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紫阳县>
紫阳县第二小学
紫阳县第二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10 10:57
单位名称
紫阳县第二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紫阳县紫府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陈松林
开办资金
2500.8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16.57万元
2190.55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8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11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举办单位。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精研深耕,提升质量。1.强化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学常规环节的检查与指导,有效提高了教学常规工作的质量。2.培养教师能力提升。围绕“五个一”模式开展研修活动,形成“骨干教师以点带面、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年度共举办各类教学研讨活动70余次,教师参与率达到90%以上;成功申报并结题县级课题7项,其中优秀课题1项。教师18人次在省市县各级评赛中获奖。3.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合唱团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柏斯音乐集团邀请,于2024年3月和12月两次到西安参加汇报演出。(二)以德育人,润物无声。1.狠抓德育教育工作机制建设。把德育作为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成立以思政课教师、各学科骨干老师、优秀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团队,为探索五育并举的德育路径提供智力支撑。把德育任务内化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德育工作贯穿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2.丰富德育活动形式。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及重大节庆日,共开展各类德育活动20余次,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3.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注重红色文化教育,发掘县域文化资源,创新开展“红领巾寻访”、“红领巾服务日”等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人制宜,丰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开展各类实践体验和研学活动。(三)强基固本,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本年度共教师400余人次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2名教师在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获奖,共结成师徒对子9对,通过师徒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青年教师在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四)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安全教育与培训。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应急演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防校园欺凌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2024年度,我校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595人,在编教师85人,严格实施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个性化服务,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二)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一生一档”资助体系,2024年落实贫困生生活补助18.03万元,惠及学生577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行动,85名教师与经济困难家庭建立稳定联系,确保零辍学,建立预警机制,提前干预潜在辍学风险,本年度巩固率达100%。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2.家校合作深度需加强。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家校合作形式还需更加多样化、深入化。3.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完善。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服务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整改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设备。2.建立健全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机制,定期家访,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如提供生活补助、学习用品、心理辅导等,确保他们能够安心上学。3.通过多种渠道,如社区宣传、媒体报道、学校家长会等,广泛宣传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法律规定,让家长和学生明白接受教育是应尽的义务,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教育观念。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实施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团队引领、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方式强化专业能力;建立教学创新档案与专项奖励基金,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推动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拓宽教育视野。(二)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组建家长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团队,构建常态化沟通决策机制,提升家长参与深度。(三)完善心理健康护航体系。建立“预防—干预—服务”三级响应机制,开设心理健康定期筛查活动;构建“班级团辅+精准个辅”立体化服务体系,开通援助热线;结合丰富的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积极心理生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