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4-10 07:36
单位名称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实验、示范、繁殖和良种推广工作;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和种子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培训。
住所 榆林市西沙柳营西路农业大厦
法定代表人 叶庆东
开办资金 2301.7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01.72万元 2541.98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站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党建为引领,激发干劲,图强争先,全面发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主要开展工作1.优异种质资源田间展示。根据我市生态区域分布在绥德县吉镇与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优异资源综合展示点2个,总面积10亩,展示玉米、谷子、糜子、高粱、豆类、向日葵等6类作物143个优异品种。2.农作物品种试验监管。开展2024年在榆实施的玉米品种试验及玉米引种试验的检查评价工作,成立专家评价组,重点检查各联合体试验、自主试验方案执行情况和试验开展情况。共涉及4个县市区15个点次80多个品种。3.制种企业不断发展。今年靖边硕红农业,榆林德丰种业两家企业取得省级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目前我市共有省办证企业11家,市、县办证企业15家。4.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全市承担2024-2025年国家级、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的种子企业各2家,储备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作物良种84万公斤。我站于11月对4家企业的储备任务指标,储备库条件及储备种子质量进行检查,取样17份。经检查,储备条件、储备种子数量符合要求,抽检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5.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全市累计备案2521单,其中委托生产备案123单,委托代销备案375单,经营不分装备案2023单;备案网点592家。其中委托生产备案26家,委托代销备案124家,经营不分装备案442家。6.农作物种子转基因安全监管。一是转基因安全检测。对全收备案生产玉米制种基地、区试基地、企业试验地实行苗期100%全覆盖检测。1月对南繁基地育种材料进行苗期转基因检测,共11家育种单位6000份育种材料,未检出转基因阳性样品;4月对全市2024年度安排生产的所有玉米品种自交系籽粒进行转基因检测,共8家企业156个样品,未检出转基因阳性样品;6月份对榆阳、靖边、横山、神木等四个县市区玉米制种基地及承担国家级、省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联合体试验的基地,进行转基因安全抽查,现场检测样品10168份,未检出转基因阳性样品。二是签订转基因监管承诺。与市内10家省级制种企业和6家南繁科研单位共同签署了《榆林市农作物种子企业科研院所诚信生产经营种子规范遵守转基因法律法规承诺书》、《南繁育种单位模范遵守转基因法律法规承诺书》进一步加强全市转基因制种监督管理。6.种子质量保障管理。一是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抽查。以农作物种子为重点,对种子集中交易市场、种子经营门店开展抽查。涉及12个县市区55家经营门店,共扦取样品102份,其中杂交玉米96份、蔬菜2份、大豆2份、高粱1份、谷子1份,代表种子量31.54万公斤,并对样品进行水分、净度、发芽率、纯度、转基因及样品真实性检测,全部符合质量标准,经营主体经营资质、品种审定及授权资料健全。二是制种基地田间质量监督检查。组织5个县市区检验人员16名,对市辖区内种子企业生产的杂交玉米制种田及马铃薯等其他农作物制种田进行花期质量抽查检验,其中杂交玉米制种田抽查检验总面积3.28万亩,占监管面积的61.9%,田间取点71970个,合格率100%;马铃薯种薯田抽查检验总面积705亩,占监管面积的88.1%,田间取点90个,合格率100%。三是农作物种子质量免费检测。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宗旨,无偿向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开展种子质量抽检服务,全年承接样品129份,进行水分、净度、发芽率、纯度检测,涉及作物有玉米、谷子、糜子、杂豆、荞麦、高粱等。7.巩固种子质量检测能力。一是通过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检测能力验证考核,对寄送的3个小麦待检样品进行发芽率检测,检测程序符合考核要求,结果达标,顺利通过考核。二是完成检测中心恒温光照培养箱、鼓风干燥箱、恒温样品储藏柜、电子天平等10台套设备的计量检定校准工作,保证出具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8.种业信息宣传工作。一是指导12县区种业工作单位和23家企业完成农作物种业统计平台信息填报工作,按月汇总上报全市9家省办证企业种子供需调度信息,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全面。二是在各媒体平台、官方网站累计宣传报道稿件12篇;印发《榆林种业工作》简报5期20余篇内容,包括调研报告、科室专刊、党建工作等;累计发送12万条种业宣传短信,指导农户合理备种用种、灌溉、追肥、防治病虫害、转基因安全生产、种质资源保护等;举办、参加各类宣传活动,共计发放《良种选择》宣传单500份,《种业政策标准汇编》10册,农作物转基因知识宣传图50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良种繁育基地规模逐步提升。积极落实《榆林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以榆阳、靖边、横山、神木为核心区,建成玉米繁育基地5.2万亩,以榆阳、定边为核心区,建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年生产脱毒试管苗980万株,原原种1578万粒,以米脂为核心区,建成小杂粮提纯复壮繁育基地3.5万亩。