了种植、养殖户识别假劣农兽药的能力,做到科学合理用药,防止使用违禁药物、滥用药物、不按休药期停药和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的现象发生,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安全供给。(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订了《2024年紫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将例行监测范围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向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延伸,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的监测。全年每季度分别抽检一次,累计抽检234个样品,产品种类包括:蔬菜、水果、茶叶、肉类、禽蛋、食用菌等),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完成县级农药残留快速检测2566个样品;配合省、市完成监测抽样101个样品,未收到反馈农残超标问题。(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合法经营。从源头加强治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加大对农资经营门店、乡镇集贸市场销售种子、农(兽)药、肥料产品的检查力度,对种子备案、农(兽)药经营资质、产品包装标识、台账建立情况等进行逐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69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19家次,检查农资品种70个,对进销货台账记录不规范、未按照要求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桶等情况进行立行立改。(五)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捕”。坚持人防技防结合,以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布设的14个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对重点水域实施24小时监测防控,及时通过手机推送预警信息出动人员现场处置,精准打击违法捕捞行为。在各镇选聘90名护渔员成立协助巡护队伍,分别划定监管区域范围,负责开展日常禁捕宣传和巡查工作,发挥其熟悉河段的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违法案件查处提质增效。2024年度共出动执法车辆117余次、执法人员351人次,发放种子、农药安全知识问答、禁渔宣传资料3000余份,张贴禁捕、禁钓通告200余份。查处农村土地违建、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共19件,查处涉渔案件11件,罚款29000元;办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件,罚款600元。有效打击和制止了农业农村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和安全。(二)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持续做强。依托我县富硒资源优势,深入持续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全县认证绿色食品10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特质农品11个,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已授权19家企业使用该标志,培育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实施主体(GAQS-GAP)5个,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生产经营主体5个(目前3家已获证),有效提升了我县农业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产品品牌效应。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执法力量与监管责任不匹配。2024年退休3人,调走1人,现有执法人员老龄化严重,亟待调配年轻人员充实执法队伍。2.执法条件不足。一是违法违规调运生猪实施隔离难,目前无专门的生猪隔离场所,执法人员对隔离生猪和运输车辆的管理难度增大。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证难,缺乏快速有效检测手段,无法及时固定证据,导致不能立案。(二)改进措施:1.积极衔接人社部门,从高校招录法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加入执法队伍,加强对在岗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定期安排执法人员参加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规范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2.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加强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组织开展检测人员操作技术培训,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车,实现田间地头“即时检测,即时取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大队全体干部每月集中党史教育学习的同时,认真学习关于农业执法有关的法律法规,注重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水平,确保结案率100%,杜绝错案。(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招聘法律专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加入到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现有的不足。(三)加强“十年禁捕”监管。严肃查处生猪违法违规调运、销售假劣农资、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违法行为,确保我县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