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志丹县红都杂志编辑部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党的文艺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搞好对内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推广工作;承担《红都》杂志的编辑工作;通过杂志平台积极向外推荐文艺人才;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 |
住所 | 志丹县社会事业大楼407室 | |
法定代表人 | 王琴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志丹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开展如下业务情况:一、围绕中心主题,创新文艺活动形式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大力开展文艺人才培养,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积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六进”“墨舞红都”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月1日,《红都》编辑部联合县作协、崔子美文学艺术工作室进入县图书馆开展“文艺进机关”活动,为图书馆送上本土作家文学书籍10余套,不仅丰富了图书馆馆藏,而且让本土作家的文学作品走进全县群众的视野和生活。王琴还受大型画册《崛起的辉煌——陕西城市建设20年成果汇编》编委会委托,向县图书馆捐赠了画册。3月8日,组织女性作家举办了“茶韵香、绽芳华”庆“三八”主题活动,茶艺师赵晓雅表演分享茶道,县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樊新瑞献唱《梅花引》《牡丹花和放羊娃》《画你》,为文艺工作者送上节日祝福。5月30日,走进县第三幼儿园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赠送《志丹书库》2套,我县本土作家文学书籍20余本,以书滋养心灵、启迪智慧、播种梦想。曲艺家协会孟成祥等参加了曲艺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曲艺讲座、表演曲艺节目,让更多青少年爱曲艺、看曲艺、学曲艺。6月7日起至6月9日,组织摄影家协会举办第四届“助力高考·为梦护航”主题摄影活动,创作摄影作品40多幅,在杂志上择优刊登,反映在高考期间发生在考场内外的温暖瞬间,记录社会各界、各个岗位中为本次高考辛勤奉献的人和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二是大力开展文艺人才培养推介。编辑部将文艺人才作为文艺事业发展的基石,紧扣“培养、推介、服务”理念,配合县文联组织、推荐、支持文艺人才参加各级文艺培训。组织6名文艺骨干参加了第四期全国市县文联文艺骨干网络培训班;组织作协、音乐家协会骨干会员9人参加了“2023年度延安文艺大讲堂”第1-3期的培训学习;邀请了专业舞蹈老师为“群众舞团”进行了第二期(30节)舞蹈公益培训,提高了舞蹈水平和艺术认知;舞蹈家协会段小佳参加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陕秧歌剧目编创人才培训”;曲艺家协会高尔峰创办了“高尔峰陕北说书传习所”,召集助教5名,学员10名,开展传统乐器、乐理知识和陕北说书传承教育;孟成祥、白成云、牛艺娜赴安塞参加了“陕北说书研讨会”。投稿作家在《文化艺术报》《西部散文选刊》《散文诗》《诗选刊》《延安日报》等平台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7篇(首),部分会员作品入选《2022年中国散文诗年度排行榜年选》等。李亮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洛河》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免费正式发行,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延安市2023年度文艺精品扶持项目”;肖志远诗集《成为一棵树》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诗词学会冯华出版诗词散文选《山夫心声》;雷柯霖散文集《有羊的日子》进入校对阶段。崔子美工作室成员开展“洛河峡谷”“顺宁寨”“红军后方医院旧址”等红色革命主题文学采风创作7次。肖志远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延安市作协评为2022年度“优秀文学工作者”。二、创新内刊编印,坚守对外宣传阵地2023年,把办好《红都》杂志作为重点工作,坚持《红都》杂志“大型地方文艺期刊”的办刊理念,不断改革创新,严把收稿、审稿、校对、排版等关键环节,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全年共出刊6期(总133期),刊发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477篇(首)。《红都》作者肖志远、崔子美、高艳、刘慧、闫太安作品被《诗选刊》“当代诗坛:全国文学内刊诗选”栏目刊载发表。一是继续开设“对话”访谈栏目,积极向外推介我县文艺人才,创新版面版式,在封面、彩页部分同步展示文艺家摄影、书画作品,进一步扩大本县文艺人才及《红都》的影响力。二是在“青春”栏目刊登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鼓励青少年开展文学创作,联合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活动,在学校中营造出浓郁的文学氛围。发挥文学作品化人育人的特殊功能,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为对外宣传“三个志丹”贡献力量。三是深入推进《红都》杂志与“红都文艺”的融合发展,以“红都文艺”为基础,同步上传每期《红都》杂志,做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设线上文艺资源库,接受全国各地文艺爱好者的各类文艺投稿并予以刊发,借此增强志丹文艺工作的影响力,努力构建具有广泛传播力影响力的文艺传媒新阵地,传播文艺正能量。以视频、音频、电子平面阅读等形式累计刊发全县文艺工作动态144条,文艺作品480篇(幅、首)。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2023年,我们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十分紧张,制约了文艺活动的形式和受众数量;二是文艺人才调动不足,缺乏必要的奖励激励机制,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不够;三是文艺精品力作缺乏,精品创作意识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克服困难,弥补不足,积极推动我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1、继续开展文艺惠民,进一步整合各艺术门类资源,利用重大节日庆点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文艺六进”等志愿服务活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农村,为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2、大力扶持精品创作,加大对文学作者的指导和支持,积极组织作者参加全省、全国的各类展出、评奖活动,促使各门类艺术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比今年更上新台阶。4、持续做强宣传平台,做精做细《红都》杂志,不断融入各地读者意见和建议,扎实推进“红都文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创新表达方式,努力构建具有广泛传播力影响力的文艺传媒新阵地。5、不断提升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协会整合步伐,完成作家协会换届工作,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艺术才华和社会影响力,依托文学艺术工作室搭建平台,做好优秀中青年文艺家的培养推介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涵养、高水准的文艺新兴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2019年07月05日至2024年07月05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