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商洛市商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发布时间: 2025-04-09 11:45
单位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受理和处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协助处理与劳动人事争议有关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负责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综合分析;承办有关方面交办的其他事项.
住所 商州区南街14号
法定代表人 周淼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商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96万元 7.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坚持预防在前,全面排查刚性执法,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一是加强日常检查,对新开工项目、以及用人比较集中的高铁项目、天然气管道施工项目加强督促检查,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二是对全区1404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资料年审备案,有效的规范了劳动用工行为。三是通过商洛日报、商洛新闻网、商州融媒体中心等主流媒体报道全区根治欠薪工作动态,及时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有力警示和震慑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四是组织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的形式,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五是打造线上普法阵地。在商州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辟普法专栏,通过分享法律法规、社保政策、典型案例等内容,增强群众及用工企业法律意识,提高企业劳动纠纷预防和化解能力。今年来,开展劳动用工日常巡查、根治欠薪执法专项检查19次,累计检查用人单位446家,受理群众投诉486件,其中协调处理479件,协助群众申请法律援助起诉维权7件;国家欠薪平台受理群众投诉393件,已处理389件,4件正在协调,案件办结率99%。为956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386万元,群众累计赠送锦旗73面,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网络舆情和群体性极端事件,较好的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坚持源头治理,靠前服务助企纾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深入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以商州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荆河工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为重点建成3大园区人社工作服务站,印发“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要点、工作计划,明确包抓领导、工作专员和工作站工作职责,创新“劳动维权+就业帮扶”“用工体检+监察建议”服务项目,高效落实人社专员服务企业制度。二是开展“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下沉基层开展“订单式”送法、普法活动。深入项目工地、企业现场发放宣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印制《条例》宣传彩页5000余份;发放“仲裁院(员)包抓联系企业服务卡”,有针对性的补齐企业在劳动关系法律政策理解适用方面的短板。三是组织开展在建项目劳资专员及八项制度培训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规范支付工资的自觉性,提高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四是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高企业自主解决劳动争议纠纷能力。一年来,累计组织20余名监察员、专兼职仲裁员、调解员深入企业80余次,帮助化解劳动争议70余起。三是坚持聚力赋能,整合资源协同联动,助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一是积极落实“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行动”工作要求,联合区法院、区司法局、区总工会、区工商联成立商州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明确职责,抓多调联动,变“一元治理”为“多元共治”。二是探索建立“1+18+N”多层次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由商州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18个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N”个企业(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组织),形成上下联动联调、互联互通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体系,从源头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纠纷。三是开展根治欠薪“一厅式办公”“察民情、释民惑、解民忧”等专项行动,对辖区内欠薪隐患项目进行专项排查,联合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加强对新就业形态、重点群体等劳动权益保障。四是持续开展劳动关系矛盾风险摸排及舆情监测,与各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及时通报,联合会商,共同化解。四是坚持务实高效,多点发力质效并举,护航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是建立一站式受理制度,优化立案服务,打造监察仲裁“一站式”咨询、立案、调解服务窗口,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工伤保险待遇争议案件,实行争议“速裁”,畅通群众维权渠道,深化仲裁要素式办案方式改革,实现调解流程、事实确认、法律文书“要素化”“简约化”。二是深化裁审衔接,积极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庭审观摩,案件办理联审联调活动,积极探索建立“诉裁衔接机制长效化、受案范围一致化、审理标准统一化”的“仲裁+法院”工作机制。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抓好案件质量“生命线”,着力提升监察仲裁办案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积极开展全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培训和在建项目劳资员培训,不断提升劳动纠纷化解能力水平。目前,我区共有劳动监察员14名,专(兼)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6名,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56名。今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76起,审理结案176起,办结案件中,裁决案件70起,调撤案件106起。二、工作中取得的特色亮点1.根治欠薪工作成效凸显,选树标准化“安薪项目”得到省市肯定,并在我区召开全市“安薪工作”现场会。2.畅通群众维权途径,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劳动保障维权一站式受理窗口。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案件数量呈现上升态势,新业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逐渐增多。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西十高铁、西气东输等重点项目进驻,劳动用工需求量增大,劳动人事争议矛盾纠纷多发、劳动争议案件增幅较大。新业态劳动纠纷逐渐增多,涉及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对劳动监察、仲裁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关联企业用工混同、部分企业出借资质、外包等方式规避用工主体责任等问题增多,案件审理难度增大。2.政府投资和国企项目欠薪隐患较大。通过开展全区的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政府国企项目欠薪隐患排查、及国务院欠薪平台、政务服务热线等欠薪投诉受理渠道反映问题汇总分析,政府建设项目拖欠工资矛盾依然多发,占比70%以上,而且处理难度较大,极易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越级上访和极端事件的发生。3.劳动监察仲裁力量薄弱。因我区位于市行政属地,劳动用工体量大,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频发,劳动争议案件量常年为全市最多,而商州区仲裁院仅有9个编制,劳动监察员、仲裁员配备不足,随着近年来案件量不断增大,高质量开展劳动用工巡查、处理劳动矛盾纠纷投诉、办理争议案件压力较大,工作人员力量十分薄弱。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强化主动监察,根治欠薪维护稳定。依托安薪行动,紧抓纠纷源、紧盯风险点,定期不定期频繁实施根治欠薪隐患排查摸排工作。通过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纠正违法用工行为。畅通投诉受理渠道,研判分析劳动纠纷发生原因,靠前发力,积极化解,守护和谐劳动关系。2.强化制度建设,优化服务畅通渠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和劳动仲裁“准司法”各自职能优势,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仲裁协同办案工作机制和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联动,依法高效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着力防风险、保稳定、提能力、优服务,为劳动者提供最便捷的维权途径,最大程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3.强化培训学习,深耕业务提升素质。组织劳动保障监察员、仲裁员定期学习劳动人事争议相关的法律法规、人社部、人社厅相关文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各项培训,提高办案人员水平;探索培养监察、仲裁全能型劳动保障维权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劳动矛盾纠纷化解能力。4.强化政策宣传,提高认识理性维权。通过深入企业现场宣传、到镇(街道)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专题培训会议、重大节假日外出宣传、广泛发放宣传单等宣传形式,逐步提高企业合法用工意识和群众依法维权意识,提高对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知晓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