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君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日常执法检查;违法案件查处 | |
住所 | 宜君县宜阳中街政府楼六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龙波 | |
开办资金 | 24.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14万元 | 15.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9月29日事业单位法人变更为刘龙波,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市支队和宜君分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下,大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生态环境执法主责主业,紧扣生态环境保护核心任务,严格落实各项执法工作,以实际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为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聚焦生态环境执法主责主业,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锻造生态执法铁军,切实提升执法效能,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通过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融入到日常监管,专项检查、排污单位证后执法、双随机一公开、信访投诉等各个工作环节中,明确工作监管职责,确保生态环境监管责任无死角。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83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136家次,联合执法12次,夜查4起,“双随机一公开”12家,约谈企业26家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71份,上传笔录199条,执法大练兵简报11份,生态损害赔偿案件1起,检察建议书4起,全年共立案15起,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6起,免于处罚8起,撤案1起,一般行政处罚罚款共计59.12万元。一是精准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聚焦重点区域、流域、领域和突出环境问题,精准发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开展大气、水、土壤专项执法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做好国家远程监督帮扶、国家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交叉、省第三轮环保督察等执法检查配合工作,发现问题164个,并推动解决整改问题159个环境问题;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路查路检4次,发现并推动解决整改问题14个;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3处开展黄河“清废行动”整治问题5个。继续深入开展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和“两打”专项行动,查处第三方监测报告造假案件1起,处罚金额16.83万元,并形成省典型案例进行公布。二是优化执法服务,助力绿色发展。推行“执法+服务”模式,做到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双融合,严防执法“一刀切”。深入开展“三送一帮”进企业活动,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环保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难题32个,免于处罚8起,减免罚款75.6万元,优化了营商环境,用真招激发企业绿色发展活力。三是倾听群众呼声,破解民生难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全年为民办实事10件.依托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接诉即办”机制,面对面解决群众反映问题21件(大气污染14件,水污染3件,噪声污染4件),办结率100%,满意度达100%。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了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坚持防控前移,拧紧防护链条。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安全立体式,拉网式排查,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开展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120余家并建立排查台账,落实(日、周、月、季)报制度,上报报表90余份,整改问题隐患2个,实现“隐患见底、整改彻底”。五是严守安全底线,提升应急效能。完善生态环境应急预案体系,组织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6起,联合企业开展联合应急演练1次,应急预案备案28家;修订《宜君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市生态环境局宜君分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安全处置烈店路过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泄露事故,全面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全面落实固危废规范化管理,强化危废全过程监管,运用智能危废监管平台,实现“产生—转移—处置”全链条可追溯。全年危废危险废物产生量888.629吨,安全处置量884.99吨,库存量3.639吨;安全转移医疗废物22.07吨;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完成5家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废铅蓄电池安全处置。保持辐射安全稳定监管体系,指导完成年度3类射线装置年度评估报告的系统填报,督促6家医院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7家医疗机构10台3类射线装置纳入常态监管体系。六是联动协同发力,构建共治格局。构建大生态、大环保格局,建立生态环境领域互联互通机制,破解“边界盲区”难题,形成协同发力的高效治理模式。横向协同打好组合拳,深化“环保+检察+公安”行刑衔接机制协作,联动公安、应急、交通、农业等部门协同执法,实现案件线索“信息共享、问题共治”,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协同处置解决问题16起,实现“查办一案、震慑一片”效果。七是多维普法宣传,凝聚环保共识。破解生态环境执法中“守法意识薄弱、普法渗透不足、公众参与有限”等难题,以“精准普法、多元传播、全民共治”为核心,创新构建“线上+线下”“执法+服务”“定制+互动”的多维普法矩阵。利用“6·5”世界环境日、专项执法、日常检查、入企普法共10余次,环保法律法规宣讲3场,覆盖受众超8000人,不断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守法能力,推动形成知法、守法、护法的生态环境法治新风尚。取得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曝光违法企业6家,负面典型案例公布1例,强化企业守法自觉,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社会氛围。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纳入信用平台,对守法企业建立正面清单,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推动信用监管落地。王磊、冯郭虎同志获得2023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监督帮扶表现突出人员通报表扬,2024年刘耀宁同志获得全省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刘龙波同志获得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2024年第八轮次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表现突出人员通报表扬。三、存在问题执法人员水平不足。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当前环保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四、整改措施加强系统培训,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推动执法智能化、服务精细化、监管协同化,以更高标准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以更实举措护航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宜君奉献生态执法力量。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战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制定大练兵工作方案,根据执法大练兵检查内容及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每月编写执法大练兵信息至少1篇。二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推行“环保管家”和“双向预约式”执法服务,优化完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模式,对纳入正面清单企业,落实现场免检、管控豁免等正向激励举措。发挥执法明白卡、政企微信交流群作用,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三是坚决抓好第三轮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配合保障工作。全面完成黄河流域警示片披露的宜君县垃圾倾倒问题整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