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导全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接受社会救助审批部门委托,依法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比对、反馈和出具核查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可信的救助资格认证;建设、管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信息交换和比对工作。 | |
住所 | 榆阳区青山西路榆林市民政局五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慧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7万元 | 58.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6月3日变更法定代表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榆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是我市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必要工具,核对平台的正常运行是我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我市核对平台正常运行,今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完善推进:一是派专人负责排除故障。我中心聘请一名网络工程师专门负责排除故障,及时修正系统错误、处理省市县三级平台之间网络连接及数据传输问题、处理与信息共享单位接口对接问题,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确保了核对平台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全年未出现因系统出错、网络连接断开、信息接口对接故障导致核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二是做好核对平台硬件设备维护保养。我市核对平台硬件设备托管在市智慧社会建设局大数据中心机房,机房的物理环境及网络环境由智慧社会建设局的工程师负责管理,硬件设备机房环境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中心定期派人到大数据中心机房检查硬件设备运行状态配合设备厂家对硬件设备进行保养,同时向智慧社会建设局工作人员了解我中心所属设备运行情况,在定期检查及沟通中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与设备厂家联系进行维修,保障了硬件设备全年正常运行。三是做好软件升级更新。积极与核对平台软件开发公司保持沟通联系,根据核对平台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软件功能和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向软件开发公司提出对核对平台软件进行升级改造的要求,并结合软件开发公司的建议及时对平台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完善核对平台功能,使核对平台操作便捷、运行高效。。(二)扎实开展信息核对工作。坚持“逢救必核,先核后审”原则,采取线上核对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认定救助对象,提高认定的精准度,促进社会救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全年累计完成了委托协查355907户,352673人,其中,农村低保216017户,258469人次;城市低保49668户52643人次;其他救助26361人次。检出异常数据10299多条,多次申请5800多条,为精准认定、有效管理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了数据支持。去年未收到省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推送的跨市核查业务,收到接受榆林市城乡建设局委托核查低收入人群20376人,婚姻886人,住房租赁补贴人员6510人,共计核查27752人。(三)积极协调推进共享数据。今年我中心通过榆林市智慧局大数据交换平台又接入了榆林市职工养老信息和榆林市居民养老人员信息,目前我市核对平台已接入房屋数量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财政供养人员信息、职工养老信息、失信人员信息、省车辆信息等32类,其中《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省市联网资源目录》中的信息占25类,基本满足社会救助部门的核对委托需求。(四)强化业务宣传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核对工作,我中心邀请省厅专家举办了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业务培训会,对各县市区核对机构业务骨干共计30余人进行了培训。培训从核对平台乡镇用户操作流程和工作中常见网络安全的预防和紧急处理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培训和宣传,不断提高全市核对人员的责任感、风险意识和政策水平,增强工作能力,确保高质量完成核对工作。(五)加大核对力度,强化核对结果应用。积极接受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部门的委托,及时开展核对或复核工作。2024年我中心共完成市级社会救助部门及省、县级核对中心委托355907人次,352673户的核对和复核工作,省智慧民政和对平台完成24826户,35362人此的社会救助工作,其中包括全市所有已享受各类社会救助的对象及申请人,城乡低收入人群认定的对象,以及其他省、市、自治区涉及我市户籍在当地申请社会救助的人员。各级社会救助部门依据我中心出具的核对报告,对各类在册或申请社会救助的对象进行了精准的认定和剔除,消除了开展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工作对于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我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不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平台未建设,导致存在过一些本身经济富足的不法分子享受低保为自身谋取利益的情况,而真正困难的家庭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救助。也发生过因核对程序不明确及缺少必要的核对手段,导致一些急需社会救助的困难家庭无法及时完成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从而不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的情况,这样的社会救助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社会救助对象认定错误,同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社会救助申请对象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使需要救助的家庭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全年累计完成了委托协查355907户,352673人,其中,农村低保216017户,258469人次;城市低保49668户52643人次;其他救助26361人次。以上这些工作成果,不仅破解了救助对象认定难、认定慢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升政府及社会救助部门的公信力,促进了社会诚信意识的增强,对于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及时开展具有重大意义。三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数据共享不充分,部分部门的数据尚未完全接入核对平台,导致信息比对不全面。(二)隐私保护问题,核对业务涉及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如何在确保核对准确性的同时保护隐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三)基层人员不足,部分地区的基层核对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核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各项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无法保证高质量完成,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极大制约单位发展四、整改措施(一)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更多部门接入核对平台,实现数据全面共享,提高核对的准确性和效率。(二)加强隐私保护,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采用加密技术和权限管理,确保个人信息安全。(三)提升基层能力,加强基层核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确保核对工作规范开展。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我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救助精准化的政策要求,以“数据赋能、精准核查、动态监管、服务民生”为核心理念,持续优化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公共资源公平高效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二、工作目标1.提升数据共享水平:实现税务、社保、银行、房产等12个部门数据全量接入核对平台,数据覆盖率达95%以上。2.提高核查精准率:通过技术升级,确保核查结果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错核、漏核率控制在2%以内。3.强化动态监测能力:对已享受政策的家庭实现每季度动态核查一次,异常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4.优化基层服务效能:完成100%区县基层核对人员业务培训,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5.保障信息安全:建立全流程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个人信息“零泄露”三、重点任务与具体措施一是做好平台维护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及时处理核对平台软、硬件故障,确保核对平台全年正常运行,坚决杜绝因核对平台故障导致核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影响社会救助工作时效的情况发生。二认真开展核对工作。按照“先授权,后核对;无委托,不核对;只核对,不认定”的原则及时开展核对工作,随时处理核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确保委托核对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给委托单位。三是加强能力建设。要指导各级核对机构树牢责任意识,强化工作能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好业务培训,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工作细节,时时抓细节,事事看细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每一次核对任务。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即使了解并处理县市区协查需求,积极主动对接市公安、人社等部门通过线下数据交换的方式满足县级协查需要。同时,指导县市区按规定发起跨省协查需求,通过省中心完成跨省协查,进一步核实核查对象的信息,为申请部门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五是强化风险意识。要增强核对工作人员的网络传输安全防御能力,严格遵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制度,及时更新维护设施设备,做到有授权、有记录、可倒查,切实保障好申请人的权益。同时,根据网络安全等保测评结果,为核对平台增加堡垒机等保护设施。六是强化督查指导。要加强对各级核对机构的业务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市局安排的民政业务督查指导,重点对乡镇街道一级核对工作进行抽查指导,及时纠正档案资料、授权不规范的问题,并指导基层积极宣传核对政策,规范核对平台使用,确保核对工作安全稳定运行。七是保障核对平台正常运行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和服务机构,及时处理核对平台软、硬件故障,确保核对平台全年正常运行,坚决杜绝因核对平台故障导致核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从而影响社会救助工作时效的情况发生。八是继续推进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继续推进信息共享工作,争取将更多的核对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接入我市核对平台。九是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核对平台的网络安全是保护“救助申请人”个人隐私的重要环节,我单位将继续高度重视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力保平台数据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