2.榆林南繁基地建设完成。2024年10月完成南繁基地项目验收工作,1200平米科研楼及228亩育种土地配套设施建设齐全,基地完全投入运行。配合市局出台《陕西省榆林市南繁育种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基地管理,提高南繁基地运行效率。召开座谈会确定轮值单位及运行管理规定,本“南繁季”共有11家科研院所及种子企业入驻,种植育种材料8426份,涉及玉米、谷子、高粱等五大类作物。3.良种选育推广能力稳步增强。一是育种创新攻关持续巩固。依托榆林南繁育种基地“加代育种”优势,实施当家品种培育与推广工程。2024年我市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自主选育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11个,完成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3个。二是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根据全市不同地理区域优势及特点,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在全市建立作物品种的试验、展示、示范点15个,其中省市共建点4个,主要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展示、玉米核心品种展示评价、玉米增密度品种筛选试验、优势特色非主要农作物主栽品种筛选等,总面积113亩;市县共建点11个,主要实施各类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涉及玉米、马铃薯、高粱、谷子、糜子等6类农作物100多个品种,总面积4738亩。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种业管理保障方面。省、市种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少,项目安排部署难以达到预期规模,部分资金下达迟缓、导致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困难,部分业务经费经常有被整合的现象,各县市区种业工作单位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职能机构方面。近年全市机构改革以来,我市多数县级种业工作机构被撤并,管理缺位、越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县市区种业工作单位种子专业人才短缺,断层现象严重,导致品种示范试验、种子质量抽检等工作开展困难。四、整改措施(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核心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这就要求持续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进一步摸清我市已登记的种质资源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地理分布和濒危状况等信息,编制榆林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要依托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保存好我市普查收集到的优质种质资源。(二)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现代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以榆阳区、靖边县为重点,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榆阳区、定边县为重点,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以米脂、佳县为重点,建设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以靖边县、绥德县为重点,建设瓜菜苗木良种繁育基地,对基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补。(三)强化种业市场监督检查。加强种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大种子执法装备投入。将种质资源保护、种子执法监管、市场监督抽检、种子质量纠纷鉴定、品种展示示范和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范围的种业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种业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和种业安全。五、下一步年度工作计划2025年,我站将继续聚焦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农作物种子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及种质资源保护,主要完成以下几点工作:一是组织申报实施中、省现代种业项目。二是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筛选示范项目,示范品种80-150个,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市品种试验水平和质量。三是安排部署全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检任务,计划完成春季亲本抽检、苗期田间抽检、花期田间抽检、冬季入库抽检、南繁转基因专项监督抽查、救灾备荒储备抽检等项工作。四是开展榆林南繁基地建设项目履约验收工作,保证育种基地建设符合要求。五是开展特异性种质资源展示,持续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扩繁保障其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六是开展种子生产管理工作,完成制种基地种子生产备案,完成全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完成救灾备荒储备能力检查。七是开展种子信息,完成全市种业工作机构省、市、县生产经营许可统计,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管理、生产、经营年报统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