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指导和措施落实服务;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核定工作;水土保持行政许可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和提供技术支撑;水土保持遥感图斑核查;承办主管部门信用惩戒、信用修复和信用管理工作;水利水保技术、业务、政策宣传培训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圣景路水务大厦 | |
法定代表人 | 高荣 | |
开办资金 | 6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4.99万元 | 116.2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6月13日变更了单位名称,2024年9月18日变更了法定代表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开展情况(一)用水权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推进工作。1.用水权改革工作:为了全面出色的完成局党组交给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支队内部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文件材料收集、政策技术对接、外出调研学习、工作方案起草,组织人员讨论等各个时段各个环节,紧锣密鼓快速推进。《榆林市推进用水权“小切口”改革工作方案》已经于年初以“两办”文件下发,在中省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将改革任务从17项增加到了25项,把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水务一体化改革、水资源刚性约束、智慧水利建设等工作纳入改革重要事项,确定了2024年、2025年、2030年、2035年四个阶段工作任务,2024年组织召开了两次推进会,5个方面21项任务均按进度推进,用水权改革已完成全过程委托,水权交易平台已在水利局官网上线运行,工业用水已实现首单交易,用水权改革案例已申报全市优秀改革案例,用水权改革工作被中省媒体广泛报道肯定。2.水务一体化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是《榆林市推进用水权改革工作方案》确定的重要改革内容,纳入了全市深化改革重要事项。2024年市水利局联合市委改革办、发改、财政、榆阳区等部门、县区相关人员,赴包头、吴忠、鄂尔多斯、西安、遵义等全国水务一体化推进较为优秀的省市调研,结合榆林具体实际形成了《榆林市深化水务一体化调研报告》《榆林市水务一体化改革方案》《榆林市水发集团组建方案》《榆林市水发集团公司治理架构图》《榆林市水发集团公司章程》五个材料,根据主要领导批示,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推进。(二)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全市水事平稳。全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19起,全年无诉讼无复议案件,案件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办结111件,办结率93.2%。一是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共接收监管单位移交的问题线索38个。二是积极受理水事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共受理举报投诉7个,目前全部处理完毕。三是省三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反馈的26家违规取水企业的执法问题,除1家正在处理中,其余均已完成。四是对接市政府、传媒中心完成了“每季度在媒体上至少公布一个违规用水的企业”的典型案例通报。五是完成审计反馈问题的整改销号。黄河纲要审计反馈涉及的“榆林市对积极利用疏干水的做法施以处罚,影响企业利用疏干水积极性”问题,销号材料已上报,等待省级组织销号;自然资源责任审计反馈“榆林自来水公司违规取水”问题,已对下达督办,榆阳区水利局已立案,目前正在办理。六是配合水资源中心开展了地下水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各类地下水取水工程20.25万处,退出0.71万处(地下取用水专项行动成效)。(三)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取得重大进展。联合公检法司和流域机构印发了《关于建立榆林市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的通知》。(四)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全市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总计25.05亿元,其中生产期为22.95亿元,建设期为2.1亿元,补偿费征收数额居全省第一,全市非税收入第一。1.与税务部门联合开展水土保持补偿费督查检查专项行动,完成补征项目91个,补征补偿费753.87万元。2.创新征收手段,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协同工作平台”应用,目前市县补偿费已实现“一平台征收”。(五)部省遥感图斑核查完成率100%,核查数量全省第一,得到省厅会议通报表扬。完成2024年度部省级遥感908个图斑的核查认定工作,确定78个违法违规项目,下发78份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目前已完成50个。(六)强化水土保持全链条、精细化监管。依法履行水土保持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对辖区89个在建类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水土保持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市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后核查率100%,县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后核查率40.2%。1.完成辖区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全覆盖目标。对市级158个项目进行摸排梳理,对89个市级在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下发监督检查意见56份。对44个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了集体约谈,约谈后43个项目积极完成整改。2.“管家式服务”助推审批事项高效办理。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对辖区100余个重点保障项目提供“水保管家”服务,建立项目台账,主动与建设单位和审批机构对接,助推审批事项办理,定期动态更新审批办理进度。3.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后核查。