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城墙管理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西安明城墙的保护和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西门城楼 | |
法定代表人 | 何建斌 | |
开办资金 | 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90.24万元 | 349.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西安市城墙管理所在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城墙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决有力的行动,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我单位2024年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党建统领,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开展集中学习、廉政党课等11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警示教育大会等专题会10次,召开节前“纠四风”专题会议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次,推进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2次。二、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一是制定并落实《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等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专题会6次,典型案例学习3次;季度考核3次;督导检查及隐患检查495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6份,排查隐患问题151项,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9次,通过新媒体、LED屏等方式宣传13次;开展各类应急演练4次,线上安全知识答题2次,受众群体450人次。维保更换年检到期灭火器43具;新增4公斤干粉灭火器52具,4公斤灭火箱2个,灭火毯2条,烟雾弹4个。处理应急突发事件48起,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游览环境。三是建立“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救援体系,科学布控救生装备、设置专职联系人,牢筑安全管理工作“防火墙”。本年度制止及救援跳河事件48起,相较于2023年成功救援率提高71.43%。四是完善防汛预案体系,制定防汛预警风险五色图、防汛风险点位清单等,开展防汛应急演练1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6次,督导检查33次,发现隐患6处,下发督导检查通报2份,为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发布气象信息615次,预警响应23次,确保安全度过汛期。三、统筹预防性保护工作一是完成西安城墙墙体隐患排查项目专家验收会,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排查项目意义重大,是目前国内对城墙类遗产内部隐患无损探测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大规模整体应用的典范。通过本次系统“体检”,摸清了城墙内部隐患底数,填补了利用科学手段取得城墙内部隐患资料的空白,推动了城墙预防性保护的“关口前移”。二是完成2024年度文物综合监测方案编制,完成5处地铁下穿城墙区域振动及沉降专项监测1次、西安城墙动态监测37次、环城一周31个水文观测孔地下水监测10次。根据监测数据和隐患排查结果、结合汛期城墙病害表象,动态调整监测点位241处。召开季度文保研判联席会4次,经专家研判,城墙文物总体数据平稳、结构安全。三是完善“墙长制”巡查机制,调整巡查责任区域及人员配置。开展“墙长制”巡查35次,出动巡査人员3200人次,降雨期间对积水进行不间断清扫,有效预防了雨天城上积水、城下渗漏的问题。四是全面建成西安城墙文保研究实验室,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与省文保研究院、西北大学、西工大等12家国内优秀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开展合作交流6次。统筹梳理数字方舱、隐患排查等经验成果,完成软著申报33项。四、统筹文保工程项目一是西安城墙5、15、33号及40-41号马面段抢险加固工程项目顺利完工。由市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已完成项目初步竣工验收。该项目还通过了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工程检查抽检,获得了检查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二是完成53-54号马面段等3处保护修缮项目计划书编写,完成2025年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项目计划申报。三是完成58号马面等5处岩土勘察及保护修缮方案编制工作,按流程已将方案报至上级单位审批,58号马面设计方案已核准备案。四是争取下达项目专项资金307万。58、70号马面、42-43号马面段保护修缮专项资金申报已通过国家文物局预审,待资金下达后,将依法依规开展项目招投标,推动保护实施。五是完成18-21号马面段等2处保养维护工程,对存在排水不畅、沉陷等病害的区域进行揭墁,重新夯筑灰土垫层,重铺海墁砖6300平米,解决了因连续降雨可能引发的局部沉陷。五、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数字助力管理提升一是以数字化手段再次助推景区智慧化管理升级,着力打通“联合开发、产权共有、成果共享、市场化推广”产学研新链条。先后与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共建有“文保数据治理创新实验室”、“本地生活文旅创新实验室”、“文化遗产数字水域创新实验室”等11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引入周界智能预警、水质分析、智慧消防、客流密度监控、游客报警求助等设备测试,协同攻关隐患排查、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等重点问题,并辅助景区完成区域场景的游客画像、行为分析等内容,进一步提升管理决策水平。二是持续推进“数字方舱”系统建设工作,包括3143个文物监测点位、1133个视频监测点位的坐标模型标注、文保四色分级预警成果标注、城墙内部空洞结构探测成果标注、四大场景模块功能优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文保巡查小程序、文保档案数字化、AI城墙大脑研发等,并开展系统工具的培训及使用,有序发挥数字方舱项目应用价值。六、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数字方舱”项目荣获2024年“数据要素×文化旅游”陕西省一等奖、2024年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卓越之星”奖、2024年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入围CHCD2024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陕西省推荐名单。受到央视、人民网、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等央级媒体及多家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多角度原发报道稿件40余篇。本年度我位净资产合计349.93万元,因固定资产折旧,故净资产有所减少。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存在问题:数字方舱系统虽然实现了遗址数据的可视化管理,但用于文物保护的深度分析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改进措施:我单位将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分析管理体系,提高文物保护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加强文物巡查工作,不断完善“墙长制”巡查机制,做好汛期城墙文物本体病害巡查统筹工作,强化科学日常管理,为病害研判提供基础资料。二是以不断优化城墙四色预警体系为抓手,编制《2025年西安城墙文物综合监测方案》,开展常态化监测。三是以城墙文保联合实验室为抓手,持续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引入先进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探索城墙文保新思路,打造城墙保护新合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