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书法作品,促进书法艺术繁荣。书法作品展览、交流·书法艺术研究·唐含光门遗址展览、保护、研究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含光门内广场 | |
法定代表人 | 郭柱社 | |
开办资金 | 2238.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91.32万元 | 1837.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在城墙党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博物馆紧盯目标任务,积极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我馆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压实党建责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组织支部党员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确保党的理论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全年共主持召开支委会议12次,组织开展学习、活动24次。开展以案明纪、以案说法警示教育9次,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增强纪法意识。持续深化为民办实事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办结“一领域一实事”3项,提高群众获得感、认可度。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统筹谋划,全年修订完善5类29项制度,为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二、提升预防性保护水平,文物保护成效显著一是加强巡查体系化建设。日常监测与专项监测相结合,制定《含光门遗址巡查管理办法》,建立日常、专项、重点巡查在内的含光门遗址巡查体系,以病害等级、风险情况、巡查内容、监测动态数据为分级标准开展巡查工作。人工巡查与设备监测结合,全年针对汛期雨情开展专项巡查、联动地下土体含水率加密监测分析8次,实现遗址风险的快速识别、响应及风险化解。二是强化科技赋能遗址预防性保护。以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开展含光门遗址虫害治理及病害微治理工作。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收集虫害标本351只,完成虫害治理11次,杀灭面积4376m²,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总结分析虫害相关数据,为未来高效开展虫害治理打下坚实基础。开展含光门遗址病害微治理实验,将硅醇类加固材料创新性运用于土遗址加固回贴,严格实验方法、规范操作流程,实现遗址加固材料和保护方法的新突破。三是确立“藏品化”精细化遗址管理模式。以可移动文物“藏品化”管理标准,将含光门门道、断面及过水涵洞3处遗址划分的15个分区作为管理单位,建立基本信息、病害发育、监测数据等动态档案,高效跟踪遗址细微变化,促进数据联动、高效分析的同时,为深入发掘遗址历史文化内涵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建成992件文物类藏品信息资源库,实现藏品信息的高效管理,更好地保护、展示、研究、利用藏品信息,为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三、丰富宣传形式,树立公共教育品牌一是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开展文化惠民及五进活动。全年开展主题日、传统节日等主题文化惠民活动、五进活动41场,可及性及影响范围扩大至阎良区等周边地区。与报恩寺街小学等周边区域学校继续深化长期合作关系,与万年社区、新知小学等社区和学校建立初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博物馆“大学校”社会教育与文化普及作用。二是挖掘馆藏、展览文化内涵,深耕研学产品。活化博物馆馆藏内涵,整合专业机构、学校志愿者等资源,打造《含光门内鸿胪寺,丝路长安最含唐》《萌神驾到》等研学课程3节,优化教学辅材2套,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年开展研学活动39场,建立了与学校、研学机构、旅行社多元渠道的研学合作模式。三是跨平台整合传播,多维度宣传协作。积极与腾讯平台合作,依托“繁星计划”项目,推送3期含光门主题小视频,打造博物馆微信视频号宣传平台。并通过抖音视频号、西瓜视频推送“蓝田丞印”“般阳丞印”等封泥赏析小视频11期。精准覆盖各平台核心用户群,建立线上多平台矩阵传播体系,有效提升关注度。四、挖掘藏品资源利用价值,展览展示精彩纷呈一是创新发展合作模式,拓宽展览主题:“引进来”范燕燕丝绸艺术展、唐卡艺术展、青少年书画美育创作成果展等临时展览,被央省市级媒体报道14次。展览期间,博物馆以舞台剧、非遗展示、专家讲座等形式举办“展览+教育”活动,增强展览互动性、教育性,延伸展览内涵,丰富景区文化体验。二是加强行业内交流,以“大主题,小切口”推动“诗从长安来”“封泥中的大秦帝国”等2项原创展览分别赴广东、山东、河北等赴三省五地展出6场,提升原创展览品牌影响力,以巡展形式结合地域特色丰富展示内容,使展览、文物真正“活起来”,其中“封泥中的大秦帝国”获评西安市博物馆陈列展览优秀奖。引进丝绸艺术展、唐卡艺术展等展览5场,全年累计接待159万人,同比增长36%。五、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含光门延时开放至22:00,黄金周接待游客超10万人,创历史新高。暑期举办“夜含光”活动3场,进一步丰富了游客游览体验。二是含光门博物馆成功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加盟省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等行业组织。三是充分发掘馆藏文物内涵,紧紧围绕遗址保护、文化推广等主题开展学术研究,撰写论文2篇,出版图书2部。其中,《长安印典·大秦封泥》以秦封泥独特视角,展现秦代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及社会生活等内容,为推动秦代历史文化研究和普及发挥积极作用。《隋唐遗文: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墓志碑拓集萃》深入挖掘馆藏碑拓丰富的文献学、书法艺术价值,开创了国内编著隋唐墓志拓片集萃之先河,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本年度我单位净资产合计1837.39万元,较上年度变化较少。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存在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复合型人才不足。二是教育活动碎片化,尚未形成系统化知识传播体系。改进措施:一是提质培优,强化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业务技能;二是完善研学体系,系统整合博物馆教育资源,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文物保护再升级。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综合监测信息管理平台,促进数据联动,实现全面精准监测。二是展陈水平再提升。持续丰富展陈形式,讲好遗址故事,传播城市文脉,并同步推进展教一体化,“封泥中的大秦帝国”分别赴九江等地展出,原创展览全国巡展足迹不断延伸。三是文化供给再增强。精心策划“五进”宣传活动、写春联送祝福、专题讲座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公众教育再深化。按照分众化教育、体验式研学理念,打造阶梯课程体系。五是学术研究再推进。充分挖掘馆藏文物历史价值、城墙文化内涵和书法艺术特色,以科研兴馆,打造小而美、专而精的特色博物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