抽调业务骨干,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33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开展了核查,核查通过28个项目,不通过2个,延期核查项目3个。县级共接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343个,对138个项目进行了核查。(七)共性任务主要涉及党建及安全生产、创建工作、法制建设、平安建设等内容。1.支部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狠抓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了向乡镇基层执法授课、学习教育演讲、专题研讨、妇女节活动等,党建案例分享获得全市三等奖。2.涉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结合重要节日及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发放涉水法律法规读本,共向20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普法宣传,组织县区进行了普法“六进”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部省遥感图斑核查全省第一。水利部于10月底下达遥感图斑任务791个,省厅11月底下达遥感图斑137个,要求12月底完成核查认定,1月底完成查处,3月底完成整改。我站于12月底全部完成了部省下达我市928个遥感图斑核查认定和查处工作,核查任务量全省第一,得到省厅会议通报表扬;共查处78个违法违规项目,目前完成整改43个,进度全省第一。(二)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链条监管。对89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链条监管,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已实现精细化监管,推行的水保“管家式服务”在重大项目保障和优化营商环境上效果显著,做法得到省厅认可表扬。(三)办理水事违法案件数量居全省第一。严厉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全年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19起,罚款537.88万元,全年无诉讼无复议案件,办理案件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已办结11件,办结率93.2%。(四)水保补偿费征收创全省和市级非税收入“双第一”。首次开展水税联合督查,在项目数量锐减一半的情况下,完成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7.69亿元,补偿费征收数额居全省第一,全市非税收入第一。(五)水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初见成效。与公检法司、流域机构建立了执法协作机制,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榆林市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六)用水权和水务一体化改革均取得阶段性成果。用水权5方面21项任务均得到落实推进,水权交易平台已在水利局官网上线运行,工业用水已实现首单交易,用水权改革案例已申报全市优秀改革案例;水务一体化改革方案及市水发集团集团已完成编制,得到市委市政府认可。三、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局河道、水资源、水文等管理实行监管执法相分离的模式,部分职责及移交问题线索的机制体制还不完善。四、整改措施(一)协调市水利局,起草监管执法管理办法,进一步理清监管、执法职责。(二)建立系统内监管执法移交制度,进一步明确线索移交相关手续,明确相关内容及移交要素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025年市水保工作站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执法、标准服务、精准普法一体推进,全力提升水利水保依法管水治水能力,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一)聚焦水土监督管理主责主业,不断强化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监管。1.常态化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跟踪检查,实现辖区项目监管全覆盖,打造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生产建设项目监管模式;2.与交通、住建、水利、国网等多部门联合,对线型类(道路、输变电)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强化对线型类项目的精细化监管;3.组织开展生产建设项目运行期水土保持设施专项调研,调研运营期水土流失情况,探索煤矿、油气行业运行期水保设施监管模式,对煤矿塌陷区及油气开采区开展水土保持治理监管;4.组织开展全市油气行业补偿费缴纳调研普查,联合税务部门出台全市砖厂补偿费征收意见,出台加强榆林市生产建设项目补偿费征收通知,明确征收流程、监管职责等;5.组织开展榆林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调研,启动编制《榆林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6.常态化抓好项目方案质量抽查和水保验收核查工作。(二)依法加强执法监管,保护水生态环境。1.继续与水资源、河道等业务监管单位密切配合,对移交的问题线索进行查处,构成违法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并对处罚信息进行信用公示,保持水行政执法的高压态势。2.强化水行政与司法协作,落实与公检法司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榆林市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实现水行政执法与司法“三通三联”机制;3.推进全市水利行业智慧执法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数字化平台;切实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持续推进落实完善水行政执法包容审慎“四张清单”。(三)继续抓好用水权和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1.按进度抓好用水权改革任务的调度工作。2.根据市政府和局党组安排,抓好水务一体化改革推进和市水发集团的组建工作。(四)按要求做好水土保持遥感图斑信息化监管核查工作。1.完成遥感监管整改任务。根据部省要求在2月份完成2024年部级违法违规图斑整改任务,在3月份完成省级违法违规图斑整改任务;2.进一步提升县市区遥感监管能力,按照“三位一体”(卫星遥感图斑+无人机+现场监督)监管需求,组织开展信息化监管专项培训,为县区配备无人机、执法记录仪等监管设备,聘请第三方参与遥感图斑外业复核,全面实现图斑动态精细化管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